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貿易行業協會職能的不足及措施

時間:2022-08-24 08:34:05

導語:食品貿易行業協會職能的不足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貿易行業協會職能的不足及措施

2007年3-4月,由于一些國家的寵物食品中發現中國產的有毒原料,中國商品食品的質量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此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還禁止了中國產牙膏和多種養殖海產品的進口,光是4月份FDA就扣留了從中國進口的107種食品。為此,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邀請日美和歐洲的相關人士于5月21日在北京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消費者保護問題;另一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7年全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在深化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從8月24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4個月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希望通過整治建立質量追溯及責任追究體系和覆蓋全社會的監管網絡。

1我國行業協會功能的缺失

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為保證和維持國際對中國產品的信心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是相關的行業協會除了響應貫徹政府的專項整治措施外,似乎并沒有更多其他的行動來改進行業內企業產品質量,維護本行業的利益。從整個事件來看,我國行業協會暴露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行業自律和管理作用不足

據調查,在這次寵物食品中毒事件中,罪魁禍首是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山東濱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部分出口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蛋白含量不能達到合同要求,便違規添加了三聚氰胺,并且在報關出口時逃避了檢驗檢疫機構的檢驗。由此而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產品質量的質疑,使我國的相關產業受到巨大損失。這件事反應出相關的行業協會的自律和管理作用的缺失。行業協會沒有監督好企業的市場行為,把好質量關。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離不開市場的規范化、有序化,而市場的規范與秩序,一方面靠健全法制建設,用法制來規范市場的各種行為,另一方面還要依靠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機制。它實際上是一種集體合約機制,即通過集體合約形成對協會會員的制約,約束同行企業共同遵守產品技術標準、質量規格、服務規范,杜絕假冒偽劣,提高職業道德,提高信譽。行業協會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遠遠大于行政機關。比如在美國,行業協會就有責任規范行業內企業競爭行為,規劃行業發展,提高行業競爭力。如果發現有會員違反行業規范,搞不正當競爭,損害同行和消費者利益,協會將采取懲罰措施,如取消會員資格,禁止在本行業從業,甚至向法庭起訴。這種行業約束相對于法律和行政約束可能更為有效,因為被協會開除的企業是難以在業內立足生存的。[1]

1•2中國行業協會與政府、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不暢

透過整個事件,我們還可以看出部分行業協會并沒有將國內外相關信息及時傳遞給企業和政府。比如產品扣留或拒絕入境的情況、具體原因,哪個國家修改了哪些進口技術標準等信息沒有傳遞給企業。對于國際貿易往來中產生的問題和糾紛,有著緊密商貿往來的企業與行業協會是最敏感也是最有可能先獲悉的。但我國大多數行業協會似乎還沒有足夠重視信息功能的發揮。據對32個國家級行業協會2005年年度工作總結和2006年工作計劃的分析,僅有5個行業協會提及了信息服務。作為行業協會基本功能之一的信息功能,80%以上的行業協會在年度工作總結或計劃中還沒有提及,至少說明他們還沒有足夠重視行業協會的信息功能。[2]例如,德國較大的行業協會都設有市場環境調研、信息處理等職能部門,各行業協會大都有健全的信息渠道,并與社會上一些經濟研究所、基金會及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及時了解最新的信息動態。這樣,協會就能對宏觀經濟形勢和本行業情況進行及時跟蹤、調查,并做出客觀評估,同時將信息資訊傳遞給企業并督促他們據此做出相應調整。[1]

1•3中國行業協會缺乏足夠的公共關系處理能力

對行業協會來說,公共關系主要是內外兩方面,對內就是要能夠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參與政治生活,并對政府施加影響,促使符合本行業利益的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對外就是當產品出口遇到障礙或糾紛的時候,行業協會不僅需要代表企業出面與外方進行交涉,維護本行業利益,促使交易順利達成,還要能和國內外媒體打好交道,擴大宣傳,維護本行業的良好形象,保證消費者信心。我國行業協會缺乏公共關系處理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3•1行業協會幾乎成為政府的附屬部門

行業協會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但必須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圍之內,決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政府部門。我國許多行業協會是由政府部門牽頭發起,因此多數行業協會是行政權力的延伸,很多就成了政府的附屬部門。政府說什么,協會就執行什么,成了政府的代言人,而并沒有站在企業或行業利益的立場上給政府建言獻策,更不用說給政府施加影響。上海市行業協會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58•96%的協會負責人由上級政府部門委托或由上級人員兼職;94•78%的協會重要會議或重要活動邀請上級政府部門代表參加,70•90%的協會定期向上級政府部門匯報工作和接受相關檢查或評比,協會的重大舉措經上級部門批準;79•10%的協會重大舉措聽取上級政府部門的意見。[3]而在國外,協會對政府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比如在德國,當國家經濟政策變動和外部環境變化使行業利益受到影響時,協會的相關部門就迅速采取應對措施,以企業代表人的身份直接與政府、議會、黨派、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進行游說和對話。又如,歐盟各類行業協會組成的利益集團每次都會出現在世貿談判現場,根據事態的進程或變化向政府談判代表提供咨詢或施加壓力。如歐洲農民協會,無論在關貿總協定還是在世貿組織時代,一直對歐盟各成員國及歐盟有關部門進行著強大而有效的游說,所以至今歐盟農業市場還在受著充分的保護。[1]

1•3•2進行國際活動能力不足

我國行業協會在遇到貿易糾紛與摩擦時似乎總顯得有些“反應遲鈍”,不能及時有效地組織企業積極應對,不能和國外調查機構保持溝通,以爭取公正裁決。在進行國際貿易談判時,外國大部分是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參加國際談判,而我國大多以政府官員為代表,并且我國協會內部也缺乏精通外語和國際慣例的人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話就很難實現。另外,我國的行業協會也不擅長與媒體打交道。這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如此矚目,部分原因是國外媒體過分夸張的負面報道,將我國產品“妖魔化”。這種情況下,我國相關行業協會負責人就應該及時和媒體做好解釋和溝通。國外許多行業協會都會在其他國家設立辦事處,一旦與該國的貿易出現問題,就及時與當地的相關部門聯系磋商,爭取盡快解決,保證本國本行業的利益。中國加入WTO以后,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等國的各種頭銜的協會紛紛登陸中國,在中國設立中國總部及辦事處。但中國行業協會在國外設辦事處的卻很少。

2健全和改進我國行業協會功能的建議

在這次的中美食品貿易爭端中,中國行業協會許多功能缺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改進健全行業協會的功能,筆者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加強行業協會自律功能

行業自律就是要自覺遵守游戲規則,不搞不正當競爭。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不正當競爭等。行業協會作為自律性組織,它可以規范企業行為,為我國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進出口貿易環境。要完善行業協會的自律功能,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2•1•1加快行業協會的立法,明確行業協會的地位

目前相當部分的行業協會在組織制度上雜亂無章,既不能保證業務質量,又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問題就靠行政方法對其進行清理整頓。行業協會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的支撐。因此,國家應根據現階段行業協會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加快建立一整套對行業協會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用法律的形式明確行業協會的性質、職能、職能實現方式、組織機制、對協會違法行為的判定和處罰規定、權利義務及其與社會成員和政府的關系等。依法對行業協會進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以法律形式強化行業協會的社會地位,明確其職能,規范其行為,使行業協會有法可依。為行業協會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2•1•2建立行業自律機制

企業生產經營的自我規范與自律機制,是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國行業協會在規范企業自律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約束機制,才會導致企業違規事件的發生。為此,要依據國家的法律和協會的章程開展各項括動,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首先,要建立規范的行業制度。在保證行業利益的角度上,建立能促進行業發展的制度、章程、標準等,約束行業內各企業進行有序競爭、共同占有與扶持市場。其次要建立行業職業道德標準。行業協會要以全體會員企業利益和行業的整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制訂出相應的行業職業道德標準,規范協會內部各企業間的經營行為與手段,從而保障整個行業的總體利益。

2•2完善信息傳遞機制

信息傳遞功能是行業協會的基本功能。為政府、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是行業協會的重要服務內容。健全的行業協會內部信息服務機構,是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信息功能的必要條件。各行業協會應該加深信息功能的認識,重視行業協會內部信息服務機構建設,廣泛收集信息,掌握動態,讓會員企業及時了解世界各國的行業標準變動、同行業發展狀況與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定等。另外,要充分利用網絡,推動行業組織與企業和政府之間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新格局,從而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信息情報功能,為企業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以促進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正常作用,提高市場經濟效益。在這次的食品貿易爭端事件中,相關的行業協會就該及時美國、歐盟或其他國家的相關信息,通知企業,提高警惕,保證產品質量。

2•3提高行業協會的公共關系能力

加強政府與行業協會之間的溝通。行業協會雖然是民間組織,但離不開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協會的活動要在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指導下進行,同時農業行業協會又要成為政府進行行業管理的依靠力量。行業經濟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行業協會的配合。政府有必要在有關部門中設置與行業協會專門對接的機構和職能,這樣協會和政府才可以進行及時溝通。協會可以定期向政府提供本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進行貿易保護、市場損害調查和協調貿易糾紛,代表本行業向政府反映共同要求等。如果協會的決定與政府意志發生矛盾,可以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不少國家都有政府與協會的協商對話制度。例如德國、法國有總理與協會的定期磋商制度。建立這樣的制度,有利于增加信息渠道,強化政府工作的針對性,也有利于協會接受政府的指導和管理,直接傳達會員的要求和愿望。對于國際貿易往來中產生的問題和糾紛,有著緊密商貿往來的企業與行業協會是最敏感也是最有可能先獲悉的,并且行業協會不帶有較強的政治性,容易與其他國家政府機構建立非正式的聯系,非常有利于進行廣泛的國際性交流。在國際交往中,行業協會之間不僅可以互通信息、協商與合作,還可以同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建立聯系。行業協會通過這樣的交往,可以讓外界了解我國民眾、企業的意愿和政府的政策、經濟現狀,有助于消除誤解、增加互信。這次的中美食品安全糾紛,美方在四月拒絕了51批來自中國的鯰魚、鰻魚、蝦、羅非魚,禁止了中國產牙膏和多種養殖海產品的進口,相關的行業協會完全可以并且也應該積極通過民間渠道與美國相關行業組織進行磋商。針對美國個別媒體關于中國菜是毒菜、中國魚是毒魚等將中國產品“妖魔化”的惡意宣傳,行業協會應組織企業到歐美進行宣傳,與消費者和媒體進行正面接觸和交流,用事實來推翻所謂的“中國食品威脅論”,用誠意來重新樹立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