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7-09 04:04:57
導語: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報告指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續多年談到環保、節能、生態等問題,足見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然而環保不僅僅只是國家層面的事,也是全體國民的共同的任務,大到國家政策方針的制定實施,小到每一個公民對垃圾的處理,都能夠為我們國家的環保事業添磚加瓦。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著未來的大批人才,更應該帶頭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讓綠色理念扎根學生心中。校園大部分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在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有利于落實建設兩型校園,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有著重要作用。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做了一個初步的調研,得出了一些初步的問題與答案;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走訪了宜昌許多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的試點小區,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可以運用在我們學校的方法;面對我們的困惑,我們還訪問了食堂阿姨、教職工等來解決疑惑,試圖找到解決的方法。
1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存在的問題
誠然垃圾分類回收的理念已經宣揚多年,但是在高校中關于垃圾分類的表現卻仍不盡如人意。為了更好的了解校園垃圾分類的現狀和由此反映的問題,我們以三峽大學為樣本,采用了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及采訪教職工等方式對校內師生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了校方和師生所存在的一些問題。1.1學校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不足。其一,校園垃圾桶設置的不合理。根據垃圾分類的原則,可以將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廚余垃圾,而我校在每個苑區和教學樓集群區都設置了垃圾回收點,但只安放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垃圾桶,在垃圾桶的類別設置上存在不足,不應該模糊的將垃圾分為兩大類處理。除此之外,對于有毒有害垃圾學校并沒有回收點,這些垃圾的隨意丟棄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也正因如此,多數同學不知將電池、化妝品等垃圾丟棄何處。此外,有的垃圾桶上的字跡不明顯或有磨損,也讓同學們在扔垃圾時無從下手;有的垃圾桶甚至沒有分類而是簡單的用紙張貼上標識。凡此種種,都會影響垃圾回收的可實施性。其二,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完善。比如有些職工在放置垃圾桶的時候并沒有按類別投放,導致經常在一些區域看見一排全是同一類型的垃圾桶。在垃圾回收方面,學校也并沒有和垃圾運輸承包公司談妥,比如宿舍樓下的垃圾盡管分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但是垃圾運輸車在收集時也是一車制,把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回收,如果是以這樣的方式運輸垃圾,不管前面垃圾分類做的多么完善,那都是做了無用功,這也是大部分同學不愿做垃圾分類的重要原因。其三,垃圾回收方式的陳舊化。例如現在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網購越來越方便,學生們也都更傾向于在網上購物,而隨之帶來的便是越來越多的快遞包裝盒。學校每個苑區都設置了快遞點,卻沒有專門快遞垃圾回收點,而許多快遞垃圾占位大且具有很好地回收利用價值,然而卻被同學們未經處理便扔進了垃圾桶既然占用了大量的垃圾桶空間又增加了清潔人員的工作量;還有現今盛行的外賣垃圾,由此看出學校應該改進現有的垃圾回收方式,針對一些特定的垃圾對回收管理方式作出變動。其四,學校宣傳工作的缺位。學校是一個教育學生,啟蒙思想的地方,他能夠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傳播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但從我校來看,學校并沒有很注重對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教育,既沒有在學生生活的宿舍區建立垃圾分類的宣傳板,明確告知同學們具體的垃圾分類及其標準,也沒有在垃圾桶旁設立相關提示標語警示同學要進行垃圾分類,這也是我國大部分學校的現狀。特別是由調研可知,大部分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很模糊,缺乏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甚至于電池、化妝品等有毒有害垃圾不知如何處理而導致與大部分同學選擇與普通垃圾一同丟棄,沒有形成一種好的垃圾分類回收的氛圍,使大家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淡薄以及缺乏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積極性。1.2學生垃圾分類回收意識不足。從我們收集到的數據來說,有82%的學生是將垃圾混合打包成一袋扔掉;有接近59%的學生都遇到過有廢舊電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情況,然而有65%的學生如果遇見了這些情況會選擇將其和其他垃圾一起丟棄;在面對學生們為何不將垃圾分類這個問題時,從調研的主流回答中可以看出有33%的學生不清楚垃圾分類的標準,24%的學生并未注意到垃圾桶設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志,另外還有13%的學生是自己不想分類。由此體現出學生們在垃圾分類上還有許多問題,學生們除了對垃圾分類相關知識認識不足之外,也有自身惰性作祟,學生們往往因為對垃圾分類過程過于繁瑣和復雜而不愿意去進行分類,更愿意將所有垃圾簡單混合直接丟棄。1.3政府管理監督職能不到位。在我國行政級別中,高校作為特殊的行政主體存在,其與當地政府的關系往往很微妙。以我校為例,作為國家水力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學,三峽大學是受湖北省直接領導而非所在地的宜昌。而宜昌作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文件中明確要求作為公共機構之一的學校,也要強制垃圾分類,然而作為最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的集中地,三峽大學并未被納入宜昌的試點計劃之中,其中或許與行政管轄有些許聯系。
2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可行性建議
對于上述調研中發現個暴露出的問題,我們在校外考察小區試點工作運行方式和其他先進地區垃圾分類的模式后,又根據高校環境的特殊性,我們提出了一些認為能在校園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方案。2.1加強設施建設,完善垃圾回收方式。如前所述,當前我校在設施上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垃圾桶設置上,而根據前期我們在宜昌市內的走訪調研的事例,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解決措施。第一,當務之急當然是要明確垃圾桶的分類,根據垃圾分類原則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布置垃圾桶的數量及種類。以前期走訪的楠海花園等市內試點小區為例,這些小區內部都將垃圾桶分為存放廚余垃圾、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及其他垃圾五類,并依據此以五個垃圾桶為一組分區放置,便于居民分類丟棄垃圾。而小區又以廚余垃圾為主。以此為借鑒,借鑒于學校,同樣也可以以組為單位放置垃圾桶,但在垃圾桶類型的比例上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所產生的垃圾以廢紙等物品為主,廚余垃圾幾乎少見,故可以多放置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桶而適當減少廚余垃圾的放置,提高垃圾桶利用率。同時學校也可在校園范圍內定點設置少許的有害垃圾回收處,學生在空閑或者上課的時候可以順便將其帶至回收處,既可以回收有害垃圾也可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第二,從回收方式來講,也應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來調整回收方式。例如學校中學生網購比率大,從而產生大量快遞盒等垃圾,這些垃圾回收利用率高可以單獨回收利用,比如可以在宿舍樓棟阿姨那里設置快遞盒的回收點,每棟學生在丟快遞盒時可將其壓平后集中歸置于阿姨處,甚至可以和快遞收發點達成合作進行臨時中間處理,大力宣傳鼓勵學生將快遞包裝盒進行有效回收利用,切勿亂丟棄。再如學生常常外帶食品或點外賣,從而產生大量餐具和食物殘渣,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垃圾種類,而又因其處于學校這樣的特殊環境之中,如果不及時更新回收理念,勢必使得垃圾分類問題在校園內寸步難行,因為外帶食品和外賣垃圾都是以餐盒和食物殘渣為主,而在校園布置的廚余垃圾桶剛好可以容納食物殘渣,只是需要敦促學生在處理垃圾時倒至廚余垃圾桶后再將包裝丟入適合的垃圾桶內,而學生產生的這些廚余垃圾也可考慮和食堂剩余垃圾一并運走,由相應公司將其生產成化肥、沼氣等,促進資源的利用。2.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垃圾分類意識。2.2.1學校層面加大宣傳,建立激勵體系要想落實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自然承擔了這個宣傳的責任,只有學校自身也重視垃圾分類回收這個工作,才能有更好的收效。學校可以由校團委和后勤服務部門牽頭,由每個學院的團委往下宣傳垃圾分類的益處和垃圾分類的標準;后勤部門還可以安排阿姨在每個樓棟下面張貼具體垃圾分類的標準,明確常見垃圾的種類,這樣也更方便學生們來回查看,在明確了垃圾分類后更好的實施垃圾分類。同時,各個學院也可以開展一些關于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的活動以形成持續的回收效果,更好的宣傳垃圾分類。除了加大宣傳力度,適當的激勵也能更好促進學生垃圾分類,而最好的激勵方式莫過于表彰和獎勵。比如各學院可以舉行一些秀照活動,也就是學生們在將垃圾分好類別丟棄之前可以拍照發至班群,大家都可以目睹每個人對垃圾分類的執行程度,最后在每個班上選舉一名環保之星,在學院甚至于學校集體表彰。或學校可以組織垃圾回收分類相關的比賽活動,利用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或者收集對于垃圾回收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并予以實施。2.2.2學生提高自身意識根據前期調查得出的結論,我們認為學生分類意識不足的緣由大體可以概括為學生自身意識不足和惰性使然,基于此我們認為針對學生自身而言,應當努力提升垃圾分類的意識,多關注身邊的垃圾分類問題,了解垃圾回收的重要性,不隨波逐流,盡己所能為當下垃圾分類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須知,雖然分類過程繁瑣而復雜,但在分類的過程中,亦是我們學習和磨礪的過程。2.3強化政府管理職能。以三峽大學為例,我校和當地政府的確不存在行政隸屬的關系,據此我們認為這種行政關系上的矛盾或許會影響市政府的相關垃圾分類政策的實施。例如宜昌的試點計劃等相關舉措并為與三峽大學關聯,也未在大學試點等等。因此,我們認為改進的措施也應當從行政上入手。宜昌作為湖北省除省會外唯一一個國家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而三峽大學又作為省屬高校,兩者可以在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協調之下,共同推動宜昌及大學的生活垃圾分類建設,環衛部門與商務部門也應成立相關聯合工作組等措施來推動聯合辦公,消弭行政關系上的沖突。3結語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是對垃圾進行前處置的重要環節。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既能提高了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減少垃圾處置量,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重要途徑。為提供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有效性,學校應完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加大垃圾分類宣傳,讓同學們認識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提高回收意識,增強回收執行力。作為學生,更應該重視垃圾分類的相關問題,主動地去了解垃圾回收的相關問題,增強對垃圾分類回收的認識,提高分類收集知曉率、分類收集參與率,從而減少清潔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不必要的人工和資源的浪費,提高垃圾分類的收集率與資源回收率。政府也應該關注高校的垃圾分類回收問題,將高校納入試點區,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使校園的垃圾回收活動得到更好實施。
【參考文獻】
[1]宋婧,陳錦龍,張凈,管超,張天麗,楊曉君.高校校園垃圾回收利用的調查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02):56-57.
[2]仝偉亮,馬慧民.大學校園垃圾多級減量化管理與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07):192-194+197.
作者:冷竹星 陶玉冰 趙卓妍 單位: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平面設計對手繪藝術的應用及創新展示
- 下一篇:生活垃圾分類在醫院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