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發展進路

時間:2022-01-18 02:35:00

導語:剖析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發展進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發展進路

摘要:本文運用1982-2007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計算中國服務貿易總體及各項目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C)、出口市場份額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分析了中國當前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及其特點。接下來與印度、日本和美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及結構進行了對比,得出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整體較弱,旅游業競爭力最強,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的其他商業服務業的競爭力緩慢改善的結論。最后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其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貿易競爭力指數出口市場份額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在國際貿易領域,服務貿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速就開始高于貨物貿易。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世界貿易總額占世界GDP總額的比重增長了10個百分點,而這10個百分點幾乎都是緣于服務貿易比重的增加。對于中國而言,服務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例一直偏低,我國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是服務貿易規模在全世界只排第9位,服務貿易比重偏低,我國是貿易大國而非強國。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增加服務貿易出口,對于我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運用1982-2007年的較長及更新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指數計算和國別對比,全面細致的分析了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特點及現狀。

一、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及其特點

本文利用貿易競爭指數(TC)、服務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市場份額(MS)以及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三個指數來分別評價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首先對這幾項指數加以簡單介紹:

(一)貿易競爭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TC)是指某國某行業進出口差額與進出口總額之間的比值,其計算公式是TC=(Ej-Ij)/(Ej+Ij),式中Ej和Ij分別代表一國j產業的出口和進口額。TC在1和-1之間變動,TC>0表示產業處于優勢,TC<0表示處于競爭劣勢;TC=1或-1代表一國該產業只有進口或只有出口的極端情況。TC值絕對值越接近0,說明貿易收支越接衡,競爭優勢越接均水平;而TC值絕對值越接近1,說明貿易收支差額越大,競爭優勢越大或越小(正值為越大,負值為越小)。

根據1997-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各項目進出口數據計算各行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得出結果。從服務貿易總體情況看,1997-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整體一直處于劣勢,TC指數一直在-0.07左右徘徊,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行業來看,根據TC指數的正負值以及變化趨勢,本文大致可以將所有行業分為如下幾類:

類別一:長期處于競爭優勢的行業。此類行業的TC指數一直為正,包括旅游業和其他商業服務業,其中旅游業的TC指數相對平穩,基本保持在0.15左右;而其他商業服務業的TC值波動較大,但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我國其他商業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增強。

類別二:競爭劣勢較為明顯的行業,這部分行業的TC指數為負,且絕對值較大,包括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保險業、電影音像,其競爭力也未見明顯的提升跡象。如這三個行業在9年中的TC指數平均數分別為-0.89、-0.82、-0.46,且各年的數值處于波動狀態,沒有十分明顯的趨勢。

類別三:競爭劣勢逐漸減小的行業,是運輸業。雖然運輸業9年當中的TC指數平均為-0.43,屬于競爭劣勢比較明顯的行業之一,但是9年當中,除了1年有些許波動外,其他年份一直在上升,可以看出平穩上升的趨勢。說明運輸業雖然仍處于競爭劣勢,但競爭劣勢在逐漸減小。

類別四:由競爭劣勢轉為競爭優勢,并且競爭優勢有望繼續增強的行業,表現為TC指標由負變正,且數值在波動中提升,包括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這些行業雖然有些波動,但已處在競爭優勢地位,且地位在波動中逐漸提升。

(二)市場份額

本文用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及各項目出口額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及各項目出口貿易額的比重作為分析服務貿易世界市場份額的指標。1982-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及各項目出口額占全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見表2),根據表2制作的圖表(見圖1)。

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及各項目的世界市場份額較小,但一直以較快的速度在增長,25年來總體趨勢是穩步的攀升。從服務貿易總額看,市場份額從1982年的0.68%增長到2007年的3.89%,2007年是1982年市場份額的5.72倍。從運輸、旅游和其他服務項目的情況來看,25年間,三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由1.03%、0.69%和0.34%增長到4.09%、4.81%和3.32%,三個項目2007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82年市場份額的3.97、6.97和9.76倍。

旅游出口市場份額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市場份額也在逐年增長。本文計算了各項目出口的世界市場份額在1983-2007年間各年的增長情況,并計算了其算術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3)。從表3可見,25年間,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市場份額年均增長0.13個百分點,而三個項目當中,旅游的出口市場份額平均增速是最快的,年均增長0.16個百分點,其次是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都是年均增長0.12個百分點。標準差和均值的比可以衡量增長的波動情況,從這一指標看,25年間,運輸服務出口市場份額的變動是最具波動性的,標準差/均值數達到了2.27,接下來依次是旅游、其他商業服務業和總量市場份額的變化,其值分別為1.92、1.80和1.23。

本文再以2001年作為時間分隔點,因為2001年中國“入世”,從此逐步擴大了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分別計算了1983-2001年間及2001-2007年間總體及各項目世界市場份額年均增長的均值和標準差情況。從表3可以看出,2001年之后,從市場份額的年均增長情況看,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份額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除了旅游出口市場份額年均增長較2001年前只提高了0.01個百分點之外,其余兩項,即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出口市場份額年均增長都大大高于2001年前;其中運輸一項最明顯,2001年前后市場份額的年均增長分別為0.02%和0.46%;其他商業服務2001年后的市場份額年均增長也從0.06%提高到0.29%,它們帶動著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整體的市場份額年均增長率也大幅提高了。而從波動幅度看,總體市場份額的上升趨勢更平穩了,體現在2001年后,服務貿易總出口市場份額的標準差/均值比從之前的1.52降到了0.62。其中旅游出口份額變動的波動性增大了,其標準差和均值的比值從1.23提高到3.45。但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業出口的份額增長明顯變得平穩,標準差/均值的比值大大下降。這似乎說明入世后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對于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市場份額增長以及服務貿易競爭力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是指一國總出口中某類商品所占份額相對于該商品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的大小。當RCA值小于1時,認為該國該行業在世界市場上不具備國際競爭力,而當RCA大于1時,認為該國該行業在世界市場上具備競爭力。本文計算了1982-2007年中國、印度、日本和美國在運輸、旅游及其他商業服務行業的RCA指數(見表4)。根據表4中的數據,制作了圖2、圖3、圖4和圖5,分別顯示了中國、印度、日本和美國1982-2007這25年間在運輸、旅游及其他商業服務行業的RCA變化情況。

從25年間的RCA均值來看,中國服務貿易中旅游的競爭力是最強的,要強于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業。旅游也是唯一一個RCA均值大于1的行業,說明中國的旅游出口具備國際競爭力。在運輸業方面,中國的RCA均值為0.96,雖不具備優勢,劣勢也不甚明顯,因為其值離關鍵值1比較接近。而包括通訊、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服務、電影文化等行業的其他商務服務業方面,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最弱,RCA值僅為0.77。

從國別比較方面看,日本和美國服務貿易整體的國際競爭力高于中國和印度。從表4可知,日本和美國都分別有兩個行業的RCA指數是大于1的,即日本在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業領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美國在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較強。而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發展中國家,分別只有一個行業的RCA值超過1,在中國是旅游,在印度是其他商業服務業。

與運輸和旅游業相比,其他商業服務業屬于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但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這一領域同樣具備國際競爭力,而且其RCA均值還高于日本和美國。這可能是由于印度近年在服務外包領域發展非常迅速,而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不僅提高了其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更是直接推動了服務貿易的出口。而相比較而言,中國在其他商業服務業領域的RCA值從來都沒有大于1,一直在1之下徘徊。這也體現了我國在全球化過程中作為世界工廠和制造業中心的分工地位。

日本的運輸服務和其他商務服務出口都具備國際競爭力,但旅游的國際競爭力缺乏。相比較而言,美國在三個行業的貿易國際競爭力均比較接近于1。從圖5可以明顯看出,美國的三條RCA線從來就沒有離1太遠。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業的RCA指數也只是略高于1。這說明美國的服務出口模式與世界范圍內服務出口模式比較接近。

中國旅游業出口的RCA值除了個別年份之外,一直都是大于1的,說明我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一直較強,在2001年達到最高點之后,又開始緩慢回落,但整體看,還是比較平衡的。相對而言,運輸行業的起伏比較大,1991年之前,運輸業的RCA指數一直是高于1的,即具備國際競爭力;但1991年之后開始下降,一直到1999年降到最低后開始回升。如果用2001年作為一個分隔點來看的話,2001年后,運輸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在增強的,而且近年其RCA指數開始超過了1。知識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其他商業服務業,其RCA指數只在極個別年份高過1,不過從長期趨勢看,它的RCA指數在緩慢的上升。其他商業服務業的RCA指數在1991年達到最高點1,之后一直下降,一直到2002年開始回升。

二、結論及評價

(一)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及特點

本文用TC指數、出口市場份額以及RCA指數分別觀察了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其中我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比較強的。它的TC指數為正,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在三個行業中最大,且RCA指數也一直高于1。從TC指數和RCA指數兩方面看,都可以得出運輸業處在競爭劣勢的地位,但是劣勢在不斷減小。

關于除運輸和旅游之外的其他行業,從市場份額和RCA兩個方面看,都可以得出其競爭力仍然比較弱的結論。如其市場份額仍然最小,RCA指數仍然小于1等;但2001年之后,其他商業服務業的市場份額高于平均水平,RCA指數也在不斷上升。由于本文在對后兩項指標進行比較時,無法得到更細致的行業分類數據,所以無法更細致的解釋各個行業的變化。但是從TC指數方面看,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這些行業的競爭力在增強,而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保險業、電影音像業的競爭力持續處在劣勢,且無好轉的跡象。

可見,雖然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比較迅速,但國際競爭力整體仍然比較弱,而處于優勢地位的行業仍然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一些現代新興服務行業,如專有權使用與特許、保險、電影音像,這些都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服務業,中國的劣勢地位更加明顯。這說明在服務貿易領域,我國仍然受到資源稟賦的影響。

(二)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評價

本文認為,從我國的要素稟賦結構和目前經濟發展現狀來看,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以及推動勞動密集型的服務出口仍然是十分有意義的,相反,發展資源密集型的服務業和服務產品出口就不應該值得鼓勵。

發展服務業,進而推動服務業出口對于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而言有重要意義。首先,面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資源約束加強的現狀,制造業在某些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發展受阻,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目前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服務業相對較高的附加值,可以容納較高的勞動力成本,同時節省自然資源,必然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下一個目標。然而,我國最大的國情仍然是人口眾多,勞動力就業問題是關鍵,因此,不能因為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就忽略了就業問題的存在。

而當前,中國也正面臨著一個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同時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現狀的好機會,即服務外包的出現。目前跨國公司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考慮,將一些非核心業務職能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做,利用這樣的機遇,發展中國家可以迅速提高服務出口水平。利用發達國家服務業轉移的機遇,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更深入的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化進程,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貿易水平的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公務員之家

另外,服務業中最核心的競爭力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水平低下,就會導致服務質量低下,無法滿足潛在的服務需求,更無法滿足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對服務的需求。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各層次教育,提高人才整體素質,培養能夠適應后工業化社會的綜合型、國際型人才,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供給條件。

參考文獻:

1.陳立敏,譚力文.評價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實證方法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4.3

2.丁勇,朱彤.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7.3

3.李懷政.中國服務貿易結構和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