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對外貿易探析
時間:2022-01-22 10:25:07
導語:“一帶一路”戰略下對外貿易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交易,它屬于政治經濟學范疇。對外貿易戰略的構建往往要從更高的層面進行思考,而不僅僅是貿易額度的增加或者減少。目前,對外貿易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對外貿易的思維方式,起決定性的推進作用要素有兩個:一個是信息技術產生的巨大刺激,另一個是來自于全球貿易格局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持續影響。從我國的角度講,經濟地位的變化、意圖復興中國的理想、對外貿易的實際價值共同決定了現階段對對外貿易的長遠思考。新型對外貿易戰略體系的構建已經包含了物聯網絡、金融網絡、人才網絡、基礎交通網絡、互聯網絡等多種要素。現階段從戰略意圖對對外貿易進行思考,既要搞清楚其歷史,從中吸取經驗,也要看到大形勢,做好各種積淀,為其質的變化與中國引領世界貿易的雄心打下堅實基礎。
(一)沿線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作為對外貿易的新形式與新路徑,“一帶一路”使我國的“走出去”與“引進來”戰略得到了有效實踐。在“一帶一路”實踐中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需要從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進行具體分析。從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方面分析,整體上多方均獲得了顯著利益,其進出口額呈持續性上升趨勢。從沿線的集中方向觀察,在東南亞、東亞、歐洲西部均有明確指向。同時,這種三分區多國家的對外貿易出口總額正在逐步上升,增長速度非常快。從出口貿易差額波動方面分析,波動比較顯著,一方面是來自于金融危機的波及與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國內勞動密集型產品正在以穩定性的方向向沿線各國出口。不利的因素是來自于發達國家的份額正在減少,對于此類現狀,我國也實施了一些區分性的對外貿易措施,如:針對外貿易出現逆差的發達國家,正在向高精尖的產業方向發力;對于對外貿易存在順差的國家,也在逐步加強這種產業化出口的轉型,前景依然可觀。從長遠的戰略規劃角度考慮,現階段已經結合我國的產業轉型與對外貿易實施相關的戰略推進,如:分區域、分國家實施相關的商品結構調整,盡可能利用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與初級產品進行對應的沿線國家出口等。(二)促進對外貿易格局發生變化的因素。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世貿組織)之后,我國的經濟體量由原來的落后排名直接躍居世界第二位。這種變化既來自于我國對外貿易額度的大幅度增長,也是我國近年來進行產業轉型的直接結果。在這種趨勢與世界經濟發展的對外貿易潮流中,我國由原來的被動型轉變到了主動型。其促進因素包括加入金磚四國,建立了新的金磚五國;通過亞投行實現了一系列的貨幣組織建設,提高了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金融地位,直接滿足了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與共贏。“一帶一路”的建設既復興了原來的絲綢之路,也在實際上的能源需求與促進全球化經貿的快速往來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
二、“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下的對外貿易優化
(一)強化合作,平衡貿易發展近幾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中的順差額或者出口額度有所下調,但在“一帶一路”方面的貿易順差卻依然呈現出擴大的趨勢,這是國內投資過度與有效需求不足所致。根據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參與國家分析,其中的新興經濟體有3/4參與其中,我國應該在投資方面、并購方面做出努力,借助境外投資的增長、境外并購的擴張,實現對外貿易的平衡發展。如利用當前的新興經濟體國家需求,主打諸如高鐵、飛機、電子產品等的出口,并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互利互惠。(二)優化商品結構,促進價值鏈上游發展。我國應注重產業鏈條上游價值的分析,盡可能優化商品結構,增加技術型產品的出口比重,首先在沿線國家獲得市場份額,以此占據對外貿易的優勢。這就要求加快國內企業的轉型,借助當前的“智能工廠”轉型熱潮,采取一系列推進措施,完成企業的優化升級,并通過國際產銷體系的構建,促進我國業鏈、產能的外延性獲得全面發展,實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轉型。(三)能源貿易多樣化,減少單一依賴。資源與能源方面的需求,迫使我國的依賴對象集中于中亞、俄羅斯,分散于中東地區。雖然建設了北線、中線、南線等交通網絡,對外貿易在規模、貿易頻次方面獲得了高速推進;但是,我國實質上的能源貿易依賴相對單一。要進行綜合化考慮,盡可能將能源貿易擴展到由產品向產品生產方面的合作項目上。可與沿線各國共同開發、建設,積極進行技術合作,實施區域內的資源優勢互補,為我國探索出一條新的能源貿易路徑。(四)加強技術互聯,擴大貿易范疇技術互聯,比如: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對外貿易,這已初步完成,但需要進一步通過技術關聯,實現網絡構建;再如: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物聯網絡建設,是我國當前經濟的主要發展路徑之一,可。以借此推動互聯網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量進入,為我國的對外貿易搭建更好的平臺。當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與華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建設應該實施資源方面的整合與共享,使各大集團的資源獲得全面的優勢互補與利用。要將技術貿易列入整體的對外貿易之中,使技術轉移與輸出變為一種技術出口貿易,提高我國對外貿易在沿線國家的電子市場占有率,為后續的貿易跟進與領域擴大提供平臺與基礎。
三、結語
隨著“一帶一路”與亞投行、金磚五國、全球電力互聯網絡建設等,我國的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一帶一路”只是實現我國偉大復興的一個路徑,是中國當前正在推進的全球戰略之一。隨著其他各項資源的優化、科學配置,未來的中國將在對外貿易領域全面實現空間三維度的全程聯網,并借助自身的信息技術、物流體系,以及龐大的人才隊伍與企業數量,為世界經濟新格局的創建發揮出更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尤帥,鄭強,高姣.現代物流與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以陜西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為例[J].物流技術,2016,35(3):94-97.
[2]李曉燕.綜合比較優勢理論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基于“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的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6(3):135-136.
[3]王惠,卞藝杰,王樹喬,等.地理稟賦、對外貿易與工業技術創新效率———基于面板分位數的經驗分析[J].管理評論,2017,29(3):40-48.
[4]謝治春.對外貿易、人口集聚與城鎮化推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64-68.
[5]張艾莉,王若霏.我國區域能源消費、經濟增長及對外貿易動態關系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10):68-74.
作者:馬曉燕 單位: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下貿易法律風險及防范
- 下一篇:貿易公司內部財務管理現狀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