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食品的影響
時間:2022-07-28 11:08:35
導語: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食品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RCEP的簽署與全面實施,我國與東盟的關稅壁壘逐漸消失,但是東盟的TBT/SPS通報逐年增加,技術性貿易壁壘愈加嚴苛,導致我國出口企業直接遭受巨額損失。但是中國和東盟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此國際形勢和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了解并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促進中國食品農產品出口和雙方貿易便利化有著積極的影響。東盟十國的食品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為認證管理、進口許可證、檢測結果認可和標簽審核等規定,為此,建議我國建立健全政府、行業協會、生產企業、貿易企業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戰略機制。
關鍵詞:RCEP東盟;技術性貿易壁壘;食品農產品
一、前言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食品農產品貿易不僅關乎著國計民生,也是我國對外經濟的重要支柱,同時有助于我國產業規范化發展,在促進農業和食品業升級和動能轉換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往我國對農業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研究的重點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更多的在于消除加工技術和水平差異造成的貿易保護。但是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東盟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對象,而且貿易規模和貿易份額逐年提高,2020年東盟超過歐盟首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的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還是以出口貿易為主導,在出口產品中農業產品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進出口農業貿易政策以擴大出口和抑制進口為導向。東盟各國農業經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為了防止進口食品農產品對國內農業體系造成沖擊而設置了嚴苛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這些正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業貿易的重要障礙。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一步了解東盟十國的農業法律法規,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分析和研判,采取有效應對,有助于促進我國外貿發展和貿易便利化。
二、東盟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食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一)東盟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雙邊貿易的總體影響
自2000年中國在第四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建成自貿區的目標以來,農產品貿易就一直是雙方談判磋商的重點和難點,直至2002年中國和東盟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后,農產品貿易才正式開始拉開全面合作的序幕。在協議中,雙方將農產品合作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5年的“早期收獲”計劃,主要對農產品為主的多種產品實施減稅;第二階段:2010年,中國與東盟老六國(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建立自貿區,將列入目錄的農產品關稅降為零。2015年,我國與東盟新四國(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建立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正式進入新的階段。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經濟中,食品農產品貿易的份額占據相當大的比重且逐年增加。2018年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額354.05億美元,占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的16.4%,占中國東盟貿易總額的6.0%,2019年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額395.75億美元,占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的17.3%,占中國東盟貿易總額的6.2%。為了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012年東盟發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并與2020年11月正式簽署,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共15個國家。RECP簽署以后,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自貿區,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國—東盟自貿易區建立以來,雙方農業貿易額不斷增長,農業貿易的出口和進口增長率都逐年上升,2020年東盟超越歐盟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中,農業貿易又占了很大的比重。通過對比中國進出口總額分析得出,中國—東盟進口、出口總額都是逐年增加,農業貿易始終呈貿易逆差且逆差總額逐年遞增。RCEP簽署以后,區域內農業貿易“零關稅”措施帶來的不僅是機遇,商機的背后也潛藏著一些危機。農業貿易的不斷擴大意味著農業貿易摩擦也將隨著增長,農業技術性貿易壁呈也不斷增強,由此將對我國與東盟國家的農業貿易造成一定的沖擊。截至2020年底東盟國家TBT/SPS通報數量接近6000件,2020年一年就293件,創歷史性新高。2017年我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出口企業因東盟國家采取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遭受的直接損失額高達417.76億元,其中食品農產品安全領域更是東盟關注的焦點。依據通報數據分析來看,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是在東盟國家中,實施的技術壁壘是最嚴厲的,并且有增加的趨勢。在過去,這些國家往往釆取諸如關稅、配額等關稅貿易壁壘,而隨著自貿區協議的推進,關稅壁壘逐漸消失,但是技術性貿易措施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卻逐步發展并強化。由此,東盟各國不斷制定此類貿易壁壘抑制進口,由此使得東盟通報總數不斷增加。
(二)泰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泰國在中國與東盟自貿區成員的農業貿易中,泰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泰國的農業貿易相對發達,農業立法相對完善。泰國的農業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法律規定、認證、包裝、檢驗檢疫等方面。法律法規方面,2003年6月,《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簽署,依據該協議,兩國將實現部分蔬菜和水果的零關稅;泰國的《進出口許可法》規定,商業部可以公共經濟穩定、公共健康和利益受損為名,對部分商品實施限制進口;同時該法也規定:貨物在獲得泰國相關政府的同意之后,方能到港;泰國在食品認證標準方面,主要有兩種:有機食品和良好農業操作認證,都使用相同的標志,在泰國被稱為Q標志。2003年泰國政府對部分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標識做出了相關規定:初級加工的農產品及其加工過程要滿足泰國的相關規定且獲得認證;產品必須出具相關的檢測報告,且該報告符合泰國國內標準。檢驗檢疫方面,泰國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在年開始執行新的檢驗檢測標準,對食品的化學添加劑檢測、農藥殘留檢測都提出了新的規定,將檢測范圍擴大到了更多進口食品上,同時規定了不同形式的農藥殘留毒物。除了以上幾種農產品貿易壁壘形式,還應看到泰國近年來年的“堅強計劃”、“農產品價格擔保計劃”等一系列的農業措施,都將對中泰之間的農業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新加坡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新加坡作為東盟諸國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立法技術也是最發達的,由于新加坡的大部分農產品都是依靠進口,所以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在農業貿易壁壘法律體系上是最嚴厲的。新加坡法律體系中,涉及貿易的主要有《海關法》、《進出口商品管理法》、《進出口貿易規則法令》和《自由貿易區法令》等。新加坡的經濟政策比較開放,僅對部分產品限制進口。新加坡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表現在法律、標識標簽、檢驗檢疫上。法律法規上,2008年簽署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對雙方海關、檢驗檢疫、知識產權等領域做出了制度性安排,還專門針對非關稅壁壘的實施前提和透明度做出了規定;《食品銷售法令》不僅規定了食品的原產地要求、食品企業的注冊等制度,更是對多種食品的添加劑、農藥及其他污染物殘留做出了法律層面的規定。
(四)菲律賓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東盟與其他組織貿易量的增加,菲律賓成為新興的進口貿易市場,其中谷物和肉制品是菲律賓主要的進口農產品。為此菲律賓對進口的某些產品制定了嚴格的準入要求,而且菲律賓逐步把一些技術標準轉化為技術法規強制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加強。菲律賓的食品農產品法規體系主要建立在2013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上,該法案要求進口食品必須從具有同等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國家進口,且應符合菲律賓所簽訂的國際公約和參加的國際食農組織(如:CAC、OIE等)制定的標準。還可根據食品風險信息針對某個國家的食品制定暫停進口、制定特殊條件等臨時措施。菲律賓農業部對動植物進口有不同的程序要求和檢疫規定,諸如國際健康證、衛生植物檢疫證、消毒證明和進口許可證等。
(五)馬來西亞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中國和馬來西亞一直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已連續11年保持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地,并于2019年首次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馬來西亞的農業相對發達,為了保護國內農業,馬來西亞設置了包括法律法規、認證標準、檢驗檢疫制度、標簽要求等各個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馬來西亞的食品法律和法規主要有兩部,由馬來西亞衛生部制定的《食品法》和《食品法規》,《食品法》是從宏觀方面制定規則和罰則,而《食品法規》是依據《食品法》制定的,是《食品法》的具體細化,《食品法規》不僅規定了食品的取樣、標簽規則,還制定了食品添加劑、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安全限量指標。除此之外,由于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國教,馬來西亞的進口清真食品都必須有清真食品的認證或者非清真食品、含酒精等食品標簽要符合相關規定。馬來西亞的食品標簽要求非常的高,并且其食品標簽的要求是作為法規強制執行,對標簽不符合要求的進口食品必須在三個月內,在制定地點,在授權人員監督下完成整改方可進口。
(六)印度尼西亞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漁業和輕工業都十分的發達,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對象。印尼人口眾多,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十分旺盛,是最大的食品新興進口國,同時印尼國內的種植業、食品飲料業、捕撈業也是外向型模式,為此印尼制定了相對嚴苛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印尼2012年頒布的《食品法》和2004年頒布的《食品安全、質量和營養政府條例》是基礎的法律規定,其中對進口食品的要求,特別是生鮮食品的要求比較嚴格,專門制定了《輸印尼新鮮水果和水果類蔬菜植物檢疫措施要求》和《關于進出口植物源性新鮮食品安全控制》,要求相應食品必須經過獲得授權的檢測機構檢測合格之后,由印尼方簽發進口許可證之后才能進口。
(七)越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近年來,越南無論是貿易總額還是在貿易增速上,都處于東盟前列。在中越貿易中,農產品的占比非常的高,進出口量始終位于前三位。中越的農產品進出口既有互補性,也存在競爭性,作為食品農產品出口導向型國家,越南制定的法律法規、檢驗檢疫標準、包裝標簽等要求都針對進口產品設立了比較嚴苛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越南2010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對進口食品提出了注冊要求并需出具技術法規的符合性聲明。越南要求進口食品農產品必須經越南官方指定負責進口食品安全檢查的機構合格后方可通關。除進口食品之外,進口的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食品包裝工具、包裝材料和容器也必須接受國家食品安全檢查,與越南簽訂食品安全認證互認協議的國家進口食品可放寬檢查條件,相應政府必須明確該國免于安全檢查的進口食品種類。
(八)文萊、老撾、緬甸、柬埔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文萊、老撾、緬甸、柬埔寨的農業水平相對落后,與中國的貿易份額占比較低,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也相對簡單,主要以進口許可證和標簽為主。文萊在《公共衛生(食品)法規》中規定,不得進口未獲得注冊的食品,同時在食品標簽有著語言、認證、日期以及各種聲稱等多方面的要求。老撾和緬甸要求進口食品農產品符合進口國法律法規并獲得進口許可。柬埔寨規定,進口食品農產品需由柬埔寨海關和稅務總署在口岸進行檢驗檢疫和審查,獲得批準后方可進口。
三、應對東盟食品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建議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東盟于2012年發起并推動的區域貿易協定,經過長達八年的談判與磋商,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RCEP。RCEP協定生效后,農產品的關稅壁壘將不復存在,這必定會給中國的農業發展帶來機遇。但是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農業及相關產業,必定將會進一步加大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基于國家間技術水平發展參差不齊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國家、生產者、貿易商以及消費者利益相互博弈的表現形式,農業問題一直是RCEP談判過程中的爭議焦點,應對食品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必須立足于提高技術水平,建立政府、行業協會、生產企業、貿易企業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戰略機制,破解國家貿易保護主義,促進貿易便利化。
(一)政府層面的建議
從政府層面來看,應對東盟技術性貿易壁壘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國家間的合作,利用RCEP協定簽署的契機,借助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等國際合作推動我國與東盟食品農產品雙邊協議的簽署,逐步推動“中國特色”條款的影響力。其次,積極推動認證認可體系的互認,產品認證和檢測是東盟常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需積極促進認證體系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的等效性互認,減少企業的重復認證和檢測,提高通關貿易的透明度和便利化。再次,積極組織和應對TBT和SPS通報,對國外提交的違反WTO貿易原則的通報及時組織專家和業內人員提出評議意見,力爭提前消除貿易壁壘,有效避免對我國相關產業的負面影響。最后,應建立健全對外貿易監控風險預警體系,及時分析國外食品農產品供需能力,組織風險信息研判,提高食品農產品風險預判能力。
(二)行業協會層面的建議
從行業協會層面來看,首先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水平與監管力度,從源頭上確保產品的質量與安全進而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積極推動國內標準對國際標準的互認,借助國外高水平標準來提高國內生產企業和認證機構的技術水平,鼓勵認證各方主體參與國際標準化認證活動,力爭把我國的特色產品和先進生產技術及時的轉化為國際標準,提高我國認證認可水平和影響力。再次要積極為國家談判提供技術支持,行業協會既有比國家組織更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也有比企業更寬廣的資源優勢和信息搜集渠道,所以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政府和企業的紐帶作用,整合行業性訴求和應對壁壘薄弱點,從更高的層次提供技術和策略。最后要積極開展培訓和咨詢業務,協會作為一個行業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對業內企業狀況更加的了解,應該及時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深度數據挖掘和細分,采取針對性的培訓,幫扶企業有效合理規避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負面影響。
(三)企業層面的建議
從企業層面來看,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質量安全問題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原因,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是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核心辦法。其次推動企業認證和產品認證,認證制度已經逐漸成為當前國際通行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手段,在東盟由官方和第三方認證機構承擔的認證行為已經成為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強制許可證和產品認證也是東盟慣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企業除了積極通過HACCP、GAP、ISO9000等國際通用體系認證外,也要針對出口目標國的特殊認證要求如清真(Halal)申請認證。再次積極為應對貿易壁壘出聲,企業出于應訴成本的考慮往往對不合理的貿易壁壘忍氣吞聲,長此以往不利于企業的出口和行業的發展。企業應勇于捍衛自己的權利,及時地將某些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反映給相關部門,以合理地解決問題。最后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除了固有的新市場開發外,還需要通過資本、勞務、技術輸出等多元化方式來增加出口食品農產品的機動性,有效利用東盟外資優惠政策來規避技術性貿易壁壘。
作者:劉鑫 劉濤 管旭芳 陳春光 王潤飛
- 上一篇: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財務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信效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