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貿易主要困難及對策

時間:2022-08-24 10:09:54

導語:食品貿易主要困難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貿易主要困難及對策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也是一個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食品工業是對外開放較早的行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食品貿易占了很大的份額。1996-2005年,中國食品貿易絕對出口額不斷上升,但是與其他主要貿易國相比,份額仍然較小。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措施影響著國際食品貿易,也影響著中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在全球食品安全背景下,作者運用4個關于食品貿易競爭力的指標分析了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的變化,探究其變化原因,并針對我國食品企業和相關部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從而提高我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

1食品的內涵

食品貿易是當今國際貿易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但是,對于什么是食品,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定義。而概念的界定是任何一項研究工作的重要的理論基礎。我國《食品衛生法》對食品的法律定義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從食品衛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廣義的食品概念還涉及到所生產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種植,養殖過程接觸的物質和環境,食品的添加物質,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設施以及影響食品原有品質的環境。在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管理工作中,通常還把“其他與食品有關的物品”列入食品的管理范疇。而美國FDA對食品的定義:食品包括人類食品、從相關物質中遷移到食品中去的物質、寵物食品以及動物飼料。歐盟對食品的定義:食品是指無論經過加工、部分加工或沒有加工的,擬或正常情況被認為是供人類食用的產品或物質。食品包括飲料、口香糖及所有擬在食品生產、加工或處理過程中加入的物質,包括水。食品不包括:飼料(a)、除準備銷售供人類食用之外的活動物(b)、收獲前的植物(c)、理事會指令65/65/EEC和92/73/EEC中所指的醫藥產品(d)、理事會指令76/768/EEC中所指的化妝品(e)、理事會指令89/662/EEC中所指的煙草和煙草產品(f)、聯合國1961麻醉藥單一公約和聯合國1971精神藥品單一公約中所指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g)、殘留及污染物(h)。

2我國食品貿易競爭力指標的實證分析

2.1食品出口增長優勢指數出口增長優勢指數(Theindexofexportriseadvantage)是指某產品出口增長率與總的貿易增長率之差,反映該產品出口優勢的變化。以gi表示i產品出口增長率,gt表示一個國家總出口增長率,出口增長優勢指數Dt可以用公式表示為Dt=(gi-gt)×100。該指數越大,說明i產品的出口增長越快。當出口增長優勢指數大于0時,表示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報告期上升;反之,則表明其國際競爭力在報告期下降。因此,出口增長優勢指數可以衡量一個國家某產品所具有的出口競爭力的強弱。根據1995-2005年我國食品出口增長優勢指數的變化(表1)可看出,雖然我國食品出口絕對值在不斷增長,但從1996年開始,我國食品出口額占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卻不斷下降,已從1996年的6.7%下降到2005年的3.0%。從表1還可以看出,我國的食品出口增長優勢指數除了1996年為正值以外,其余各年均為負值,2004年甚至下降到了-30.95,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著食品加工精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技術的進步,我國以初加工為主的食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減弱。

2.2貿易專門化指數貿易專門化指數(Trade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簡稱TSC指數)是指某一產業凈出口與該產業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用來說明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用公式表示:TSC=(Xi-mi)/(xi+mi),其中,Xi表示一個國家在i產品上的出口額,Mi表示一個國家在i產品上的進口額。如果貿易專門化指數大于0,則該國是i產品的凈出口國,表明該國i產品的生產效率高于世界總體水平,具有貿易條件優勢,且數值越大,優勢越明顯,競爭力越強。如果貿易專門化競爭指數小于0,則該國是i產品的凈進口國,表明該國i產品的生產效率低于世界總體水平,處于貿易條件劣勢,且數值越大,劣勢越明顯,競爭力越弱。該指標作為一個衡量貿易進出口額的相對值,剔除了通貨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1)的區間內。若該指數為0,即為水平分工,表明該國食品貿易與國際水平相當,進出口純屬與國際間進行品種互換。如果TSC=-1,意味著該國此項產業只有進口而沒有出口,如果TSC=1,則說明該國此項產業只有出口而沒有進口。從1998-2003年不同國家的TSC指數(表2)可以看出,英國的TSC指數6年來一直為負,為食品貿易的凈進口國,食品貿易出口競爭力較差。其他國家均為食品貿易的凈出口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相對較強。其中,澳大利亞的食品貿易競爭力最強,前5年的TSC指數都保持在0.6左右,2001年甚至超過了0.61。其次是中國和加拿大,加拿大的TSC指數一直徘徊在0.2附近,但從2002年開始逐年下降。而中國的TSC指數前5年一直大于0.2,表現出較強的食品貿易競爭力。但從表2中可以看出,中國的TSC指數除了在2002年有一個小的回升以外,這6年基本上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尤其是2003,TSC指數比前一年下降了將近50%。說明,中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雖然整體比較強,但正在逐年減弱。

2.3食品出口顯性比較優勢(RCA指數)美國經濟學家巴拉薩(Balassa)于1965年提出了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簡稱RCA指數)。其是衡量一個國家產品或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最具說服力的指標。旨在定量地描述一個國家各個產業相對出口的表現。通過RCA指數可以判定一個國家的哪些產業更具出口競爭力,從而揭示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所謂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該類商品出口額所占份額的比率,用公式表示:RCA=(Xe/X)/(We/W),其中Xe為一個國家某類產品的出口額,X為一個國家所有產品的出口額,We為該類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W為所有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一般認為,若RCA≥2.5,則具有強競爭力,若1.25≤RCA<2.5,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若0.8≤RCA<1.25,則具有一般的競爭力,若RCA<0.8,則競爭力較弱。1990-2005年,各國的食品出口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加拿大和美國的貿易競爭力水平一般,其中加拿大的食品出口RCA指數介于0.8~1.1,美國的食品出口RCA指數一直保持在0.9~1.2。而法國的食品出口RCA指數均高于1.4,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中國的食品出口RCA指數由1990年的1.38跌至2005年的0.49,食品貿易競爭力一直處于下降趨勢,這與食品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比重的不斷下降相吻合。

2.4貿易競爭力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Competitiveness,簡稱TC指數),是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它表示一個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即TC指數=(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進口額)。該指標作為一個與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剔除了經濟膨脹、通貨膨脹等宏觀因素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量是多少,該指標均在-1~1。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進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競爭力越薄弱;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出口不進口,越接近于1則表示競爭力越大。貿易競爭力指數(TC)具有簡單、直觀、明了等特點,能夠快速反應產品在某一時點或連續某一階段的競爭力變化。1985-1989年,中國貿易競爭力指數從0.42降至0.15,1990年開始回升,從0.26升至1993年的0.54,為歷史最高水平,1994年以后又開始下降,2005年下降到0.07后,2006年回升至0.1。通過考察上述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發現,中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整體水平不高,且正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3我國出口食品競爭力減弱的原因

3.1農業生產源頭污染嚴重,行業發展的基礎受到沖擊首先,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基礎薄弱,工業和生活“三廢”污染對種植、養殖的源頭污染非常嚴重,而一個健康的農業生態環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礎。因此,我國環境狀況的日益惡化直接影響了食品原料的質量,再加上我國以小戶(家庭)為主的分散經營方式,進一步加劇了農藥、獸藥及各種化學肥料的濫用,造成農產品中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突出。現在,食品安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強化了對疫情、禁用(限用)農、獸藥、激素等物質及環境污染的監控和查處力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食品出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3.2食品行業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技術創新我國食品中的農產品和水產品多以初級產品或簡單加工的形式出口。首先,這種形式的出口附加價值低,難以與國外高品質的食品進行競爭,而相對較低的價格也容易引起國外的反傾銷調查。其次,技術性偏低容易遭到國外技術性檢查,缺乏技術創新則不能滿足國外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求,缺乏相應的競爭力。我國食品出口品牌稀少,導致食品的競爭力較低。品牌力量是巨大的,優秀的品質,馳名的商標,以及龐大的消費團體所帶來的收益不僅是利潤那么簡單。品牌不僅是價值的表現更是信譽的體現。從目前來看,中國食品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著名品牌。因此,不論是食品還是其他商品都需要在國際市場建立品牌。

3.3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存在漏洞

3.3.1政府多頭管理,監管不力我國對食品生產加工以及進出口進行監管的部門繁多,農業部、檢驗檢疫局、質量監督局等部門均有行政管理權,各部門管理的重點不同,出臺的法規也不盡相同。這種監管方式使各部門掌握的信息分散,部門間缺乏溝通。而且許多工作重復,部門之間形不成合力,使得監管效力低下,監管責任不能很好落實。

3.3.2食品安全法規不健全我國現已頒布的食品安全法規多達幾十部,但因分段立法,條款相對分散,單個法律法規調整范圍較窄,尚未體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辦法,留下執法空白和隱患。

3.3.3食品安全的標準制定工作滯后,標準水平低,與國際脫軌目前,國際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標準是CAC,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237種食品的檢測標準和41個衛生安全標準,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發達國家采用國際標準已達80%,而我國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覆蓋面遠遠不夠,標準化工作滯后。而且,我國的標準化水平低,標準化水平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

4對策

4.1積極推進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標準是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公布的HACCP體系為核心,包含了HACCP前提計劃,融入了管理體系要素,對食品企業從原料供方管理到最終消費者食用安全保障的全過程提出了規范性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將食品的原料、生產、添加劑、包裝和銷售等環節全部納入監管,從而實現“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食品生產鏈過程中減少和消除危害,降低了食品的安全風險,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消費者的健康提供了保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適用于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或制售供人類消費的各類食品及其原料的任何組織。國際管理體系的推行,必然可促進我國食品源頭治理工作的開展,提高我國出口食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也將有助于我國的食品企業沖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促進我國出口食品貿易的發展。

4.2加大技術投入,增強食品的深度加工,提高綜合競爭力從我國食品出口目前的狀況來看,主要以價格優勢作為競爭力,這也會導致我國食品出口量增而價跌的情況出現。而這種淺加工、低技術的生產方式雖然確保了價格低廉的優勢,使得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偏低,也較難通過國外的技術性貿易檢查。高新技術的投入、對食品的深度加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附加價值,增加食品的銷售品種,開拓新的銷售領域,提高我國食品的綜合競爭力。而技術的投入和深度的加工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并喪失價格優勢,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我國食品由于長期低價競銷而遭受的一些技術性貿易壁壘。

4.3建立完整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4.3.1改革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提高監管效力我國目前的監管部門繁多,部門之間形不成合力,造成資源的浪費,監管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明確,效率低下。因此,應改革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實現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監管效力;另外,應制定統一的監管法規,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權威性和強制性。

4.3.2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專項法規體系,保證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強制力,加快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法規的起草工作,依法管理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進出口,保證農產品、食品的質量安全。

4.3.3加快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標準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采用國際標準可以減少因食品安全引起的貿易糾紛,擴大貿易出口。因此,我國應抓緊食品安全的制定工作,積極采用WTO所認可的CAC標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且組織更多的標準化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為我國的食品出口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