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5-24 04:39:55
導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經濟形式,是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寧安市蘭崗鎮按照“規模化、設施化、精品化”的要求和“依法、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呈現出農村土地流轉日趨活躍,規模經營面積增多的良好態勢,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成效
寧安市蘭崗鎮共有10個行政村4個自然屯,農業人口13584人,全鎮耕地面積62901畝,土地流轉面積29431畝。流轉面積用于種植西瓜、香瓜等作物。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效遏制了土地拋荒現象。土地在流轉給大戶承包之前,少數處于拋荒狀態,流轉承包給種植大戶后,實行集約規模經營,耕地利用率顯著提高,經濟效益普遍較好。二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向大戶和種植能手集中,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解決了耕地零散分割、規模過小的問題,初步破解了產業分散、農產品商品率不高的難題,提高了農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提高土地經營的規模效益。三是有利于農村穩定。土地流轉后,相對集中成片,減少了因抗旱排澇、隔界過水等管理糾紛。
2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流轉不規范。農戶之間小規模、自發性的土地流轉現象依然比較普遍,這種方式的土地流轉大多只以口頭約定為主,不僅收益較低而且缺乏保障,如發生糾紛,處理也無依據可尋。二是集中流轉難度大。隨著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對成片規模的土地流轉需求量比較大,而成片規模的土地,涉及的農戶較多,農戶間對租金的要求很難一致,所以成片規模流轉比較困難。三是認識不足。農戶對土地流轉存在著“兩怕”思想:一怕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不穩定,土地流轉后,害怕失去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敢大膽參與流轉;二怕農業投資風險較大,農戶擔心跟他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一旦經營出現問題,部分耕地的性質因建設大棚、水渠等發生了改變,土地復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怕得不償失。
3推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的思考與建議
一是完善機構,配足力量。完善鄉鎮農村土地經營權承包的農村經管部門機構和人員,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健全管理工作機制,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務。二是建立檔案,做好服務。要規范合同管理,簽訂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合同,以切實保障土地流轉各方面的權益。要完善檔案資料,及時收集土地流轉的基礎資料和表格,并進行整理歸檔。三是健全機制,服務流轉。要加強領導和督導,推動土地流轉。要加快完善土地流轉平臺功能,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提高服務功能,全面開展土地信息收集、整理、廣告、政策咨詢、信用擔保、合同簽約等服務。要組織鎮村抓好開展土地評定和評估工作,確定流轉價格范圍,為土地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四是堅持規范,加強管理。要規范流轉合同,開展流轉法律政策宣傳、流轉咨詢、流轉價格評估等多項服務結合起來,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轉關系和利益關系,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要規范流轉行為,堅持“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要規范流轉管理,妥善保管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五是培育主體,有序推進。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的關鍵,是調動土地流轉供需雙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重培育和健全權利平等、共同參與的土地供需市場主體,圍繞加快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鼓勵引導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和擴大土地流轉需求市場,提高土地流轉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六是完善政策,加大扶持。要制定好融資政策,積極為從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單位和個人拓寬融資渠道,放松抵押和擔保條件,積極扶持他們從事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作者:唐紅彬 單位:黑龍冮省寧安市蘭崗鎮經濟管理中心
- 上一篇:無公害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