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外貿依存度研討論文
時間:2022-09-28 10:02:00
導語:我國高外貿依存度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外貿依存度;原因;影響;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程度的加快,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迅速上升,2007年達到了65%。而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既影響我國國內產業的發展,又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使得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加劇。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加工貿易比重過大,也有匯率變化方面的關系。只有做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完善外匯制度,才能消除高依存度給我國經濟帶來的不良影響。
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測算一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緊密程度的重要依據。
一、我國高外貿依存度的表現
近年來,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日益加深,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外貿依存度顯著提高,據最新統計,2007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為64.5%;而根據WTO和IMF的數據統計,全球外貿易依存度僅為45%左右,我國已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遠遠高于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1]。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參與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加速,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的國內產業帶來了諸多影響。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原因分析
(一)國內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較低
一般認為,當一國GDP中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時,進出口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或簡單加工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此類產品都將計入對外貿易總額中,這樣以貿易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就比較高;而當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較高時,對外貿易獲得利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本、技術及服務貿易等方式,而不是商品進出口,這樣以貿易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就比較低。而我國國內產業結構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的比重偏低,這是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原因之一。
(二)加工貿易比重大,戰略資源產品嚴重依賴進口
在我國外貿商品結構中,加工貿易所占的比重過大,上升速度過快。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8319億美元,占同期進出口總額的47%,幾乎占到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2]。由于對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繳費,沒有過多的附加增值,國內采購、配套率亦較低,即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后再出口到國外。這一進一出加以匯總再除以當年的GDP,使得外貿依存度明顯地虛高。此外,能源、礦產品等戰略資源進口量連年增長也是導致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
(三)外匯匯率的影響
1980年——2003年,我國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9.5%左右,而進出口總額增長明顯高于GDP增長,而匯率卻從1980年的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下降到了2003年的1美元兌換8.26元人民幣。若按1980年的匯率計算,2006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僅為13.49%,這一計算充分顯示了匯率變動對外貿快速增長以及外貿依存度迅速走高的影響;而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又使這兩年的外貿依存度略微下降。這些事實都反映了匯率的變化是導致外貿依存度變化的直接因素之一。
三、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不良影響
外貿依存度的提高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反映了我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競爭,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世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風險和影響,過高的貿易依存度暴露出中國的貿易目的地過于集中的問題。一旦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經濟狀況發生變化,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到波及。以美國為例,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順差來源國,我國產品對美出口占到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9.4%,近兩年來,中國對美國凈出口貿易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個百分點,因此,美國經濟放緩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然而,自美國次債危機爆發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就出現了大幅回落,中國貿易順差額從2007年11月起不斷下降,2008年1月份的順差額自2007年5月起首次低于200億美元,許多中國出口企業手中的海外訂單正在大幅減少。據分析,今年美國經濟減速的可能性相當大,甚至有可能出現衰退。如果今年美國GDP增速回落至1%至4%之間,估計中國對美出口增幅可能回落至15%至22%區間。如果美國經濟由于陷入衰退而需求大幅度萎縮,中國經濟增長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四、調控高依存度的合理措施
(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從當今世界經濟大國的發展歷程看,服務貿易比重的不斷增加提高了一國GDP的數值,優化了其產業結構,同時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4]。為此,我國政府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服務貿易國際化進程,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鼓勵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使之成為未來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二)重視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盡管加工貿易有各種缺陷,但它仍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方式。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加工貿易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9月15日,財政部、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了《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明確由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把更高技術水平和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轉移到我國;同時,加工貿易的技術和管理溢出效應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工貿易逐步形成了產業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國內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地域分布不斷擴展的發展態勢,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是加工貿易區域布局有所改善;三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加工貿易的升級轉型,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將越來越合理。
(三)完善人民幣匯改,保持匯率合理穩定
人民幣貶值曾是刺激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造成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和貿易盈余的增加,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人民幣升值的要求。為此,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消息一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攀升。08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幅達到6.13%。我國貨幣的升值,也就意味著他國貨幣的相應貶值,從而使得我國出口商品在他國市場上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上漲,對擴大出口不利;而在本國市場上以本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下降,對擴大進口有利。海關總署6月11日公布,今年1-5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為78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凈減少73.2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長連續降低,而進口幅度則連月大漲,這說明,匯率的適當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外貿依存度,減少貿易摩擦。
綜上所述,為科學發展對外貿易,使我國國民經濟在平衡中尋求增長,我國的對外依存度必須適中,否則勢必帶來一些副作用,不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國珍.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11:66-67
[2]、張旭宏、龐錦.我國外貿依存度分析和政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05.9:39-41.
[3]、李京福.對我國高外貿依存度的分析與思考[J].環渤海經濟了望.2007.6;54-56
[4]、沈琳、桑秀國.應對過高外貿依存度,確保我國的經濟安全.經濟論壇:2007.3;34-36
- 上一篇:律師廉潔自律簽名活動會講話
- 下一篇:科技大學慶祝建國60周年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