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時間:2022-11-06 02:48:35

導語: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摘要:本文借鑒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選取了影響中國數字貿易國家競爭力的10個主要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來探討各個指標在不同程度上對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得出人力資本是影響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第一關鍵要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要加強數字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中國數字貿易領域相關法律制度、積極參與數字貿易規則體系的構建等建議。

關鍵詞: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

一、引言

互聯網的空前快速發展使得現代基礎經濟設施不斷優化完善,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數字貿易。世界貿易的全球化、網絡化、數字化等各個方面不同的因素共同推動了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全球數字貿易正在蓬勃發展,世界各個國家以其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大力發展數字貿易,不斷沖擊著、改變著全球貿易方式,使其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力。(一)數字貿易的概念。數字貿易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形式,其概念還未被廣泛地普遍認可和傳播,人們對數字貿易的認識和理解也大多停留在初級階段。美國在2013年的《美國和經濟中的數字貿易》報告中提出了“數字貿易”的初步概念:利用互聯網傳輸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商業活動,不僅包括國內通過互聯網傳輸來進行的商業活動,還包括其國際貿易活動。由此可知,數字貿易與傳統的貿易方式有所不同,它提供的內容既包括數字產品,也包括數字服務。(二)數字貿易的特征。數字貿易與傳統貿易不同,有如下幾個特征:第一,在數字貿易下,貿易效率有明顯提高。數字貿易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和數字交換技術的便利性,縮短了空間距離,降低了貿易的交易成本,簡化了交易流程和體制,大大地提高了貿易效率。第二,數字貿易具有高創新性和高技術性。知識密集型產品和服務在數字貿易中所占比重較大,強調貿易雙方的高度互動性,并且要求高度的創新功能,因此數字貿易主體會不斷進行創新,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并且進一步推動新技術、新知識的傳播。第三,數字貿易的模式不斷創新。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促使數字貿易的形式不斷多樣化,進一步為貿易雙方提供了更廣的選擇空間和選擇方式,并高效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三)數字貿易相關文獻綜述。學者多以數字貿易的發展趨勢、數字貿易面臨的挑戰及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為主要研究對象,很少有學者對數字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研究探討。本文將在已有的數字貿易研究基礎上,利用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機會和政府這六個方面對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進行理論與實證分析。

二、數字貿易及其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現狀

中國和美國是數字貿易的領導者,連續兩年處于全球數字貿易的領先地位。美國具有全球最發達的數字技術,擁有成熟的數字產業,因而也帶動了其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微軟、臉書、谷歌、亞馬遜等全球互聯網巨頭產業在全球分布著廣泛的產業網絡。對中國來說,中國的數字貿易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目前,中國數字貿易的主要內容為數字貨物貿易、數字服務貿易、數據貿易。中國數字貨物貿易發展迅猛,跨境電子商務位居世界前列。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31.63萬億元,同比增長8.5%。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總額達1347億元,同比增長50%。在數字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同樣保持穩定的發展速度。2018年中國數字服務規模達3.5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主要包括跨境支付、電商物流、教育咨詢等方面。在數據貿易方面,中國正處于數字技術發展的高速增長時期。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給中國數字技術如云計算等方面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這些互聯網企業不斷突破與創新,在全球數字技術市場所占份額逐年攀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鉆石模型與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

美國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鉆石模型理論,將競爭優勢理論系統運用到國際領域,用以分析和解決特定產業中的長久國際競爭力。該理論認為,一國的經濟環境對企業發展并增強其自身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能使企業獲得長久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是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力以及政府與機會。(一)生產要素。波特將生產要素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主要包括非技術密集型勞動要素、資本要素、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高級生產要素則主要為通信基礎設施、知識密集型勞動要素、技術要素等。基礎設施是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固定投資率不斷上升,但從總體來說目前還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技術要素是提高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因素。資本要素是數字貿易提高其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人才則是數字貿易競爭力的根本要素。(二)需求條件。需求條件重點指該企業在國內外所面臨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恩格爾系數為28.2%,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0.2%,居民生活質量逐年提高,消費逐年升級。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增加,占全國居民人均總消費的45.9%,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所占比重也有明顯提高。這些數據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尤其在服務、教育、數字方面的消費需求明顯飛速增長,由此推動了數字產品及其貿易規模的增加,為提高貿易競爭力增加了強烈動力。(三)相關及支持產業。相關及支持產業是指與本產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在相關企業方面,數字貿易的產業集群現象是影響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家對數字貿易的產業集群現象高度關注,并且鼓勵這種集群現狀。從電子信息產業方面來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強勁,產業集群有利于加強數字貿易企業的合作。在相關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方面,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進一步帶來數字產業生產率的提高。(四)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是指國內同行業競爭力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數字貿易競爭力的提高需要依靠數字產業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制定全面周到的企業戰略。中國的數字貿易在數字企業戰略和結構方面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與西方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無法在此方面建立強有力的優勢。(五)機會與政府。政府與機會同樣會對數字貿易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通過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來間接影響數字貿易的競爭力。報告強調要建設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這表明我國數字貿易發展具有強大潛力。當前,我國積極參與數字貿易國際規則的制定,但規則體系還不夠完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面臨著較多的障礙和壁壘。

四、中國的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

本文結合波特的“鉆石模型”,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操作性,選取2001-2018年影響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六大要素的相應指標,建立模型并對其進行實證分析,從實證角度來衡量這些因素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一)變量的選擇及數據來源。1.生產要素。選取人力資本、技術水平、信息基礎設施水平三個指標來對生產要素這一影響因素進行衡量。人力資本(HRC)以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數來衡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技術水平(RD)以科研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來衡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信息基礎設施水平(IDI)以信息化發展指數來衡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需求條件。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來反映需求條件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作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3.相關及支持產業。選取第二產業貢獻率(SC)、第三產業貢獻率(TC)來衡量相關及支持產業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4.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以數字貿易開放度(TO)和外商直接投資額(FDI)來衡量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其中數字貿易開放度用數字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計算,數據來源于《國際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外商直接投資額以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衡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5.機會。選取反映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來衡量世界數字貿易發展的機會,數據來源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6.政府作用。以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十一五”規劃》為界,引入虛擬變量(GOV),2007年以前取值為0,2007-2018年取值為1,衡量政府政策在促進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方面的作用。(二)主成分分析和回歸分析。為了降低異方差的存在,除虛擬變量GOV以外,本文對上述其余變量都取對數;同時由于本文數據變量較多,容易產生多重共線性和自相關性,因此本文先對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消除多重共線性,最后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首先通過計算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得出各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自相關性。由于本文涉及較多自變量,且變量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自相關性,因此對樣本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進一步可以得到綜合主成分公式:F=0.6314F1+0.2063F2+0.0823F3其次,本文以中國數字貿易出口額(lnEXP)為因變量,綜合主成分F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為:lnEXP=5.294+0.697F由于本文旨在分析“鉆石模型”中各個因素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而需根據上文中三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及綜合主成分的表達式帶入到回歸方程中,進一步得到中國數字貿易進出口額與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即:lnEXP=5.294+0.180lnHR+0.176lnRD+0.163lnIDI+0.089lnCP+0.004lnSC+0.011lnTC+0.181lnFDI+0.154lnTO+0.171lnHDI+0.183GOV(三)模型結果分析根據上一部分的回歸分析,再結合各個解釋變量所蘊含的實際含義,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結果:生產要素是影響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第一關鍵要素,其中人力資本的影響作用最大,這主要與中國急需數字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有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增加1%,會使數字貿易出口額增加0.089%,這主要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關;第二產業貢獻率、第三產業貢獻率每增加1%,分別會使數字貿易出口額增加0.004%、0.011%;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每增加1%,會帶動數字貿易出口額增加0.181%,這主要與數字貿易的發展潛力有關;人類發展指數每增加1%,會使數字貿易出口額增加0.171%,這主要與中國綜合實力有關;政府政策使數字貿易出口增加0.183%,這體現了政府在數字貿易政策鼓勵上的重要作用。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1.生產要素是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這是由于人力資本是提高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數字貿易的發展以先進的數字技術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國精心培養大量的數字方面的專業人才,進一步促進數字貿易的發展,提高我國數字貿易的核心競爭力。2.政府相關政策是影響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最顯著的因素。政府的干預和一系列促進數字貿易發展的措施對新興發展企業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數字貿易的發展目前處于全球領先地30位,這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在政策監管方面給予數字企業的廣闊的發展空間。3.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對數字貿易競爭力有著正面顯著影響。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對數字貿易的影響更為顯著,這是因為中國國際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數字貿易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數字企業發展潛力巨大,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國內。外商直接投資額的增加又進一步促進我國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4.機會對中國數字貿易競爭力影響顯著。人類發展指數綜合了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評估一個國家的綜合發展情況,主要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指標。人類發展指數越大表明該社會目前貧富差距越小,地區差距越小,發展更平衡,也就更加有利于數字企業的均衡發展,為數字貿易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機會。5.需求條件對數字貿易競爭力也有著正面影響。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人們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有顯著提高,進一步帶來了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數字貿易的需求也因此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必然會刺激數字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帶來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高。6.相關及支持產業對數字貿易有著正面但不太顯著的影響。本文在分析時僅考慮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對數字貿易的影響,忽略了其勞動生產率對數字貿易的影響。若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考慮進來,相信會對數字貿易國家競爭力有著更加顯著的影響。本文對數字貿易競爭力的研究目前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尚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深入探討。(1)對于數字貿易的定義,目前官方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因而對于數字貿易進出口額的統計存在一定的誤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各個因素對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和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綜合評價;(2)中國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眾多,本文選取的變量可能不足以涵蓋所有影響因素,因而模型的設立和結果的解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建議。1.加強數字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中國數字企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對數字貿易領域方面的人才有著更高的需求和要求。數字貿易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一系列數字技術為基礎,因此要重視數字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第一,要加強數字領域師資隊伍的建設,建設專業的數字技術人才培養中心,培養新一代數字領域人才;第二,開放數字領域的學習資源,增加人們學習數字技術的途徑與機會;第三,舉辦數字領域相關的課題研究,將數字領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第四,為數字領域專業人才設立更好的福利待遇制度,吸引優秀的國內外數字領域人才為中國數字貿易的發展服務。2.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技術設施是數字貿易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相對比較滯后。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大云計算、大數據和5G的產業布局,促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3.加快完善中國數字貿易領域相關法律制度。目前中國在數字貿易領域的立法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立法還不夠完善。第一,要以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加大對數字創新產品、數字創新技術的保護力度;第二,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并符合中國需求的數字貿易制度,不斷完善國內數字貿易的規則體系;第三,積極參與多邊數字貿易規則的談判和制定,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推動我國數字貿易全方位的發展。4.積極參與數字貿易規則體系的構建。中國是數字貿易大國,極具數字貿易發展潛力,因此應吸取發達國家在制定數字貿易中的經驗,立足于中國數字貿易發展需求,推動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數字貿易規則,形成數字貿易中的“中國模板”。

參考文獻:

[1]藍慶新,竇凱.美歐日數字貿易的內涵演變、發展趨勢及中國策略[J].國際貿易,2019(6):48-54.

[2]李鋼,張琦.對我國發展數字貿易的思考[J].國際經濟合作,2020,403(1):58-67.

[3]李忠民,周維穎,田仲他.數字貿易:發展態勢、影響及對策[J].國際經濟評論,2014(6):131-144.

[4]黃滿盈,鄧曉虹.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基于“鉆石模型”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1(7):3-9.

[5]簡超宗.淺析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波特鉆石模型理論視角出發[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0,21(2):76-80.

[6]魏樂梅.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與制度創新研究[J].納稅,2019,13(8):289.

[7]張茉楠.全球數字貿易戰略:新規則與新挑戰[J].區域經濟評論,2018,33(5):23-27.

作者:謝 玉 張寶明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