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角度剖析國際貿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3 10:49:00

導語:食品安全角度剖析國際貿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角度剖析國際貿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品安全非關稅壁壘影響

論文摘要:著我國經濟加入世留組織的發展,面對e益激烈和殘酷的國際留易競爭,我國應如何在加強本國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妥獸處理在享受國際市場開放時一并遭受的各種非關稅壁壘,這是一個現實的向題。近年來,由食品安全方面引發的重大事件也屢兄不鮮,各國問的留易摩擦也是愈演愈烈。本文將從食品安全方面入手,探討非關稅壁壘對國際留易的影響。

一、非關稅壁壘產生的條件

(一)國際貿易協議中有關環境的條款的規定相對模糊,使某些發達國家找到了樹立綠色壁壘的借口。而當因此發生貿易糾紛時,進口國也容易從GA丁下或WTO有關自由貿易原則中尋求法律上的支持。

(二)國際環境公約的提出。雖然它作為綠化國際貿易的特別規定,本質上不是綠色貿易壁壘,但是由于國家環境公約的制定者主要是發達國家,其條款規定是基于發達閏家先進的技術水平,反映的是發達國家的環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出口,因而可能成為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月外由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履約能力的差異,某些公約的實行往往會使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地位,如蒙特利爾公約限制,禁用的消耗臭氧層化學品雖然不多,但都是基本化學品種,從而影響到上萬種化學原料和制成品的生產和使用。盡管公約對發展中國家為禁用期限寬限了幾十年,但發達國家的先明運行成為事實上的綠色貿易壁壘。

(三)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的制全雖然是為環境保護,消除國際貿易中的非天稅壁壘.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但某些國家卻在貿易制定了過高的環境標準,甚賈高于本國標準的雙重標準,就形成了對出因的綠色壁壘。

二、非關稅壁壘的特征

1.非關稅壁壘比關稅壁壘具有更大的靈活生和針對性。一般說來,各國關稅稅率制定必須通過立法程序,要求具有相對的穩定而制定和實施非關稅壁壘,通常采用行玫程序,比較便捷,能隨時針對某國的某種商品采取相應的措施,較快地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2.非關稅壁壘具有隱蔽生和歧視生。一般來說,非關稅壁壘往往不像關稅稅率一樣嘆法律形式公布于眾,或者規定極為繁瑣和泛雜的標準和手續,或者經常改變這些措,使出口商難以對付和適應。

3非關稅壁壘的多樣性和廣泛性。非關稅壁壘實施名目繁多,十分復雜。根據關貿5協定統計,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各國實行的非關稅壁壘約有530種,到烏拉圭回合多立貿易談判開始時,已發展到2500多種。其中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在發達國家構筑的非關稅壁壘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一些發達國家的非關稅壁壘涉及的進口商品也在增加。

4.非關稅壁壘更多地考慮了生態環境和國民健康的需要,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國民健康設的非關稅壁壘更具有殺傷力。

5.非關稅壁壘在多邊貿易體制下具有合法性,一種限制措施有時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多邊貿易體制往往是采用限制的方式來加以約束,但是由于非關稅壁壘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導致了這種貿易限制措施得到了多邊貿易體制的認可。

三、從食品安全方面談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晌

(一)食品安全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和事件,消費者拒絕并抵制有害食品的行為將會給食品生產鏈上的個體、企業甚至國家形成影響,不僅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可能波及到國家形象,甚至影響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

1996年歐盟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的出現,導致了全球肉食消費和貿易增長的衰退,這些國家的肉禽業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而長期徘徊不前。英國一直是歐盟牛肉出口大國,但自從1996年3月英國承認發現瘋牛病后,英國政府下令宰殺了350萬頭牛,其畜牧業遭到嚴重打擊,英國牧民的收入下降了80%以上。隨后,歐盟委員會做出決定,禁止英國牛肉出口,這無疑又加劇了英國畜牧業的危機。1996年英國農業收入為41億英鎊,而1999年降到不足10億英鎊。瘋牛病不僅使英國畜牧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而且影響了英國的國際形象,加深了英法之問的隔閡,還導致英國與許多好友國家之間產生了新的矛盾。公務員之家

(二)食品安全問題引發出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非關稅壁壘的威脅

發達國家以食品安全為名,設置無法逾越的非關稅壁壘,以限制進口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非關稅壁壘(N丁BS)是指關稅以外的一切限制進口的各種措施。在早期階段主要集中于數量性的壁壘措施,如進口配額制、“自動”出口配額制、進口許可證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關稅的逐步降低,很多國家開始強化非關稅壁壘,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將原先的數量型的非關稅壁壘向國民健康、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非關稅壁壘轉變。這種非關稅壁壘反映在食品貿易上就主要體現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技術性壁壘也稱技術障礙,是指制定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確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術法規、標準,旨在檢驗商品是否符合這些技術法規、標準,及在確定商品質量及其適應性能的實驗、審批和認證程序中形成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是指一種以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為名,通過蓄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環保標準,對來自國外的產品或服務加以限制。

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濫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趨勢不斷強化,其中,提高食品衛生監測標準,把食品安全作為“關口瓶頸”已成為制約國際貿易的尋常策略。中國作為WTO的新成員和農產品出口大國,一些國家已提高檢疫標準、增加監測項目為手段,限制中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02年初,日本認定我國出口蔬菜農藥殘留量超標,大大提高進口蔬菜的技術標準,將蔬菜監測安全指標由6項增加到40多項,雞肉檢查項目為40多項,果汁檢查80多項,大米監測91項。據初步統計,受其影響2002年中國對日出口57億美元,增幅為零,占比從2001年的35%下降到32%,2003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0.2。此外,2002年歐盟全面封鎖我國動物源性產品的進口,理由是藥品殘留超標,僅此一案就涉及我國94家企業,貿易金額達6.23億美元;歐盟對蜂蜜的進口標準突然提高了,00倍,且對其認為污染水域的水產品完全禁運;美國則以反恐為名,與2003年12月開始執行食品注冊通報制度;據俄肉類協會的統計顯示,2009年,美國雞肉占據俄國內禽肉市場22%的份額,俄全年進口雞肉的79%都來自美國。不過,這一切都在2010年的,月1日戛然而止,俄羅斯正式以“未達到俄食品安全標準”為由禁止了美國產雞肉的進口。近年來,不僅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實施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的食品進行限制,而且墨西哥、匈牙利等國也均對我國采取了各種貿易技術性措施,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