歷史與社會教學時政材料應用
時間:2022-07-25 05:22:18
導語:歷史與社會教學時政材料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貫徹新課程標準生活化的要求“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大量調查顯示一個共同的結果:普遍學生對歷史與社會課不感興趣,覺得其枯燥、無趣,學了沒有用。導致這一結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中忽視了時政材料這一載體。運用時政材料填充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體會到實際意義,減輕對知識的陌生感,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并將知識運用于現實中,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2.適應中考考核目標中考不回避熱點。近幾年來,中考命題常以重大時政熱點為背景,考查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述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和習題訓練中,重視時政材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應對能力,為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礎。
3.彌補教材的滯后性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時政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時又因為教材的相對穩定性,時政信息也是相對滯后的。在教學中補充最新的時政信息,有助于保持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同時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時政材料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1.重視時政材料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想擁有豐富的時政信息,可以隨時隨地地運用時政材料,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在生活的點滴中積累的。因此,我在查閱各類網站、書籍、報刊獲取時政信息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做到:(1)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如《中國歷史》《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等;(2)要求有條件的學生每天中午和下午盡量收看、收聽新聞和廣播;(3)建議學生課間到閱報欄閱讀報紙。
2.正確選擇時政材料時政材料內容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范圍廣泛,包括地區、國內、國際等。因此,教師在選擇時政材料時要配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實際。既要具有典型性又要具有教育價值。例如:我在講解《在規則中自由成長》一課時,首先聯系社會熱點“躲貓貓”事件讓學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危害性、解決辦法。讓學生認識到權力制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權力進行制約的途徑。然后,再聯系社會熱點“廣州市政府網上曬賬本”事件,為政府的“陽光工程”喝彩。這一反一正兩個案例,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多種方式展現時政材料多媒體是現代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時政材料的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中的文字、音頻、視頻、圖標、網頁、動漫等形式展示出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各種時政材料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例如:講解該“PRED問題”時,我多采用線型圖或柱形圖的圖表形式,既有利于橫向比較又有利于縱向比較,讓學生在數據對比中得出結論;講解中國政府在非典期間的表現及影響力等時政材料,我多采用視頻、圖片的方式;在關注人大會議、“釣魚島”事件、索馬里海盜事件等動態時政材料時,我采用網頁、報紙的形式展示,讓學生了解最新動態。
三、時政材料在歷史與社會教學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切忌時政材料反客為主時政材料是用于輔助教學的。但是在我聽的一些公開課中,有的老師喜歡大容量地講時政,把整節課變成了時政課。例如:在講《媽媽的賬本》這一課時,有的老師把這節課上成了投資課。給學生講述了大量的股票投資知識以及我國當前股市形勢的預測、國家的一些經濟政策。這些知識既不是教學內容也不是考綱上的考點。最后,整堂課下來,學生對于課本的知識毫無收獲,同時對于投資的內容也是云里山霧罩里。
2.切忌時政材料流于形式教師在講解時政材料時,涉及陌生背景的時政應及時補充。例如:我在講“經濟全球化”“雷曼兄弟”破產的案例時,及時補充了美國的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影響,中國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等內容。
3.不同年級時政材料的運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于初一、初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完整得把握歷史與社會全部內容。因此,教師對于時政材料的運用可以根據當時所學模塊的內容加以選擇。而對于初三的學生具有代表性的時政材料都可以選取。例如“構建和諧社會”問題,初三教師可以挑選經濟、政治、文化等時政內容,這樣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另外,初一、初二年級學生升學壓力不大,所以可以采用新聞演講、新聞知識小競賽、出時政黑板報等形式。讓學生重在參與、重在評論、激發學生關注時政熱點的興趣就可以了。而對于初三的學生,由于升學壓力大、知識容量多等特點,往往采用時政專題的形式,對時政材料從不同角度進行深挖,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目的性和針對性強。
四、時政材料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要達到的效果
1.增加知識、提高能力在歷史與社會課中運用時政材料,有助于學生積累知識、拓寬知識面,形成能力。例如,關注美國總統大選,可以了解美國的政體、政黨制度等;關注政府的“限塑令”、《物權法》等,可以指導自身的消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培養政治興趣,主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時政材料,增加歷史與社會課程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有正確的方法和濃厚的興趣,并付諸時間與行動是學好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必要條件。
3.提高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時代的快速變化和發展,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通過時政材料所展示出來的人生價值和學生自身的認知形成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例如,通過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救人落水而不幸身亡事件,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開充分的辯論,提高學生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上一篇:林區森林旅游狀況與策略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情境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