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態雞養殖關鍵技術分析
時間:2022-10-18 03:35:28
導語:林下生態雞養殖關鍵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林下生態雞是一種對環境進行充分利用的養殖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促進養殖業發展,又可促農增收,對林下生態雞養殖關鍵技術要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林下養殖;生態雞;技術要點;管理方法
1選擇雞苗
在選擇雛雞時,不僅要考慮環境的適應性,也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判斷。通常林下生態雞的養殖以肉用雞種居多,也有少部分是蛋用雞種,但多數情況下是選擇養殖兼用型雞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生態雞的種類選擇應以當地的良種雞為主,因為當地的人對本地雞的習性較為了解,對于各種狀況能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理。相比較而言,選擇外地的雛雞雖然在本地的市場可能較好掌控,可以在在當地占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是養殖的難度相較本地雞來說比較大,因為存在的環境差異和養殖模式的不同,可能會導致雛雞的過早死亡,而且存活下來的雞,由于品種和飼養方式不協調以及溫度和地理環境等差距,會讓肉質得不到保證。在運輸雛雞的過程中要保證有足夠的空間和良好的通風條件,并且要定時檢查,避免雛雞在運輸過程中因為環境原因而生病,同時防止雛雞在運輸過程中大批量悶壓致死,導致經濟損失和雛雞質量下降。
2建設雞舍
林下生態雞通常在森林草原附近。雞舍的位置應與屠宰場、化工廠、垃圾處理場所等污染源隔離,避免噪聲和水源污染。并且確保有足夠的水源,保證養殖過程中比較容易獲取水和排水。雞舍的大小應根據養雞的數量來確定,過小容易造成雛雞不能健康成長,過大容易導致材料成本太高,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雞舍的構造也應該合理設置,在保證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節約成本,同時也要為后期的擴建打好基礎,所選取的結構和材料應當保證后續的正常擴建。在構筑合理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到雞舍內部的條件。在雞舍的內部,要保證有足夠的光照,以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同時為了保證雞舍內部空氣環境,雞舍里的通風條件要好,所以雞舍的建設地形也應該更高。在雞的活動范圍邊界,用塑料網或者鐵絲網圍住,并且在網外挖設一圈水渠,這樣既可以讓林下雞在活動時的安全得到保證,還可以進行有效排水。在雞的活動場地內,要平整土地,讓林下雞活動時有良好的環境,并且根據養雞的數量放置一定量的沙堆,方便林下雞沙浴和覓食。在保證以上條件的情況下,雞舍建設最好在背風且向陽的地方,并且交通方便,水電供應足,雞舍搭建材料主要以木頭或者磚頭為主搭建棚架,用石棉瓦或者茅草封頂,用水泥鋪設地面,地面周圍用磚頭圍起,雞舍兩個對面之間設立對向的進出口,兩端鋪設人工通道,每個棚之間的距離不小于10m。這樣的建設能方便清洗雞舍,防止雨水進入雞舍,放置其他物種侵害雞,同時還能滿足林下雞的出入雞舍以及人工用手推車運送物料。
3管理措施
3.1養殖環境管理。養殖環境管理主要是溫度、濕度和通風等管理。溫度管理主要對雛雞進行,其主要原因是它們自身的溫度比青年和成年的林下雞要低1℃~3℃,而且雛雞自身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一般來說在夏季要4周才能逐漸去室外放養;在春天和秋天要6周才能逐漸去室外放養;在冬季要9周才能逐漸去室外放養。所以溫度管理是雛雞飼養時的重點,溫度管理不好會導致雛雞生病死亡,嚴重致大批量雛雞傳染疾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對于雛雞的溫度管理,一般來說,1~3d的雛雞要保持雞舍溫度在35℃左右;4~7d的雛雞雞舍溫度應該保持在33℃左右;7d以后保持溫度逐步降低,降低量約為0.2℃/d,降溫2℃時保持恒溫。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還要進行雞舍濕度控制工作。普遍情況下雞舍濕度應該控制在50%~70%,過低過高都不利于雞的健康成長。為了防止細菌感染和寄生蟲等疾病,要做好雞舍的防潮工作,也要確保雞舍的清潔和衛生。溫度濕度適宜生長之外,還要定時對雞舍進行通風處理,一般來說是自然通風處理,但是在溫度過高或者空氣質量太差時,有必要利用風機通風。通風措施既能降低雞舍溫度,還能對雞舍內的空氣質量進行有效的優化,能有效降低雞的生病率,提高生態雞的質量。3.2放養管理。環境管理工作做好的同時,也要進行放養管理,放養時應考慮天氣和溫度條件,同時要注意將雛雞和成年雞分開放養,避免喙傷。為了訓練雛雞的反應能力,可以在放養過程中進行使用類似于母雞叫聲的固定的呼叫音召回放養的的雛雞,以便于之后在林中放養時召回雞群。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林下生態雞的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雛雞選擇,雞舍建設,有效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才能保證生態雞質量,滿足生態發展要求,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
參考文獻:
[1]譚千洪.林下生態雞養殖關鍵技術[J].植物醫生,2017(32).
[2]黃顯格.林下生態雞養殖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當代畜牧,2016(24):75-77.
作者:李家發 單位: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人民政府
- 上一篇:鱸魚網箱生態養殖技術及推廣建議
- 下一篇:肉鴨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