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思考

時間:2022-01-08 10:56:57

導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思考

1前言

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議常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基層工作的深入開展,對當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目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問題和緊迫性。文章就此對如何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淺顯的一管之見。這些思考和看法,僅為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2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意義

從農村集體經濟的組成上來講,農村“三資”是其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農村經濟的全體成員擁有其所有權,因此,要想更好地讓農村經濟得到發展,就必須對農村“三資”進行科學的管理,這樣不僅能在實現農民增收的基礎上將農村與城市間的差距有效縮短,還能對農村建設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促進作用。現階段,農村“三資”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各個方面都有著較大影響,首先,它對利用集體資產的效率能夠造成直接影響,同時也會讓農民的合法權益受損,甚至還能左右村集體和干部的權威性;其次,農村“三資”管理的水平對于建設廉政農村以及政府形象的樹立同樣有著較深的影響。

3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3.1對“三資”管理的認識不足。長期以來,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體現在:部分民眾認為,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后,農村沒有多余的集體資產進行管理。抑或,有民眾認為,當前“村民自治”的大環境下,集體資產無需管理。甚至有民眾這樣認為,“三資”管理涉及內容多,關系問題復雜,管理難度大,無需涉足。這些思想的作祟,導致“三資”管理重視不夠。實際上,說到底還是認識上的不足,尤其對“三資”管理是徹頭徹尾關系到三農建設的根本這一核心議題沒有足夠的認識3.2“三資”管理基礎建設薄弱。“三資”管理基礎環節薄弱,管理工作失去根基,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極為普遍。體現在:第一,在崗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差,年齡偏大,尤其專業知識不能勝任會計工作。第二,臺賬管理不善,財務管理存在漏洞。第三,“三資”摸底不清。資金、資產的管理還好些,但是資源的管理模棱兩可。尤其對四荒等地的管理不善,確保必要的臺賬登記制度,更沒有合理的產權證明,導致摸底不清管理不善。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在很大程度制約著“三資”管理的高效性,不能清楚地衡量“三資”的收益。3.3“三資”管理規范化程度不夠。“三資”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較為突出,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民主管理程度不高,合同簽訂不規范,投標招標不規范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集體權益得不到保障,而導致集體資產有強占強用的情況。財務公開是“三資”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不公開“三資”信息,不征求村民意見的情況,甚至隨意處置“三資”的情況比比皆是,這樣不顧及集體利益的短期牟利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

4解決問題的發展建議

4.1深刻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深刻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很重要和關鍵。從農村發展大局來看,“三資”管理關系到農村改革的走向,關系到農村建設的發展,關系到民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地區的穩定和長治久安。為此,對“三資”管理,無論哪一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一項長期工程系統來抓。同時,注意“依法治國”理念的貫徹,不斷完善對應法律法規,切實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4.2夯實“三資”設施基礎建設,為工作開展提供基礎保障。“三資”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環節和內容居多,將此項工作落實到位,具體一些基礎性的環節必須要得到正視和完善。4.2.1財會隊伍建設是基礎保障。現階段,農村地區財會隊伍建設紊亂,嚴重影響“三資”管理的質量。突出體現在:一方面,人員流動性大,每遇到一屆領導班子換屆,就會對應調整一批財務人員。另一方面,綜合業務水平低,這體現在:文化水平不高,年齡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導致不能很好勝任此項工作。對此,一方面,逐漸穩定財會隊伍,不要隨換屆班子隨意調任。同時,要求做到持證上崗。另一方面,加大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其業務能力,確保有高水平財會人員為“三資”管理提供基礎保障。4.2.2引入服務中心是創新探索。探索引進“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是目前規范農村“三資”管理的較為可行的探索和實踐。第三方“服務中心”的成立,不牽扯到任何集體利益的瓜葛,能更加規范合情合理的做好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而且,在固定的地點、以統一的格式,接受村民的監督,能確保工作開展的透明、公開和高效。服務中心的成立,重點工作環節是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為此,建議嘗試“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即:服務中心開設銀行專戶,用于上級政府下撥、地方收益的資金存入。而用于地方建設的資金,則由服務中心重新開設一個支出銀行賬戶。期間,村鎮需要使用資金時,需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向服務中心申報撥入支出戶。如果需要大額資金的使用,則需經村委會議及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公示使用,這樣安排能避免坐收、坐支、挪用、貪污等情況的出現,確保使用資金的安全。4.2.3規范資產資源管理是常規保障。資金管理是重頭戲,而資產和資源的管理,同樣不能忽視。現階段,就目前農村情況而言,資產、資源的摸底造冊是關鍵。一方面,嚴格清產核資,成立對應臺賬摸清家底。同時,又增加或減少的,要及時入賬,實現賬實的一致。另一方面,嚴格資源管理。農村資源中,除山林外,多數資源沒有全屬證明。為此,很多資源沒有詳細和準確的數據,無形中增加資源處理的糾紛。為此,有必要組織熟悉的人員,做好實際面積的丈量,設置相關的標識標志,成立相關的臺賬。此外,國土資源部更應該加緊對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的登記發證,確保對這些資源有合適的權屬證明,確保其合法權益得到保障。4.2.4健全檔案管理是重要環節。成立專門的檔案管理室,負責“三資”的明細管理。同時,由專門的人員看管,確保檔案管理的高質高效。4.3注意“三資”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做好“三資”管理的監督管理。加強農村集體的“三資”管理,實現“三資”管理的規范化、民主化、制度化,很重要和關鍵。為此,在嚴格清查“三資”的基礎上,對此制定優化相關的規章制度,比如:登記臺賬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債務債券制度、年度檢查制度、三資增值審查制度、土地流轉制度等等。同時,能做到嚴格這些規章制度來執行。比如:監督制度的執行,要充分發揮村委監督委員會、村民監督代表、網絡監督等作用,形成優化完善的“網絡化”監督平臺,實現對“三資”的高質量管控。

參考文獻

[1]黃垂景.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財務管理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4):93-94.

[2]鞏雪茹.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探析[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34-137.

[3]張志星.要強化新農村建設資金的監管[J].中國監察,2007,(16):52

作者:王海云 單位:汾陽市辰北街道籌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