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對競爭力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06 03:37:00

導語:產業集群對競爭力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集群對競爭力影響論文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處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新型的產業組織形態,因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持續的競爭力和對區域經濟發展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成為現代區域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因此,認真梳理產業集群產生和發展的理論,探尋其競爭優勢的來源,分析產業集群對其競爭力的影響,將有助于人們對產業集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因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產業集群產生和發展的理論綜述

產業集群的概念最初是在人們不經意的情況下產生的,所以往往是脫離人們的視線的。而當其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從而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后,才更多地引起學者的研究及政府的關注。因此,關于產業集群的研究多是一種歸納式的研究,是從已經存在的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的特征中歸納出其產生、發展所需要的環境因素(表1)。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1.1馬歇爾的產業區理論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Marshall)在其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產業區”的概念。他將產業區界定為一種歷史和自然共同限定的區域,其中的廠商積極的相互作用,廠商群與社會逐漸趨向融合,并歸納出這種產業區具有如下特征:(1)與當地社區有相同的價值觀,因此可以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2)生產系統垂直聯系的企業群;(3)優良的人力資源配置;(4)產業區理想的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5)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市場;(6)地方色彩濃厚的金融系統。他還總結了產業集群的三個基本要素:(1)專業勞動市場的存在;(2)供應商與服務商可以提供專業的生產要素;(3)知識在廠商之間可以快速流動,以致技術能力迅速提升。總之,馬歇爾從規模經濟的外部性和交易成本節約等效率角度對產業空間集聚進行了開創性分析。

1.2經濟地理理論

這種觀點特別強調企業所面臨的地理和功能環境特點對集群形成的影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新經濟地理的倡導者克魯格曼(Krugman)。他認為,集群的興起和最初的分布是由歷史即初始條件、偶然或者預期即“自我完善的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ies)決定的。這與貝克爾和諾思提出的路徑依賴和內生增長思想相類似。按照克魯格曼的觀點,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增長將取決于報酬遞增、運輸成本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由于存在路徑依賴和規模報酬遞增,產業集群一旦建立起來,將傾向于自我延續下去。在他看來,產業集群可以在任何區位出現,但為了降低運輸成本,企業一般選擇在當地具有較大需求的地點。

1.3波特的產業集群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在《競爭優勢》一書中,給出了他的產業集群的定義: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大量產業聯系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波特從戰略的角度探討了集群的成因和影響因素。他特別強調創新的重要性,認為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創新和升級能力,而這種創新能力主要來自支持性、本地的相關產業和競爭性產業。他同時認為,高競爭力產業集群可以刺激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創造并維持集群所必需的競爭優勢。因此,通過加入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企業將可以提升其競爭力。一方面,在產業集群中,各產業間存在著一種互動關系,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通常會提升另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競爭的壓力和挑戰,企業將可以獲得對抗其競爭對手的優勢。同時,競爭者的存在也迫使企業不斷創新。另外,在波特的另一本書《國家競爭優勢》中,又把產業集群的概念擴展到國家層面,并運用鉆石模式集群方法分析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產業的競爭優勢,這就將研究的焦點轉移到了集群的競爭力來源和競爭優勢上面。

1.4網絡外部化理論

我國學者符正平用組織的觀點——網絡外部化理論來解釋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他認為,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其實質也是一個網絡外部化的過程。由于存在著網絡外部化及網絡效應,產業集群將在最先進駐企業的區位出現,最先進駐的企業將扮演莊家或孵化器的角色,因為他們的表現和勢力將影響后續企業的區位預期的形成。網絡效應不但在吸引新企業進入集群過程中起作用,而且在集群孵化形成過程中也很重要。集群要獲得自我持續成長能力,集群企業的數量必須達到某種最低臨界規模。過了臨界規模后,新企業進入集群的速度將加快,集群將進入起飛階段并很快達到飽和。

2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來源

產業集群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關鍵就在于它具有較強的持續競爭力。這種持續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增長速度、市場占有率和生產率等各方面。而持續的競爭力又在于其擁有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集群內企業的合作與競爭以及群體協同效應,將可以獲得諸多經濟方面的競爭優勢,如生產成本優勢、基于質量基礎的產品差異化優勢、區域營銷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二是通過支撐機構和企業間的相互作用,將形成一個區域創新體系,提升整個集群的創新能力。

2.1集聚經濟

地理集中性是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特點之一,它是指大量相關產業相互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地域范圍內。這種產業的地理集中,將能產生廣泛的集聚經濟效益:可以共同利用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信息資源和市場網絡等區域公共產品;共同利用某些輔助企業,包括提供零部件或中間產品、回收加工廢棄物以及提供生產性服務的企業;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損耗,縮短原料和產品的運輸距離,從而可以節約生產和運輸成本;也可以面對面的交流,從而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和信任,并互通情報,減少信息搜尋和交易成本;可以增加本地市場需求,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加快觀念、思想和知識的傳播等等。可以說,因地理集中而帶來的集聚經濟效益,是集群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之一。

2.2合作競爭

在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既相互合作,又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集群內集聚了供應商和銷售商及各種中介機構,這種空間上的集聚方式有利于企業間實現縱向合作,同一集群內企業間彼此更加接近和了解,通過建立共同的社區文化,基于友誼、信息分享,可以在聯合開發新品、開拓新市場、市場營銷以及培訓、金融、技術交流等各方面實現高效的網絡化的互動和合作,從而能與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抗衡。但是,合作并不意味著缺乏競爭,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競爭的障礙會進一步減少,企業對競爭壓力的感受更為直接,競爭會加劇。當一個強有力的新競爭者出現時,模仿效應會使其新思想和新方式向前、向后或橫向傳遞,從而使整個行業受益。因此,集聚增強了競爭,競爭同時也提升了產業集群的競爭能力。這種合作競爭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集體行動。由此將可以順暢信息的流通,加快觀念、知識和技術的擴散,緩和由經濟利益引發的沖突,減少交易的成本,從而獲得集體效率。

2.3靈活專業化

靈活專業化是產業集群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這種靈活專業化,其本質就是企業內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會化。這樣可以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實現內部規模經濟,而且由于集群企業的聯合需求可形成規模化的專業生產和服務,又為每一個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外部規模經濟。另外,由于存在這種靈活專業化,在集群內,各種企業與服務和政府機構群聚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也就是社會化的市場組織網絡。通過這樣的網絡,企業能及時、便捷地獲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并及時將自己的產品提供給客戶。顯然,這種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對減少不確定性、降低各種費用、提高生產效率,都是至關重要的。

2.4創新環境

企業的創新需要有一個適宜的周圍環境。而產業集中本身就可以刺激創新,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創新文化氛圍。在產業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業間合作密切,這樣有利于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傳播,由此形成知識的溢出效應,獲取“學習經濟”,從而增強企業的研究和創新能力。此外,集群還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交換非編碼知識和信息的機制,通過個人接觸和交往,集群內企業可以獲得一些隱含的、難于編碼的知識。在迅速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這種隱含知識的獲取越來越重要,而且它只有通過個人間的交換才能獲取,因而產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中,為產業集群區域營造了很好的創新環境。

3產業集群對其競爭力的影響

基于上述的分析,當產業集群形成后,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效率、加劇競爭等來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一般來說,產業集群是通過以下幾種主要方式來提升其競爭力的:

3.1提高生產率

由于存在外部經濟,產業集群的形成,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在產業集群內,各種相關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進行靈活的專業化分工,這不僅可以降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節約生產時間,還能減少資源的投入并能有效利用各種再生資源,減少對環境保護治理的費用,從而降低企業的總成本。同時,由于存在信息效應溢出、專業供應商、熟練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化的市場組織網絡,各種企業的地理集中也能夠降低信息搜尋和交易成本。企業的地理集中以及建立在信任和規范基礎上的分工合作關系,也有利于降低企業間的合作成本。

3.2刺激企業創新

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創新,具體體現在觀念、管理、技術、制度和環境等許多方面。一般來講,集群對創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集群能夠為企業提供一種良好的的創新氛圍。由于存在著競爭壓力和挑戰,集群內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開發、包裝、技術、管理和服務等諸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變化;二是集群有利于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各類企業的相互集中以及順暢的市場組織網絡,將有利于信息和知識尤其是隱含類知識的傳播,從而產生知識的“溢出”效應,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和擴散,為企業創新創造條件,并提供學習的機會;三是集群可以降低企業創新的成本。由于存在“學習曲線”,使集群內專業化小企業學習新技術變得更加容易和低成本。另外,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競爭合作機制,也有助于加強企業間進行技術創新的合作,從而降低企業新產品開發的風險和成本。

3.3促進新企業的增加

集群對新企業的進入和企業的增加都有著重要影響。一方面,良好的創新氛圍、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完善的地方產業配套體系,使得集群在吸引新企業進入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企業的地理集中性和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鼓勵產業新手的出現,也有利于現有企業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集群形成后,不僅吸引來的企業會根植于本地,還會有很多新企業在本地繁殖和成長,這是因為集群內長期形成的完整產業鏈體系,能促使企業在集群內“生根開花”。

3.4形成區域品牌

大量生產企業的地理集聚是區域品牌得于形成的基礎。由于產業領域較集中,各產業集群所生產的一些主要產品,一般都在國內或國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較高的市場份額,享有相當的知名度。隨著產業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產業和產品不斷走向世界市場,自然就形成了一種國際性的區域品牌。區域品牌與單個企業品牌相比,更直接、形象,是眾多企業品牌精華的濃縮和提煉,更具有廣泛的、持續的品牌效應,也是一種珍貴的無形資產。這種區域品牌是由企業共同的生產區位產生的,一旦形成以后,就可以為區內所有企業所享有。所以,區域品牌也具有外部性。這種區域品牌效應,不僅有利于企業對外交往,開拓國內外市場,以確立合適的銷售價格,也有利于提升整個區域的良好形象,為招商引資和未來更好地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4結語

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力并不是一個成功產業集群顯而易見的附帶特征,猶如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一樣,產業集群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有機的產業群落,它的出現、增長和發展,也需要一個逐步演進的漸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可能會不斷升級,也可能會衰敗。為此,政府在基礎設施的完善、產業政策配套、制度的供給等方面應該有所作為,以促進產業集群的不斷演化升級,從而保持其持續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魏后凱主編.現代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