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時間:2022-07-07 10:51:39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歷史教學中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摘要:應用多媒體開展歷史教學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直觀性的特點,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豐富歷史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學;生動再現歷史事實,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傳遞情感,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師生教學和學習方式,通過圖示小結,聚合學生思維。要適時運用,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握好度,彌補傳統歷史教學的不足,很好地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

關鍵詞:多媒體;歷史教學;合理運用

歷史學科教學通常不會被學生和家長所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這方面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多媒體教學集聲文圖像于一體,知識量較大,聲情并茂,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印象較為深刻,易于理解和記憶,給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可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應用多媒體開展歷史教學的特點

1.1新穎性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的高科技教學手段,給學生的感覺是耳目一新,能吸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1.2趣味性

盡管歷史無法像物理、化學實驗那樣獲得經歷和體驗,但可以在比較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動感效果和豐富畫面。如,在講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真真切切地再現血淋淋的真實場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日本的殘忍。

1.3直觀性地圖教學是多媒體直觀性的最突出表現。如,絲綢之路,為學生放了動態路線,便于學生形象記憶。

2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的效用

2.1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

計算機有較大的存儲量,容納較多的教學信息,運行速度快,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教學所需教學信息,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大量呈現出來,學生獲得的教學信息較多。歷史課不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容易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歷史情景和形象,學生被相應地教學信息所吸引和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在獲得大量歷史知識的同時,更是學生開闊了視野,理解課本知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教學時,可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銅樹、青銅立人圖片,巧妙運用特寫的方式播放和呈現給學生,學習起來會興趣盎然。在講解鑄造“司母戊鼎”時,可將鑄造過程借助多媒體自定義動畫逐一呈現,學生反復并閱讀課本內容,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一教學難點。在講述三星堆青銅藝術時,可直接鏈接“三星堆博物館網站”,師生共同欣賞并配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形象感受和了解青銅藝術和文化,同時也可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知識掌握較為牢固。

2.2豐富歷史知識點,引導自學

傳統教學不可能在黑板上書寫并分析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史料,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相關史料,運用多媒體技術快捷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總結得出有關結論。此外,利用多媒體可穿插適當的題型配合練習。如,在講絲綢之路時,先給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幾個問題:張騫第一次為什么出使西域?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和作用?再展示漢朝和西域交往的物品,再動態展示絲綢之路路線圖。這樣學生在自學的同時就能清晰地掌握歷史知識。

2.3生動再現歷史事實,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歷史知識均發生在過去,學生不能直接觀察歷史現象。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展現歷史并發現歷史,可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及對歷史的認知水平。如,在講紅軍長征時,學生對萬里長征知之甚少,單純通過教師講解和閱讀課本難以理解長征的艱難和遵義會議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學生上課前先欣賞《長征》電視劇中的插曲《十送紅軍》,渲染氣氛,將湘江戰役慘烈的戰斗場面在引入新課時播放。這可使學生引入歷史環境,通過師生互動和討論,最后輕松地得出和理解“左傾冒險主義使紅軍生死攸關,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候以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歷史意義結論。

2.4傳遞情感,加強思想教育

歷史教學自始至終要突出思想教育,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教學中要通過師生情感互動,創設情境,激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感,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借助多媒體就能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進入歷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使歷史教學達到以史動人,以史育人。讓學生認識日軍侵華罪行并牢記這一國恥,是講南京大屠殺的教學要點之一。盡管教材已做敘述并用小字具體描述,但學生僅僅從表層上認識這一歷史事件,雖然記住日軍屠殺30萬以上中國軍民這一數字,但學生沒有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感。所以,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動畫功能逐一展示相關圖片檔案資料,配以悲憤的解說、低沉的音樂、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還有悲痛的視頻。短短幾分鐘,學生疾首蹙額,義憤填膺。撞擊和刺痛了學生的心靈,認識到侵略者對國家對國人的危害,切實領悟了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這樣,潛移默化地將愛國主義情感傳導給學生,寓思想德育教育與歷史教學中。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斷可用于講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學生的情感可完全融入那一幕幕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和感人的音響之中。當學生情感迸發后,再閱讀理解課本知識,極大地感染和熏陶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將思想教育自然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2.5轉變師生教學和學習方式

如,在講授10年時,課前安排學生搜集相關檔案資料,通過閱讀和觀察提出疑問并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與其他同學自主合作學習,做到共同提高。教師要從中選出有價值的檔案資料并制成課件,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給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和解決學生提出的與教學內容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地參與學習過程,獲得展示自我的廣闊空間,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深刻認識,教學效果可得到顯著提高。

2.6圖示小結,聚合思維

授課結束時,通常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課堂小結,完整揭示本課知識結構體系。這可將歷史知識系統化,又可實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便于進行補救性教學,可謂一舉兩得。

3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3.1適時運用

恰到好處地運用,才能化平淡為神奇,獲得最佳效果。如,在講淝水之戰時,不能一上來就播放淝水大戰的視頻,這樣學生會感覺突兀。應讓學生先了解課本知識,再放視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2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不要一節課自始至終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如這樣將學生視為觀眾,那么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降低了學習效率。

3.3把握好度

凡事要講究度,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更應把握好度。如,在講南京大屠殺時,用將近25min放南京大屠殺視頻,就本末倒置了。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把握好每一知識點的教學時間。多媒體教學以其嶄新的觀念、生動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彌補傳統歷史教學的不足,很好地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將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宋玉良 單位:大安市四棵樹鄉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李艷萍.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利弊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19-20.

[2]劉寶軍.歷史多媒體教學模式構建問題述論[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3):149-151

[3]李德勝.歷史課改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歷史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5(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