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國際經貿專業教學考究

時間:2022-01-21 03:06:32

導語:高校國際經貿專業教學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國際經貿專業教學考究

一、國際經貿專業中外學生同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專業課程知識平臺的復雜性:非母語教學存在欠缺國際經貿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多個學科基本原理與知識的運用。如何用純英語對其進行正確、生動和傳神的講解和描述,是中國教師面臨的首要難題。中外學生同堂教學問卷調查顯示:88.6%的被調查學生對教師的英語口語表示滿意;65.7%的學生能夠完全聽懂并理解英文教學的內容;62.9%的學生認為授課內容需要加以引申和擴展。在全英語教學中,教師無法做到像用中文講課那樣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從而導致授課效果大打折扣。一般而言,留學生任課教師都具有較高的英文水平和專業基礎,而缺乏對講課內容或專業知識進行像母語一樣的擴展、駕馭和引領的能力,存在中式英語的現象。(二)語言文化存在差異性:師生、中外學生之間溝通不暢留學生是一個多元群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社會經歷。盡管大多數留學生都具有較好的英語基礎,但其英語交流有著各自的地域語音特色,與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不盡相同,這使得留學生與中國教師之間、中外學生之間仍面臨一定的語言交流障礙。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教育經歷也對學生的思維表達方式和溝通習慣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例如,一些來自南非、歐洲國家的學生有著直接而豐富的表現能力,他們思維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會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課堂討論時,經常會因為某個問題與其他同學爭論不休。這種開放式的交流在西方課堂中比較普遍,但卻讓許多中國及亞洲國家的學生感到尷尬。中外學生同堂教學問卷調查顯示:62.9%的被調查者喜歡自己的異國同學;54.3%的被調查者能夠與異域文化背景的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91.4%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授課中的語言文化溝通交流。因此,如何克服因語言文化差異導致的交流理解困難,是師生各方需要共同應對的課題。(三)中外學生學習風格異質化:傳統教學模式局限性凸顯由于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響,中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同的學習風格,如中國學生關注知識本身,重視對規則與慣例等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留學生則更關注知識鋪陳,重視形象知識的理解,喜歡通過具體實例來揭示或論證相關原理;中國學生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只在具備必要知識或觀察他人經驗的基礎上才會進行實踐,而留學生則強調知識的實用性,會通過個人的反復實踐來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和獲得結論;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學生傾向于與他人合作或向教師求教,以人際交流為基礎進行學習活動,而歐洲和非洲一些國家的學生則喜歡進行個人研究式的學習,傾向于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學習類型的個體差異對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然而,受傳統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同堂教學仍主要沿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單一模式,教師習慣于從概念、結論出發,按課本的知識體系循序教學,既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外學生同堂教學問卷調查顯示:84.2%的中國學生和56.3%的留學生對教學方法和手段表示“滿意”或“十分滿意”,84.2%的中國學生和63.7%的留學生認為教師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8.9%的中國學生和43.8%的留學生認為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國學生的滿意度明顯高于留學生。可見,現行的教學模式比較符合中國學生的學習習慣,但不能滿足具有不同認知風格的留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國際經貿專業中外學生同堂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積極推行合作式學習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合作性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國際經貿專業推行中外學生同堂合作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在推行合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中外學生組成各種學習或討論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和角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和主動性,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開展合作與競爭;其次,精心設計各種合作學習任務,如問題討論、計算練習、個案剖析、情景模擬等,這些任務僅憑個人力量難以完成,但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可以順利完成,從而督促每位成員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緊密合作;第三,出于協助教學的目的,授課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將課堂討論或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總結,分別推選一名中國學生與一名留學生進行闡述,授課教師現場點評,并結合相關的理論要點進一步分析和講解;第四,教師應注意監控和評估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如是否認真履行職責、是否積極參與討論、能否與組內其他文化背景的成員有效溝通和合作、對團隊任務完成的貢獻等,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二)靈活運用多種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中外學生學習類型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靈活運用案例教學、任務或項目教學、情境模擬、對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對于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貨物運輸及貨運保險、國際貿易貨款的結算等基本知識,可以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或問題討論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對于報價核算、合同草擬、單證制作等操作技能,可以布置適當的任務或作業要求學生課后練習和完成,確保學生熟練掌握有關技能;對于貿易合同的履行、貿易風險的防范等綜合性技能和技巧,可以選取一些現實的案例進行專題研討,幫助學生將各業務環節的關鍵點及操作規范聯系起來,促進專業知識學習的系統化;對于交易磋商、爭議解決等實戰技巧及規則,可以設計相關的情節和場景,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仿真演練,并由教師進行現場評議和總結。此外,基于教學相長的出發點,可以安排不同國家的學生對本國對外貿易的管理和習慣做法進行介紹,將其與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進行比較分析,以便師生共同開拓視野,更好地認識各國對外貿易具體實踐的差異性。(三)加強中外學生同堂教學中的語言和文化溝通中外學生同堂教學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教學領域和研究課題,尤其是涉及到對外教育,一定要謹慎對待。首先,應加強與留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充分了解不同國家學生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政治信仰和宗教習俗,在留學生面前展現中國教師良好的職業素養、淵博的專業知識、友愛相助的熱情等,通過自身努力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好評;其次,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增強其跨文化溝通的意識和能力,鼓勵中外學生結交朋友,通過交流和互動來實現不同文化的互相滲透、互為補充;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區分和熟悉英語詞匯與實際語境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用雙語學習國貿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每章小結、關鍵術語、思考與練習用中英文雙語進行講解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完整地掌握相關知識。(四)進一步增強教學服務理念和完善服務措施中外學生同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學語言從純中文到中英雙語的轉變,更要涉及教學服務理念和各個環節的轉變,如教務安排、學生課外輔導、實驗和實踐基地建設、教學效果評價、教學文件歸檔、全英語氛圍的營造、教學軟件和圖書資料的準備等。留學生一般都有較好的英語基礎,但中文閱讀和理解的能力差異較大。他們求知欲望強烈,學習經驗也比較豐富,對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和操作技能的訓練更為關注。因此,針對留學生的各種教學服務措施,如學分制和雙語選課系統的完善、各種行政管理文件的雙語化、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課程配套實驗實習軟件的更新、課外專題講座和專家指導、圖書館相關英文資料的館藏量等都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才能有效契合專業課程中外同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楊麗麗陶忠元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