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摩擦試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3:57:00

導語:全球貿易摩擦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球貿易摩擦試析論文

一、全球貿易摩擦的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為主要手段的貿易摩擦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沒有硝煙的戰爭”,并呈現以下特點:

(一)貿易摩擦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從產品看,經濟摩擦已從個別產品的傾銷與反傾銷摩擦階段,開始逐步向多產業貿易摩擦和結構性貿易摩擦方向發展;從領域看,從貨物貿易向與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等方向發展;從國別看,已從歐美貿易摩擦向美日貿易摩擦發展到今天的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摩擦發展。

(二)貿易摩擦的案件數量不斷擴大

全球貿易摩擦近10年內數量大幅度上升。據統計,從1995年至2002年6月,全球共發起反傾銷調查1979起,反補貼調查147起,保障措施案件(至2001年底)114起。1995年至今,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共立案275起。其中涉及全球范圍的貿易摩擦有日美“汽車戰”、歐美的“香蕉戰”以及2002年3月份美國實施部分鋼鐵產品保障措施引發的全球鋼鐵貿易戰等.僅2002年1—6月,WTO的14個成員對43個成員做出了111起反傾銷終裁,終裁的數量與2001年同期的82起相比大幅度增加,增幅達26.12%。

(三)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

例如,歐美之間爆發的“香蕉戰”。美國認為歐盟新的香蕉進口配額制影響了美國公司對歐洲的香蕉出口,因而執意要對歐盟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實施報復性的制裁。于是美國宣布對價值5.2億美元的歐盟出口產品征收100%的進口特別關稅。這些產品包括床單、咖啡加工器、羊絨衫、路易維登牌手袋、沐浴用品、吊燈、奶酪、火腿和餅干等。由香蕉引發的貿易戰影響到了輕工、紡織、食品等眾多行業。

(四)WTO及各國貿易救濟機制的作用不斷擴大

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高關稅以及配額許可證等傳統管理貿易的手段逐步弱化,由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手段構成的各國貿易救濟機制正逐漸在解決國際貿易摩擦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各成員維護產業經濟安全,保護本國企業合法權益的合法和有效武器。特別是WTO爭端解決機制為發展中國家維護本國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WTO成立后第一起爭端案件就是委內瑞拉狀告美國汽油標準案,并取得了勝利。

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院長萊斯特·瑟羅在他寫的《世紀之爭》中這樣描述,未來的歷史學家將會把21世紀看做是巨頭之間競爭的世紀,參賽的巨頭都在相同的項目上競爭。好的局面是勝負分明,壞的情況可能是兩敗俱傷,不再會是大家同樂。貿易摩擦正是如此。

二、入世一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中的貿易摩擦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針對中國產品。據統計,自1979年歐共體對我國出口的糖精及鹽類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544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其中反傾銷調查502起,保障措施調查42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6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僅2001年,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67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比2000年增加55%。其中反傾銷55起,保障措施12起,同比分別增長41%和200%,涉案金額合計近11.4億美元,創歷年最高。入世一年來,貿易摩擦仍是制約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現在:

(一)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數量和金額居高不下

2002年,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了令人欣喜的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鋼鐵、汽車擋風玻璃、打火機以及部分農產品等所遭遇的反傾銷、保障措施案例也接踵而至,截止到2002年12月,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60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合計涉案金額近10億美元。其中反傾銷42起,保障措施18起(包括3起特別保障措施)。

2002年對我立案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美國對我國立案調查14起,其中反傾銷12起,特別保障措施2起,是立案最多的國家;印度位居第二,對我國立案調查13起,其中11起反傾銷,2起保障措施(包括1起特別保障措施)。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影響越來越大

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已造成嚴重影響。包括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陶瓷產品含鉛量,皮革PCP殘留量,煙草中有機氯含量,汽油含鉛量,機電產品、玩具的安全性,汽車排放標準,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包裝物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品染料指標等。由于我國出口商品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環保因素影響較大,國外對華實施的這些技術性貿易壁壘,使我國出口的農產品、食品、紡織品、建筑材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據有關部門統計,2000年我國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因素影響當年出口直接和間接損失達17.6億美元;50%的企業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迫使成本增加;25%的企業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增加風險。據測算,2001年我國因不符合國際環保標準而受阻的出口商品價值就已超過100億美元。

2002年歐盟禁止我國動物源性產品進口一案就涉及我國94家企業,貿易金額達6.23億美元。一些出口市場和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的企業,還將因此次事件溯臨破產境地。據統計,這些企業中涉及的勞動力近5萬人。此外,歐盟的禁令還殃及十幾萬農戶因上述出口企業無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經濟損失,重點出口地區還將面臨群眾經濟收入來源減少,社會安定受到威脅的局面。

(三)針對中國的特殊保障條款紛紛出臺

由于我國入世議定書中有允許成員對中國出口產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諾,入世后,世貿組織成員紛紛加強了對華特別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的立法工作。這些立法對中國十分不利,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標準,同時可以僅針對中國,從而避免保障措施針對全球所帶來的壓力。據統計,已有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制定了對華保障措施法規。目前,針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發起的特別保障措施案已成為入世后中國貿易摩擦的新問題,例如2002年8月起印度和美國就相繼對我發起縫紉機針、座椅升降裝置、軸承制動器等3起特別保障措施案。

(四)我國對外實施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成效顯著

入世后,我國新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標志著中國政府正在運用WTO規則和符合國際慣例的手段調控宏觀經濟。特別是在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手段等方面,為維護產業經濟安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1—12月,我國反傾銷新立案10起,比上年全年的案件多4起。10起案件按各產品年銷售收入計算,達592億元人民幣。鋼鐵保障措施的實施,對我國鋼鐵行業免受進口產品沖擊,完成結構調整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

在加大辦案力度的同時,積極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運用國際慣例,參照各國的成功經驗,加強了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先后啟動了汽車、鋼鐵、化肥等易受沖擊行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立了國家經貿委、行業協會、省市經貿委、企業四位一體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為監測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適時發起反傾銷調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今后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將在今后較長時期內存在。當前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額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枝獨秀,對外貿易總量已占世界第六位,伴隨著中國貿易地位的上升,自然而然地導致了貿易摩擦的增加。

加入世貿組織,并不能減少貿易摩擦,甚至在某些領域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由于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以及我國加入WTO后15年內仍會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以及特殊保障措施等因素,因此國外針對我出口產品的反傾銷、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今后將會有增無減。

隨著我國企業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法律意識的加強,對外反傾銷的數量也將隨著貿易增長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增多,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主動發起的貿易救濟案件也將呈持續增長的趨勢。

(二)入世后對政府轉變職能,運用符合國際慣例的手段來調控經濟的能力提出了挑戰。貿易摩擦的增加,一方面說明我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國際經濟體系,另一方面對我國政府如何轉變職能,適應形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如何調整傳統的行政管理與調控手段,運用符合國際慣例的規則來調控經濟是各級經貿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目前,國家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外貿繼續增長,高于年初普遍的預計。這說明自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以來,國內曾普遍擔心的進口猛增、出口受阻的“入世”沖擊效應并未顯現。但是,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對貿易摩擦的長期性、復雜性應有清醒地認識。我們應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體系,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加快與貿易摩擦相關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建設,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在國家已建立的汽車、鋼鐵、化肥三個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基礎上,適時啟動電子信息產品、農產品等重點產品、敏感產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同時,要建立以企業和工業行業協會為主體的應對貿易摩擦的新機制。要重視國外新近針對中國進行的特殊保障措施立法,特別是要關注紡織品等傳統出口產品中量大、價廉的產品的出口,采取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措施,規范出口秩序,積極做好對外交涉和應訴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