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制
時間:2022-03-16 09:54:00
導語:剖析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中國是處于轉型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外部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銀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特殊,這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風險管理一般原則的闡述,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制約因素及難點,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戰略設想。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設想
一、風險管理的一般原則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商業銀行從產生至今,其風險管理經歷了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負債業務風險管理;資產負債業務風險管理;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等階段。其管理范圍逐步擴大,管理方法日益科學。2001年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二稿),至此,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已經基本完善和統一,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新巴塞爾協議》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如下幾個方面:(1)堅持信用風險是銀行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但新協議開始重視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影響及其產生的破壞力,并在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中,分母由原來單純反映信用風險的加權資產加上了反映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內容。(2)堅持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思路,在新協議中,保留了對資本的定義及資本充足率為8%的最低要求。同時,新協議放棄了1988年協議單一化的監管框架,銀行和監管當局可以根據業務的復雜程度、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靈活選擇使用,允許銀行選擇內、外部評級等。(3)充分肯定了市場具有迫使銀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資金和控制風險的作用,強化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在新資本協議中,對銀行的資本結構、風險狀況、資本充足狀況等關鍵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制約因素
1.風險管理理念方面。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起步較晚,風險管理人員一方面缺乏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風險管理中主要是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忽視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的管理。另一方面缺乏差別化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中忽視風險管理的差別性,管理手段和方法幾乎千篇一律。
2.風險管理體系方面。一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還不健全,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差。
3.信息技術方面。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業務信息缺失,風險管理信息失真,為風險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難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戰略設想
1.優化風險管理理念。改進風險管理理念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關系,核心是采取差別化管理的原則。(1)實現不同客戶風險管理的差別化。對于不同的貸款客戶,采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如企業,由于企業在資本實力、生產經營規模、管理水平、信用狀況、償債能力、還款意愿等諸多方面的差別性,因此,在風險管理上也應體現出差別化。如在審查貸款時,索要資料、授信審查的重點,貸款用途和還款來源分析等都應該有所不同。(2)實現不同業務風險管理的差別化。不同業務種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業務特性和風險差異,如公司業務一般金額較大,還款來源主要依靠經營收入或投資所得,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風險管理應強調對具體客戶或具體項目的審查和分析,在授信審查中重視企業的規模和現金流的分析,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和行業及地區風險的分析等。不能簡單套用公司業務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進行零售業務風險管理,因為,這樣做不僅不能控制住風險,反而還會增加管理成本。(3)實現不同地區風險管理的差別化。銀行業務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征,與經濟水平、信用體系、文化理念關系密切。如南方與北方,沿海與內地,由于經濟水平相差懸殊,信用體系、文化理念也有較大的差異。同時,各個地區的風險管理水平、風險狀態不同,致使其資產質量大不相同。因此,風險管理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采取差別化的標準和管理方法。
2.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一般來說,風險管理體系應該包括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政策體系、決策體系、評價體系等內容。(1)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一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董事會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在董事會之下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銀行風險管理戰略、政策的最高審議機構。二是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2)風險管理政策體系。一是以銀行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政策體系。銀行要在承擔風險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及對風險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體現銀行總體和各個業務單元承擔風險的性質和水平。二是建立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政策體系。該體系應涵蓋所有的業務領域,每個業務部門和地區都必須執行。同時,風險管理政策體系又要體現分類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別化原則,針對不同業務和地區的特點,在風險管理方面要區別對待。(3)風險管理決策體系。風險管理決策體系的核心是堅持公正和透明原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建立了客戶評價、風險授權和授信、審貸分離、集體審貸等一系列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有效地防范了逆向選擇風險。需要指出的是,科學的決策體系不可能杜絕所有的風險,但可以通過決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杜絕“反程序”操作,實現決策水平的提升。(4)風險管理評價體系。風險管理政策制度要適應業務發展和變化的需要,就必須建立風險管理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以風險和收益的量化為基礎。目前,要以資產質量和資本回報率為主要內容,降低不良資產的比率,提高資本回報率。
3.努力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先進的風險度量技術是目前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的關鍵。(1)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技術的基礎是建立先進的信息收集和處理系統,通過收集大量和連續的客戶信息和市場信息,對客戶的風險和市場的風險進行識別和預警,合理確定風險防范的措施。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該包括基本信息庫和后備信息數據庫。基本信息數據庫可全面反映風險的類型、表現形式、產生的原因、影響范圍等風險管理所需的基本信息。后備信息數據庫,提供宏觀經濟數據、行業和企業數據、銀行管理規定和內控指標、其他相關數據等。(2)掌握先進的風險度量技術。主要包括內部評級、資產組合管理及授權管理等。利用資產組合模型度量整個銀行資產的預期損失,利用地區、行業、產品等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風險分散,通過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進行資產負債管理,降低銀行的風險敞口。應當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采取差別授權的方式。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和操作人員的水平實行“因人授權”;可以在客戶評級準確性的基礎上采用“因客授權”;對優質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對于特殊的銀行服務,可以采用“總量授權”;通過資產負債業務的組合達到收益與風險的平衡。
4.建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從資本配置的角度有效地對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風險進行管理,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為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建立三道防線。(1)采取科學方法計提呆賬準備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技術應該同時抵御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所以,呆賬準備金的提取既要考慮防范貸款信用風險的預期損失,又要考慮防范貸款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預期損失。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按貸款的五級分類,分別提取不同比例的呆賬準備金。而我國商業銀行(初上市公司外)呆賬準備金的提取沒有考慮貸款的風險狀況,沒有將呆賬準備金的提取與貸款風險狀況掛鉤,而是統一按貸款余額的1%提取。(2)運用科學的方法確定資本充足率。現行資本充足率的確定方法,在計算資本充足率規定的資本額度中實際上包含了呆賬準備金,在資本充足率規定的資本額度中超過呆賬準備金部分是商業銀行經營的風險資本。風險資本是用來抵御超過預期損失部分的經營風險的,顯然,將呆賬準備金和風險資本合起來規定一個8%的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來講是粗糙的,對風險資本要求的計量是不精確的。商業銀行應該按照《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要求,積極探索和開發更加精確和實用的風險管理模型,以提高商業銀行風險計量與管理水平。(3)加快建立科學的存款保險體系。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隱含存款保險體系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從本質上講,我國目前存在的也是隱含的存款保險體系。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日益完善,我國也應該建立明確的存款保險制度。需要強調的是,在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中,存款保險費率應該按照被保險銀行的風險來制定,即存款保險費率的高低,應該與銀行的破產風險相匹配。
- 上一篇:生產部個人小結材料匯報
- 下一篇:農場思想政治動員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