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才教育產生的歷史條件及管理方式
時間:2022-06-09 11:30:50
導語:利才教育產生的歷史條件及管理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才(ГГГГГ)是側重培養自然科學方向天才學生的中等普通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機構的一種類型。利才作為普通中學,完成初中、高中學段的教學任務。利才和集美納佳(ГГГГГГГГ)是當今俄羅斯的中等普通精英教育學校。ГГГГГГГГ一詞源于希臘語,對應的英文是gymnasion。1538年,該詞首次出現,用于描述德國城鎮的斯特拉斯堡文理中學。俄羅斯用“集美納佳”指代人文類中學。ГГГГГ來自于古希臘語lyceum,維基百科中指西歐、拉丁美洲、非洲國家的中學。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產生了利才,起初認為利才是從集美納佳中學升入大學的過渡階段,為升大學做準備。后來形成了“特殊類型”學校——利才群,如著名的皇村利才、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其教學原則、財政來源以及職業體系有別于其他學校,具有較高的地位和特權。本文論述19世紀俄羅斯利才教育產生的歷史條件、理論依據、管理特征以及教育教學過程的組織形式。
一、利才教育產生的基礎及特點
1.利才產生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世界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文化學家、符號學家、塔爾圖—莫斯科符號學派的奠基人尤里•米哈伊洛維奇•洛特曼在其著作《思維世界》中闡述了“文化對話機制”理論。他認為,吸收外來文化是較為復雜的過程。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過程中,接受者接受外來文化通常經過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外來文化依舊保留“他人的”形態,在接受者一方的文化中被認為是高勢文化,而先前的文化則被看作為低勢文化;第二階段,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相互改造,相互適應;第三階段,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第四階段,在同外來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礎上,接受方開始產生新文本;第五階段,文化接受者為文化輸出者。在交流過程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是必須遵循的。眾所周知,從18世紀彼得一世執政開始,俄羅斯統治者通過各種和平方式或強制性手段,使俄羅斯接受西方文化,彼得一世親自帶領使團出訪歐洲,廣泛學習西方文化,與歐洲各國開展文化交流,其目的是為引進和接受歐洲文化奠定基礎,回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俄羅斯走上了西方化之路。利才教育經歷了前三個階段。19世紀初,俄羅斯教育體系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公民的精神需求,急需發展高質量教育,通過建立利才培養精英人才。利才教育倡導個性化發展理論,即發展獨立教育過程,制定培養實踐技能指南,首次使用了個性化改革體系,其創新性在于學生除了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外,還在教師的專門指導下根據自身愛好和興趣選擇側重專業式教學方向,在課內外活動中發展學生獨立的科學研究能力。1802年俄羅斯成立了國民教育部,1803年通過的《國民教育規定》及1804年的《大學章程》標志著國家教育體系改革的開始。改造小型國民學校,規定了大學(高等學段)、集美納佳(中等學段)、縣立學校(過渡學段)、教區學校(初等學段)四個學段。學段之間密切銜接,教區學校1年,縣立學校2年,集美納佳4年,學習拉丁語、地理、歷史、統計學、邏輯學、詩歌、俄羅斯文學、數學、動物學、礦物學、商業、工藝學,不開設神學和俄語。這是吸收外國文化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以利才群為主要標志。1808年集美納佳開設了神學,出現了私立學校,如敖德薩的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亞拉斯拉夫斯基利才、莫斯科的拉扎列夫斯基東方語言學院等。還產生了新型大學,如哈爾科夫、喀山和彼得堡大學。20年內國家將古典集美納佳、新型集美納佳的國民學校、小型國民學校改造成縣立學校,首次確定了普通教育方向,學段的銜接以及人文教育的任務,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為勤勞、誠實、善良的人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1818—1822年在彼得堡開設了4所學校,貴族把孩子送到外國人授課的私立寄宿學校,后來利才成為了貴族的專門封閉型學校。第三階段,利才教育吸收了外國文化的精華。皇村利才學生接受等同于大學的教育。1812年,格利津公爵任俄羅斯圣經協會的第一任會長,為貧民開設了多所初等學校。1816年任教育部部長,反對世俗教育,主張大學應培養神學教師。尼古拉一世試圖制定維護社會穩定的學校政策,1828年任命利文伯爵為教育部部長,通過了《初等與中等學校新章程》,規定了四個學段及教育原則。教會學校為底層學校,縣立學校為商人、手工業子女學校,集美納佳為官員和貴族子女學校。1833—1849年烏瓦羅夫任教育部部長,主張教育的人民性、東正教和君主專制制度。主張將世界學校經驗與民族生活傳統結合,強化行政區督學的一長制權利,廢除選舉大學校長制度。貴族特殊封閉學校——集美納佳古典教育學校得到了發展。1849年開設了自然課程、希臘語和拉丁語。1839年財政部在圖拉、庫爾斯克、里加的集美納佳學校開設了實驗班,司法部在維爾紐斯、瓦羅涅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開設了集美納佳法理學班,國有財產部為農民開設了多所學校。1848—1852年建立了希臘語、拉丁語語言集美納佳,自然、法律集美納佳以及專門法律集美納佳學校。在教育部監督下私立學校作用擴大,教師獲得了權利、地位、工資資助以及與國立學校同樣的退休金。烏瓦羅夫保留了西歐大學的教育模式。19世紀初教育的人民性占主導地位,大部分教育行政區中的教育教學都為提高公民智力和道德創造條件。斯別拉斯基倡導全面教育:“只有發展教育,國家才能實現法治,危險時刻保衛祖國和同胞是最高信仰。”別林斯基、赫爾岑、奧多夫斯基支持西歐教育,反對俄羅斯農奴制層級教育,堅持自我實現的個性權利及革命民主主義教育學。2.利才教育的特點及管理方式。俄羅斯1917年革命前的利才是專門培養官員的中學或高校,利才教育的類型取決于教育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方向,1873年巴黎開設的利才是第一所“世俗”大學,滿足培養較高修養、忠誠于沙皇、推行沙皇政治的人才需求。19世紀初,俄國依托私人捐助創建了利才。當時技術迅速發展,亞歷山大一世要求摒棄教育以宗教宣傳為目標的基督教思想,培養大批視野廣闊、思維靈活的有修養人才。俄國利才在沙皇的特別關注和庇護下,政治色彩濃厚。第一批利才被譽為集美納佳或“高等科學”學校,從產生之初就自相矛盾:大學水平但又不像大學,這是后來關閉利才的主要原因。利才應培養“新型”人才,改變俄羅斯人的面貌。1803年1月24日,《國民教育擬定條例》規定建立利才、大學和集美納佳三種類型學校。19世紀開設了皇村、黎塞留耶夫斯基、沃倫斯基利才,后來增設了杰米多夫斯基和涅任斯基利才中學。利才教育為集美納佳與大學的過渡階段,其結構類似大學:校委員會有權選副校長、督學、自主管理教學和日常生活。利才生享有大學生的權利,利才畢業證與大學畢業后獲得的官職級別文憑等同。利才高年級開設神學、哲學或法律科學等大學課程。“利才開設大學課程,確定了其僅次于大學的特權。”19世紀末,利才開設了側重專業式教學,等于大學的系。其管理與眾不同,黎塞留耶夫斯基和涅任斯基利才由哈爾科夫行政區監管,皇村利才直屬國民教育部管轄,而杰米多夫斯基歸莫斯科大學管轄,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由敖德薩市長領導的學生家長委員會管理。利才還建立了師范學院和法律、商業兩所學校。利才產生的原因:遠離大學的區域文化中心的需求,集美納佳和大學的數量不足,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需要;貴族避免子女與平民子女共處。20世紀初僅保留3所利才,1917年后關閉,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俄羅斯以中學形式恢復了利才。
二、利才教育教學過程的組織
1.皇村利才。1810年,為強化國家的教育發展,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提出實現俄國現代化目標,創建精英利才。1811年10月19日創建了皇村利才,這是俄羅斯教育史上的大事件,皇村利才形成了人文、道德、創新、思想自由、獨立精神、尊重個人榮譽、崇尚友誼、尊重個性、精英、平等、愛國主義、范例教育、生活方式教育、實驗室教學、全面發展、教育教學結合、傳統與創新育人等利才教育原則。國民教育部倡議建立特權高校,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批準利才與俄國高校地位平等。年齡在10~12歲身體健康的男孩通過初等俄語、法語、德語、代數、物理、地理和歷史考試后可入學,學習時間6年。皇村利才是封閉型高校,注重對青年的宗教培養,沙皇重視利才,每年需要的畢業生、教授和官員的數量可觀。1843年11月16日,沙皇尼古拉命令將高校轉由君主監督,將利才從皇村遷至圣彼得堡市,更名為皇家亞歷山大利才,將利才變成世界級精英高校。2.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19世紀,敖德薩工業蓬勃發展,俄國決定建立培養高水平的官員學校。1818年1月19日,建立了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學制為8年,用法語授課,利才生的興趣廣泛,1819年創建了文學協會,普希金于1823—1924年間在此創作詩歌。化學家門捷列夫等在此授課。利才的第一階段(1817—1837年)接近中學;第二階段(1837—1864年)類似高校。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為大眾化學校,烏克蘭南部貴族,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公爵子女在此學習。敖德薩市長主管利才,利才開設物理數學系、法律系、語言系、商務系。
三、啟示與借鑒
第一,其歷史與國家教育政策密切相關,反映了吸引特權階層代表接受高等教育、忠誠沙皇的追求。利才的繁榮與歐洲普遍的大學危機契合,其精英性、封閉性和獨立性顯示出與大學同樣的地位。第二,利才的任務是培養貴族及富商子女,皇村利才是頂級精英學校,獲得最高官銜,從14品到9品,相當于寄宿學校,官位比大學高,但低于皇村利才,從14品到10品。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結構復雜,不同學校的畢業生獲得不同官位,最高為9品。第三,利才實現了培養國家官員的目標,成就卓著。皇村利才的優秀畢業生普希金成為文學家。總之,利才實施百科全書式教育,為學生在各領域展示才干搭建了平臺。第四,利才具有先進的教育實踐,寬泛的教育目標,教育質量高。實施各種側重專業式教學,使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升格為新俄羅斯大學,別斯鮑羅特科公爵利才升格為別斯鮑羅特科公爵歷史文化學院,杰米多夫斯基利才升格為亞拉斯拉夫爾大學、烏申斯基亞拉斯拉夫爾師范大學。耶郭洛夫認為,利才的教育教學組織過程以建立先進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為目標,使學生的普通文化與科學專業素養一體化,是獨特的“利才教育方法”。
作者:劉玉霞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東方語言學院俄語系
- 上一篇:電力營銷預付費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下一篇:加強中職英語教學文化滲透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