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貿易減少壁壘應對放緩

時間:2022-04-01 02:32:00

導語:論貿易減少壁壘應對放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貿易減少壁壘應對放緩

全球前景展望:短期風險大,但長期前景看好

預測2002年的世界經濟前景,盡管受制于異常高風險的影響,但全球經濟將會復蘇:如果外部環境能維持現狀,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預計會從2001年2.9%上升到3.7%,而世界經濟預計會增長1.6%。

經濟下滑對世界六個發展中地區的影響有很大不同,往往反映了他們出口模式上的差異。大量出口制造業產品的拉美和東亞地區的國家首先感覺到美國和日本進口需求減弱的影響。歐洲的疲軟以及商品價格下跌增加了拉美、中歐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壓力。與世界經濟聯系較少而服務業較活躍的南亞地區受到全球環境惡化的影響較小,而石油收入幾乎占出口收入三分之二的中東和北非地區,其短期前景也好于其他地區(表1)。盡管如此,由于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同時下滑和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的雙重影響,各個地區都出現增長放緩,原因是貿易增速放緩、旅游人數減少以及資金成本提高,除信譽最好的借款國外,對高風險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已基本停止。

雖然2001年形勢嚴峻,但發展中國家的長遠前景還是充滿希望的,在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宏觀經濟管理得到改善,儲蓄不斷增加,擴大了開放及貿易多樣化。對2005年-2015年人均增長率的預測為發展中國家3.6%,高收入國家2.5%,預期出口市場到2003年將會出現強勁復蘇,但商品價格低迷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然而,即使有這些對多數地區的樂觀的增長預測,部分國家仍會滯后,從而對實現降低兒童死亡率、把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和降低文盲率的發展目標帶來困難。非石油商品出口國、負債水平較高的國家以及借貸記錄較差的國家將會在貿易和金融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將在所有這些方面以及艾滋病流行方面遇到很大問題。由于這些原因,激活全球貿易議程,給低收入國家以優惠準入,為擴大貿易提供援助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目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也是絕對必要的。

呼吁建立新的貿易規則,減少壁壘

發達國家實行的農業補貼費用據估計日均高達10億美元,是對貧困國家提供的發展援助總和的六倍多。但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又存在著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種種貿易壁壘,包括補貼、針對發展中國家部分產品的高關稅以及高收入國家不鼓勵在發展中國家進行進一步加工的稅則。世界銀行呼吁高收入國家對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給予免關稅免配額的市場準入。如果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效法歐盟的作法,對最不發達國家給予‘除軍火外所有商品’的優惠準入待遇,如果把該計劃的范圍擴大到所有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他們就能從全球化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90年代期間商品貿易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的比率為將近3比1。統計數字表明全球商品貿易額(1990-1999)平均年增長6.3%,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長率為2.1%。各主要地區的出口增長速度都高于國內需求增長速度。然而,最貧困最不發達的國家發展滯后,部分原因是最不發達國家仍然依賴于出口農產品和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產品,而對此類產品的國際需求增長比較慢,而且面臨的貿易壁壘是其他產品的2-3倍。

服務業貿易在過去15年增加了兩倍多,1999年達到1.2萬億美元,現在占國際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對外國服務業提供者開放市場準入會對促進增長和提高生產率帶來巨大影響,其效果能比簡單關稅和影響商品的其他改革的效果高四倍,原因是電信、金融、運輸和商務服務與經濟的其他方面有著許多聯系并可以有助于提高很多部門的生產率。然而,各國必須從東亞危機中汲取教訓。國家要想從全球化中受益而不是落后于其進程,自由化就必須伴隨有效的銀行監管、競爭性的電信法規以及能引發新的競爭的私有化。

運輸業也非常重要。如果發達國家能允許在國際航運領域開展更自由的競爭,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就能降低20%以上,原因是目前存在的私營限制(有些是得到半官方認可的)削弱了競爭并導致價格上漲。

在知識產權方面,建議“重新平衡”烏拉圭回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這一國際協議給予專利持有者以新的貿易權利,允許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以具有競爭性的價格獲取發展所必需的藥品和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展中國家要全面實施TRIPS,他們就必須在引進技術方面多向國外付出約200億美元,并支付當地執行的行政管理費用。由于這些原因,倡議對TRIPS實行分階段實施,根據發展水平由捐助國出資提供技術援助,并且更自由地使用強制性許可證來刺激價格競爭。

超越卡塔爾:建立以發展為目標的新的全球貿易架構

為重塑國際貿易架構促進發展和減少貧困,應把重點放在四個政策領域:

l在世貿組織內部發起一個貿易談判的“發展回合”以減少全球貿易壁壘,特別是針對貧困國家和貧困國家生產的產品的貿易壁壘。

l采取全球集體行動促進世貿組織談判框架外的貿易。

l高收入國家單方采取有利于貿易的發展政策。

l發展中國家制定新的貿易改革計劃,尤其是在影響南南貿易的國內政策領域。

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之外,世行可以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一起,通過在若干領域加強發展援助的方式提供“貿易援助”。一種方式是通過“綜合框架”(IF),“綜合框架”是由雙邊援助機構建立的,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與貿易有關的技術援助,援助的形式可以是納入減貧戰略文件(PRSP)的政策咨詢,也可以是作為國別援助戰略基礎的“綜合研究”。然而,歸根結底,發展中國家自己必須要進行改革。國內改革不應該受到國際事態發展的影響,那些加快速度融入全球經濟的國家比沒有這樣做的國家增長得更快。

此外,多邊援助也可以擴展為幫助國家克服瓶頸制約以強化競爭,例如在金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低收入工人的教育以及公共部門與貿易有關的體制機構制約。另一種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建立融資機制,通過幫助貧困國家保護無形資產,如傳統知識、設計、音樂和民族植物,利用知識產權為他們的自身利益服務。最后,可以建立全球衛生基金用于從開發者手中購買治療艾滋病和其他對貧困國家影響較大的疾病所必需的最新藥品許可證。

當發展中國家在尋求新的增長和減貧機遇時,擴大對他們的出口產品準入比以往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