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檢思及清理
時間:2022-12-10 10:08:35
導語: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檢思及清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稅收管理調控的整理與完善,是社會發展制度適應時代需求的體現。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環境保護稅稅收為探究要點,對制度中優惠條款相關內容進行探究,以達到充分發揮制度作用,促進社會發展的目的。
隨著社會經濟基礎逐步穩定,制度管理也在逐步完善。而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作為社會發展中的關聯部分,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為進一步優化是環境保護管理依據,需全面梳理稅收管理相關制度,完善制度管理要點。
一、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理論分析
(一)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稅,是國家為減少社會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采取的政府干預性,社會環境經濟管理措施,如針對污水、廢氣、噪音、廢棄物等方面采取的強制性稅收管理形式,均屬于環境保護稅稅收的體現。環境保護稅,能夠逐步調和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是人類文明循序漸進推進的體現[1]。(二)稅收優惠。稅收優惠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為了配合國家在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目標,政府利用稅收制度,按預定目的,在稅收方面相應采取的激勵和照顧措施,以減輕某些納稅人,應履行的納稅義務,來補貼納稅人的某些活動或相應的納稅人[2]。稅收優惠主要用于鼓勵農、林、牧、漁、水利等行業的發展,鼓勵能源、交通、郵電等基礎產業的發展,體現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扶持社會福利事業,鼓勵發展第三產業,鼓勵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鼓勵商品出口,吸引外商投資等等[3]。
二、我國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檢思及清理
(一)稅收優惠條款梳理。我國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內容,與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開發之間相互關聯,依據國務院2014年11月27日制定《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國發[2014]62號)相關理論可知,當前環境保護稅優惠稅款主要包括: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產品和環保服務四方面。(1)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是指企業或個人進行環境資源應用時,若屬于開發與保護同步實施的管理標準,則環境保護稅的繳納比例可適當降低。(2)資源綜合利用,指企業、個人進行社會資源利用期間,若能夠按照國家標準,實行資源回收利用,降低資源利用對環境的損害,可適當進行稅收繳納比例調節。(3)環境產品,指若企業進行綠化環境產品加工與制造,在不違反國家環境管理標準的基礎上,應減免產品加工企業的稅收繳納比例。(4)環保服務,指企業在生產期間,同時為社會提供環保服務,如定期進行化工垃圾再利用等工作,也可以享受環境稅收管理的優惠政策。即環境保護稅收優惠條款中的四大方面,均是從社會環境服務的層面上,對環境優惠稅收政策進行探究,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廣。(二)稅收優惠條款評估。當前,國內環境保護稅收管理實踐中,主要堅持量能課稅原則進行稅收管理,稅收優惠政策條款分析,也是在此基礎上,適當的進行優惠稅收比重的調整。所謂量能課稅原則,是指納稅人應按照個人能力繳納環境保護稅收比例,屬于較靈活的稅收管理方式。但由于我國現有環境稅收管理條例中,對納稅人量能課稅的繳納標準具有階段性特征,因而,環境稅收管理中的優惠稅收政策條款實際應用時,不免會出現利用環境稅收優惠政策,“故意性”降低交稅比例的情況,這一點是當前稅收條款中存在的缺失部分。(三)稅收優惠條款考察。依據國內環境稅收管理制度中,第十三條規定內容可知: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水污染的濃度低于標準的30%,減少75%的環境保護稅;低于排放標準的50%,減少50%的環境保護稅。即環境保護稅收繳納企業,只要將企業排放標準控制在制度條例規定范圍內,就可以降低其稅收繳納的金額。但企業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依舊存在,優惠條款的應用,僅僅起到了緩解企業的稅收壓力,而沒有實現長期進行良性循環治理的效果。(四)稅收優惠條款評價。我國環境保護稅草案中的稅收優惠條款的形成,是國內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治理有機結合的體現,它的形成標志著我國稅收管理,與社會發展之間的有效承接,為解決國內局域性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鑒依據。但現代的環境稅收優惠條款內容中,在稅收優惠政策管理范圍、優惠條款實踐效果評估、以及優惠政策考察標準三方面而言,依舊存在著優惠政策管理不全面的問題,這是當前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中的不足之處。
三、優化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設計
(一)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設計總思路。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政策條例高質量、高效率運用,首要條件是做好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總體思路的設計,進一步細化稅收優惠政策運用的四大方面。如,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方面,優惠政策中應明確表明企業自然資源開發程度,與保護程度的衡量標準,加強自然資源開發中的保護力度;資源綜合利用方面,要明確規定資源綜合利用,是為了減少環境污染,而不是將污染源集中起來;環境產品和環保服務方面,需從企業生產、加工、運輸等方面,重新詮釋綠色化資源開發要素,以優惠政策促進社會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這種針對社會環境稅收管理內容,詳細化的管理思路,是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設計完善的總體思路。(二)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設計原則。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的分配原則,除了要堅持量能課稅原則,也要將公平公正原則融合其中,增強稅收法治管理制度的社會公信力度。如區域內進行環境稅收優惠時,管理部門應結合企業資料,對其稅收繳納能力進行考察,確定信息屬實后,可按照國家稅收繳納優惠標準進行減稅。以上舉例說明的,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設計原則,既滿足了優惠政策應用,在鼓勵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同時,也規避了偷稅漏稅行為的產生,稅收管理社會性價值更高。(三)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定位。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政策定位上,應進一步全面進行稅收優惠內容的標準性探究。首先,繼承現有稅收優惠政策中管理制度標準,明確稅收管理條件。其次,進一步對享有優惠政策的企業污染問題進行監管,增加如生產廢水不定期抽檢、加工產品質量達標情況檢查等緩解,提升優惠政策引導下,環境保護稅稅收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作用。(四)構建從生產到消費的完整稅收優惠體系。構建從生產到消費的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管理體系,也是加強環境稅收制度,與社會發展之間關聯的必然性措施。具體來說,就是將環境稅收優惠政策,從企業局部性污染因素管理,向著產品原料選擇、產品加工、銷售、應用等方面,相互對應的產業生產模式轉變,實現環境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推進的效果。(五)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的銜接。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在社會發展中的引導作用,一方面,要做好優惠條款中的產品、設備對接,另一方面,避免雙重優惠和多重優惠問題。即環境保護稅稅收管理工作的落實過程,既是管理制度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也是社會發展滿足稅收管理制度約束的轉變,兩者相互統一,相互協調。舉例來說,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政策在某區域實施期間,當地政府不僅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稅收優惠政策管理,同時也結合當地環境管理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了工業生產、農業種植量方面的環境稅收管理工作,實現環境稅收保護政策的綜合應用,確保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的合理化銜接。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檢思及清理,是社會制度管理與經濟發展有機融合的體現。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理論分析與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實踐要點歸納,對環境保護稅稅收優惠條款進行解讀。因此,本篇文章探究具有引導與借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紅艷,田永,桂雄.開征環境保護稅對企業排污權交易和財稅管理的影響[J].經濟師,2018(09):40-41.
[2]于海燕.再談環境保護稅設置——基于兩類競爭制造企業環保技術創新策略的演化博弈[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8,39(04):94-99.
[3]魏彧,張炳祿.環境保護稅:稅率測算、財政影響以及征管機制設計——以貴州省為例[J].貴州商學院學報,2018,31(01):11-19
作者:周莉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上一篇:電視媒體生態環境報道責任與擔當
- 下一篇:農業發展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