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4-01 02:59:48

導語:東盟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盟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

【摘要】中國-東盟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影響巨大。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猛,但各行業間的服務貿易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在對中國及東盟國家服務貿易發展情況進行對比的基礎上,研究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及挑戰,進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機遇;挑戰

一、相關概念

自貿區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協定,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相互開放市場、改善服務和投資領域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實現投資、貿易自由化的特定區域。服務貿易是指國與國之間互相提供服務的經濟交換活動。服務貿易既包括有形活動,又包括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直接接觸下產生的無形活動。世界貿易組織將服務貿易劃分為12大類:旅游及相關服務、商業服務、建筑服務、通訊服務、教育服務、銷售服務、金融服務、交通服務、環境服務、健康及社區服務、文娛及體育服務和其他服務。[1]

二、中國及東盟國家服務貿易發展情況對比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概述

1.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情況

總體上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技術水平較低、競爭力較弱。加入WTO以后,中國服務貿易逐漸向世界開放,其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行業結構得到調整。由表1可知,2004年~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337億美元增加到6043.4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服務貿易大國。但伴隨服務貿易總額的迅猛增長,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擴大,截至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累計達到12163億元,說明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非常弱。

2.服務貿易行業結構發展狀況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它商業服務等行業。2014年中國旅游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3%,在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高達36.7%。[2]此外運輸服務、建筑服務、計算機和咨詢在近幾年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金融服務、保險服務、通訊服務等行業發展并不順利。從近十年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傳統行業所占比重依然較大,但發展速度有所降低。新興行業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依然沒有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角。從各行業服務貿易進口情況來看,運輸服務與旅游服務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且進口額連年增加;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等所占份額也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服務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務所占比重一直非常小,表明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二)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行業結構及競爭力比較分析

1.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比較分析

在東盟十國的服務貿易中,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本文以下簡稱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占比一直比較大,以至其他五國服務貿易占比基本可以不計,因此本文主要對中國與上述五國的服務貿易情況進行比較。由圖1可以看到,除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增速有所下降外,之后各年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持續增長。其中2014年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總額達到576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在全球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為5.1%。同期中國服務貿易也穩定增長,其中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高達6043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在全球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為5.4%。在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發展中,新加坡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最高,2014年達到2629億美元,其他四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與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3]總體上來看,中國與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均處于快速增長狀態,這為雙方服務貿易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中國與東盟五國行業結構比較分析

從行業結構角度分析,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各具優勢。(1)馬來西亞。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他商務服務是馬來西亞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這三項服務占到馬來西亞服務貿易總額的80%以上,其中又以旅游服務占比最大。2014年馬來西亞旅游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287億美元。[4]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建筑服務等方面發展比較滯后。(2)印尼。印尼服務貿易優勢部門與馬來西亞服務貿易優勢部門基本類似,但在市場份額方面要比馬亞西亞低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旅游服務和通訊服務外,印尼其他服務貿易基本處于逆差狀態,且逆差趨勢遲遲得不到改變。(3)菲律賓。其它商業服務是菲律賓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且長期處于順差狀態,順差額越來越大。此外,菲律賓的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出現了較大的逆差。(4)新加坡。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旅游服務以及金融服務都比較發達,總體服務貿易水平明顯高于東盟其它國家。其中其他商業服務是新加坡服務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其次是運輸服務(略有順差),但旅游服務處于逆差狀態。(5)泰國。泰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相對集中,旅游服務、運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以及文化娛樂服務是其重點部門。其中旅游服務發展優勢明顯,占到全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40%,年貿易順差在70億美元左右;其他幾個服務貿易均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發展水平相對落后。(6)中國。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大相似性,但互補性更加明顯。其中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等傳統貿易項目是雙方貿易的重點。一直以來,東盟五國都是中國居民出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中國運輸服務發達,而東盟五國只有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存在貿易順差,由此可見雙方合作機會還是很大的。

3.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

TC指數即競爭優勢指數,也叫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TC指數越接近1,表明一國貿易競爭力越強,TC指數越接近-1,表明一國貿易競爭力越弱。[5]由表2可知,中國與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都沒有超過0.3,表明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都比較弱。其中中國與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均處于負值,只不過中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略高于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服務貿易TC指數則處于正值,但也僅僅略高于中國、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其中馬來西亞的旅游服務TC指數高于0.3,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菲律賓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TC指數達到0.9,在全球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此外菲律賓的建筑和其它商業服務TC指數也超過了0.5,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新加坡各項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比較均衡,雖然沒有特別強的行業,但大多數行業發展水平均與國際同行業平均發展水平相當。泰國的旅游服務TC指數超過了0.6,在全球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這些優勢行業外,東盟五國的其他行業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都比較弱。總體上來看,馬來西亞、泰國的旅游服務強于中國,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強于中國,但中國的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都強于東盟五國。

三、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

目前東盟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服務貿易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直受到雙方的高度重視。2007年1月,中國-東盟簽訂了《服務貿易協議》,雙方正式開通服務貿易市場。2011年中國-東盟又簽訂了《第二批具體承諾議定書》,對服務貿易的具體內容及開放行業做出了詳細規定,雙方的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這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2002年~2014年,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總額從547.7億美元增加到480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0%,超過了同期中國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充分證明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可以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服務貿易總額還將實現進一步增長。[6]

(二)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挑戰

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挑戰包括:一是國家對服務貿易的宏觀管理力度不夠,企業參與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不夠明確。市場秩序混亂、法律法規不完善使得中國服務貿易企業一直處于“亞健康”發展狀態,進而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二是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偏小,行業結構不理想。2000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持續上升,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在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2.2%上升到2014年的5.3%,服務貿易進口額在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5.7%。但多年來中國服務貿長期處于逆差狀態,且逆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三是中國服務貿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低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將會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但基于中國服務貿易結構不完善、國內相關市場并沒有形成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這會導致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必須有效提高中國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行業創新能力,促進中國服務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四、對策建議

(一)完善法律制度體系,提高政府服務貿易管理水平

從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經驗來看,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務貿易管理水平是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加強服務貿易領域法制建設,要將服務貿易開放、服務貿易行業支持、市場準入及財政稅收政策以立法形式確定下來,同時做好與相關服務貿易協定的銜接,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三位一體的服務貿易管理機制,盡可能縮減服務貿易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特別是要通過建立數字化服務貿易平臺,為中國服務貿易企業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鑒于東盟各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一、發展重點不同,中國在與東盟各國開展服務貿易時,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加大政策的靈活性,盡可能避免貿易摩擦。

(二)立足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貿易

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各有優勢,各國在發展服務貿易時也各有側重點。因此,中國在與東盟各國開展服務貿易過程中,應立足于自己的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貿易。具體而言,就是要充分考慮國內服務貿易發展實際,為一些還不夠成熟的行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逐步放開這些行業,同時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加大對東盟各國的投資力度。[7]如近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服務領域已經具有相當優勢,應加大向東盟各國的推介力度,進一步提高中國服務貿易在東盟的市場份額。

(三)改造傳統服務貿易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與東盟國家相比,中國的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相對發達。應抓住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契機,著力提升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不斷優化服務貿易產業結構,將信息、咨詢、法律及科技等行業作為發展重點,努力培育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要發揮好信息產業優勢和高科技服務技術優勢,同時加大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從整體上提升中國服務貿易水平。要本著優勢項目做大做強的原則,迅速擴大中國服務貿易規模,使中國服務貿易在與東盟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中形成規模優勢。加大政府對旅游、教育、房地產等行業的支持力度,推動這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以旅游業為例,目前中國居民往往把東盟各國作為旅游的首選之地,但東盟各國來華旅游的人數一直不多。中國應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政府間合作,不斷推進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

(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提高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高度重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所需的高級會計師、律師、金融服務等專業人才培養,加大政府對相關領域的教育和科研資金投入力度,選派優秀人才到服務貿易發達國家學習,加快實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步伐等。同時為學成歸國人員、引進人才提供寬松的科研環境,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有計劃地在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開設服務貿易專業,為當地服務貿易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作者:鄧志虹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茜.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水平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1.

[2]劉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科技經濟市場,2006(5):109-110.

[3]劉儒欣.市場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5.

[4]高揚.TISA對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7.

[5]殷鳳,陳憲.國際服務貿易影響因素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9(2):61-69.

[6]張雨.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11):117-127.

[7]曾春暉.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