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貿易談判失利因素及意見思索
時間:2022-05-28 09:58:00
導語:鐵礦石貿易談判失利因素及意見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三大礦山對鐵礦石的壟斷。
目前國際鐵礦石供給市場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壟斷,三家企業的出口量占國際海運量的比重超過70%,而2008年國際鋼鐵企業前10家的集中度僅為28%。在這種高度壟斷的供給方與近乎完全競爭的需求方的博弈過程中處于弱勢的必然是需求方。而這也是中國鐵礦石貿易談判最根本、最致命的原因。
2.中國自身問題對礦石貿易談判的不利影響。
(1)鋼鐵的巨量需求,使得過度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我國市場對鋼鐵需求旺盛,拉動了鐵礦石需求量的快速上升。2000年我國鐵礦石消費量為2.09億噸,2008年增加到8.56億噸。2009年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全年粗鋼5.678億噸,同比增長13.5%,比2008年多生產約6700多萬噸;全年生鐵5.44億噸,同比增長15.9%。這一數據遠超過年初所有人的預期,更是超過中鋼協在年初所預算的全年產量4.6億噸水平。但是國產鐵礦石供給量增長較為緩慢、礦石平均品位較低,無法滿足鋼鐵工業發展的需求。國內鋼企開始尋求海外貨源,進口量呈現出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對進口礦石的依賴與日俱增。從2003年起,我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鐵礦石第一進口國和最大消費國,被稱為“全球吸鐵石”。到2010年,中國鐵礦石需求中70%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過度依賴進口,達到“非買不可”的地步,這大大削弱了中國討價還價的底氣。
(2)價格雙軌制。價格雙軌制———國內具有進口資質的大型鋼企執行長協價,不具有進口資質的中小型鋼企執行現貨價。我國有112家大型央屬單位有進口資質,中間有許多公司,這些公司加價30%到50%將鐵礦石出售給沒有進口資質的中小鋼企,公司獲得收入,大型鋼企因為倒賣多進口的長協礦而大獲其利。現貨和長協的價差使這些國企倒賣鐵礦石存在了可能,國內鐵礦石價格的“雙軌制”,一方面為國內鐵礦石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三大巨頭中國現貨價格高的口實,也成為他們提高鐵礦石的定價的依據。另一個方面價格雙軌制造成我國鋼鐵企業利益之間的對立。所以在關鍵時刻利益沖突,只能導致分裂,產生不了凝聚力。獲得長協價的大型鋼企可以通過價格雙軌制,倒賣鐵礦石給中小鋼企,降低經營風險,有時還可獲得利潤。而中小鋼企明顯是這種不健康制度的受害者,他們既得不到長協價的好處,又要受到大型剛企的剝削。所以2009年的鐵礦石談判中,中小鋼企的集體倒戈,其實也是一種必然。這種制度催生下的倒戈,帶來談判的失敗和整個中國鋼企利益的損失。
二、我國發展鐵礦石貿易的對策建議
1.加快國內鋼企整合。中國鋼鐵行業松散的組織結構一直弱化和稀釋中國談判博弈力量。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排名前5名的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鋼產量的21%,而俄羅斯是79%,日本是64%,歐盟是74%,韓國僅浦項一個企業就占據了韓國65%的份額,而法國的阿賽洛鋼鐵公司幾乎囊括了法國的鋼鐵生產。但是,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年產量也只有2200萬噸左右,占全國總量的比例僅為7.8%。中國鋼企布局的亂象惡化了鐵礦石進口的供需矛盾。據工業與信息產業部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顯示,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其中僅粗鋼產能就達6.1億噸,考慮在建的5000萬噸產能,總產能將達到6.6億噸,但這其中有1.6億噸左右的煉鐵產能不符合產業準入標準,煉鋼則有1.9億噸左右不符標準龐大的產能無疑刺激了對鐵礦石的巨大需求。然而,進口到中國的鐵礦石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來制造鋼坯、鋼錠等粗鋼產品,而生產這些鋼鐵初級產品的用戶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面臨淘汰的小企業。當作為初級產品的鋼坯如果大量出口,鐵礦石供需的矛盾就勢必被進一步放大。
2.增加鐵礦石期貨品種,積極參與世界市場定價權的競爭。目前,期貨已成為國際重要原材料貿易的主流定價模式。為了爭奪國際話語權,我國應盡快健全期貨市場,增加鐵礦石期貨品種,設立國內統一的鐵礦石期貨定價中心,形成“中國價格”。同時作為鐵礦石巨額買家,我國要結合交易中心區位優勢,努力建設世界性定價中心,打破鐵礦石出口國的對現貨價格的壟斷,從而最終獲得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建立鐵礦石的期貨交易中心不僅能夠預測和掌握交易價格,為最終掌握鐵礦石的國際定價權打好基礎,而且通過期貨交易,有助于企業規避風險、為企業制定合理價格提供參照平臺。同時,建立鐵礦石期貨市場能為廣大鋼材生產、消費企業規避因鐵礦石價格的大幅波動而帶來的經營風險。鐵礦石期貨的推出將有利于提高我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定價話語權,從而維護我國企業的經濟利益乃至國家利益。
3.多元化的進口渠道,降低進口依存度。目前,除了澳大利亞和巴西,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出口國家為印度、加拿大和南非。印度的鐵礦石是我們用來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討價還價的一個重要籌碼。然而,印度的鐵礦石質量不是很高,價格也并不便宜。為了確保今后我國的鐵礦石進口需求得到滿足,從現在起就必須將進口重點進行轉移,防患于未然。加大對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的投資力度,提高它們的開采能力和技術水平。我國鋼鐵企業的目光不應再僅僅集中于印度方面,而是要在繼續保持與印度的緊密聯系之外,應當注重來源地多元化,盡可能不對某一局部資源的過度挖掘,防止因這部分資源供求的嚴重失衡而導致國際市場價格的失控。加快國產鐵礦石生產也應貼上日程,數據顯示,2010年一二月份,我國自產鐵礦石生產量在鐵礦石價格不斷攀高的影響下同比增長18%。而且,全國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鐵礦石設計能力為4.8億噸/年,隨著這批新建礦山的投產,國產鐵礦供應能力將持續穩步提升。中鋼協方面表示,這將大幅提高國內鐵礦石自產自給率,從而有效緩解鋼鐵行業的原料壓力,同時也呼吁進一步增加國內礦的供應。
- 上一篇:區政辦行政執法檢查通知
- 下一篇:市區建筑垃圾清運改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