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故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時間:2022-08-12 10:09:55
導語:淺談歷史故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轉變。為了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構建生動、高效的歷史課堂,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成果,廣大歷史教師也在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其中,歷史故事的科學引用,獲得了師生的廣泛青睞。
關鍵詞:歷史故事;高中歷史;應用策略
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科學、恰當引用,能夠提高教學趣味性,有助于授課內容、方法的拓展與優化,不僅能讓歷史課堂充滿智慧,也能順利完成各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造條件。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輕松、高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成果,教師要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優勢特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一、高中歷史教學引用歷史故事的意義
首先,科學引用歷史故事能全面激發、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教學內容通常比較乏味,特別是近代史的相關知識點。若教師單純地通過灌輸式的方式來講解,會使學生一直處于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僅不利于各階段教育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會導致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不斷降低。而恰當地引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既有助于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又能使其透徹理解所學知識。其次,高中生通常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很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再加上領悟能力有待提升,導致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一直難以顯著提升[1]。而有效引用歷史故事,可以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以更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獲得透徹理解。最后,引入歷史故事,能使學生輕松突破學習重難點,促進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恰當選擇
一是實說歷史故事。歷史故事主要源于二十四正史,這類故事的主題比較鮮明,結構較為清晰,語言呈現出顯著的邏輯性、組織性特點,與教學考點相符合,能夠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此,歷史教師在引用歷史故事的過程中應予以重視。二是妙說歷史故事。除了書籍、互聯網外,教師還可以從街頭巷尾的話題以及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中尋找歷史故事的妙說,并將其靈活引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中,以此來優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但在實際引用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歷史故事是否與課程主題相符合。引用的歷史故事除了要滿足有趣這一要求,還要盡可能避免出現庸俗化的情況,從而避免給學生思想、價值觀帶來不利影響。三是趣說歷史故事。基于名人筆記、野史中選擇的歷史故事通常比較生動有趣,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其恰當引用到歷史課堂中,能夠為構建生動、高效的歷史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將歷史故事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是利用歷史故事優化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恰當引用歷史故事來優化新課導入環節,以此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充分滿足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使其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有時即使是簡潔的故事,也能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不同角度來激活學生的歷史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的啟發。引用歷史故事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帶來一定啟迪。高中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講解完相應歷史故事后,若能夠為學生提出一些新穎、有價值的問題,那么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吸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穿插歷史故事。通常情況下,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停留在感官層面,很難透徹理解與熟練掌握其中較為復雜的專業名詞,這也是很多學生歷史學習效果與效率難以顯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對此,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融入歷史故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相關歷史知識,那么學生不僅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感性認識,而且能透徹理解歷史知識,進而取得更理想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內容時,先為學生講解“焚書坑儒”的故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加強對儒家發展歷史的了解,之后詳細講解后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這樣既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知識,從而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此外,在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以做練習題的方式講解與鞏固歷史知識,這不僅不利于授課效果與效率的提升,反而會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與信心不斷下降。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科學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歷史故事,引導學生對其中涉及的歷史內容、情節與背景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三是對歷史故事進行補充拓展式小結。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恰當引用歷史故事來合理補充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加強對歷史事件的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古代中國商業經濟”相關知識點時,在課堂講解結束時為學生適當拓展一些晉商、徽商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商業的繁榮與政策支持、政治穩定、交通發達等一系列因素有著密切聯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恰當、幽默的歷史小故事,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穎認識,又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把握學習重難點,輕松完成相關知識的鞏固復習,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綜合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將新穎有趣的歷史故事作為本節課的壓軸,這樣既可以完美地結束本節課的講解,又能為下節課的開展做好鋪墊,從而引導更多學生真正愛上歷史知識學習,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在精心設計各項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對歷史故事的科學、有效引用給予足夠重視,以更新穎、多樣化的形式為學生呈現更豐富的歷史知識,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從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成果。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整合現有資源與條件,基于歷史故事的恰當引用構建更生動、高效的歷史課堂,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順利實現各階段的歷史教育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畢嘉淇.心理史學在高中歷史人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作者:謝圣耕 單位: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與學的和諧構建
- 下一篇:高中物理案例教學法實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