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探討
時間:2022-10-31 11:41:52
導語: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代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對于電能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目前農村配電網普遍存在規劃不合理、供電不可靠、電能損耗高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配電網效用的正常發揮,故必須予以改造升級。結合某地區農村配電網項目建設情況,分析其改造措施,以期提升農村配電網建設水平,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分析
電能是社會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隨著對電能質量和供電穩定性要求的提高,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逐漸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基于合理的規劃和部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提升農村配電網的運行效率與質量,使其更好的滿足農村用電需求與要求。
1農村配電網現狀分析
興寧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偏遠山區,雷雨天氣和竹木障礙較多,加之很大一部分采用的架空鋼芯鋁絞線,所以實際情況相對復雜,增加了配電網建設與改造的難度。經分析,其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存在問題:配電網結構不合理,致使變電容量相對有限,同時由于電力用戶不集中相對分散,導致有的線路供電半徑超過規定值,所采用的供電模式為單輻射型,很容易因線路過載影響正常供電[1]。有的農村配電網線路連接了大量的配變裝置,經過長期使用線路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殘舊、老化問題,當處于用電高峰時,線路末端的電力用戶的電壓較低,甚至特別偏僻的居民還存在用電困難的情況。總之,農村配電網現狀不容樂觀,急需改造升級。
2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要點
(1)遵守一定的改造原則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不應盲目的追求高質量,也不能過于強調改造技術的先進性,而是應該遵守一定的原則。如電網與城鄉發展相協調,資源配置要優化,設計標準、經濟適用、資源共享、有序推進,合理引用先進技術提升配電網自動化水平等,同時在技術方面要注意配電網結構要能力充足、安全可靠、適應性強,符合“三通一標”建設標準,提高電力裝備水平,需要一次選定導線截面、一次建成變電站以及廊道一次到位來適應負荷增長變化,中壓配電網布局合理、接線簡潔靈活、供電半徑科學,配變臺區要先布點后增容、密布點短半徑,低壓配電網采用輻射結構和分區供電等等,這些都是農村配電網項目建設與改造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若其實際建設背離了相關規定和準則,勢必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2]。(2)做好配電網規劃部署合理的規劃有助于農村配電網改造效果的保障和提升,因此建議規劃人員根據該地區不同鄉村的經濟狀況、地理環境、居住密度、用電需求、負荷性質、線路架設、配變設備、用電設備等相關信息進行摸底,結合近幾年的負荷增長變化和供電質量做一個合理的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對配電網進行“統一規劃”部署,包括中壓線路的供電方式、環網轉供電、配電臺區的位置、電氣設備選型、自動化控制、線路架設形式以及線路防護措施等,這些都應根據該地區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統籌規劃,為后續配電網實際建設與改造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3)健全配電網管理機制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農村智能配電網離不開妥善的管理,所以需要切實完善配電網管理機制,以便使其更好的造福于百姓。首先要構建用于監管供電過程的管理系統,特別是針對雷電天氣等特殊情況,更應該基于合理的動態監測系統或裝置加以管理,以便及時發現故障和隱患并進行有效處理,以防故障蔓延影響配電網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自動化管理系統還有助于數據收集與處理效率的提升。其次全面落實“統一建設”,合理整合同一區域的各類項目,實現施工力量和物資等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避免重復改造和重復停電。再次剛性執行“四個標準”建設,注意改造過程中的施工管理,其中線纜敷設、母線施工、接地處理等環節需要加強技術控制。最后專設人員做好配電網運行維護與檢修工作,尤其是山區、竹木障礙區的線路,執行差異化運維,需要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是否絕緣破損、接頭是否可靠等。
3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的具體措施
2018年興寧市總共投資了9230萬元用于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其中:常規基建項目55項總投資5005萬元,新建及改造10kV線路29.241km,絕緣導線改造11.661km,并針對多雷電問題設置了過電壓保護器等防雷措施;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51項總投資4225萬元,新建10kV線路14.3km,新建及改造臺區131個,改造容量13710kVA,新建及改造0.4kV線路830.23km。具體改造措施如下:(1)合理布點變壓器較之以往,現在的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即使是偏遠山區也是有所發展和進步的,與此同時其用電性質與負荷中心也會隨之變動,因此在農村配電網項目建設與改造過程中,應立足實際合理布點變壓器,并根據電力規劃確定容量和數量,全面選用節能高效的環保變壓器,如SBH15-M型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在本次項目改造中,對于用電負荷較為集中但電力用戶較少的小村莊,在負荷中心設置了1臺變壓器,采用的是輻射型延伸方式,供電半徑被控制在500m以內;對于用電負荷分布不均但電力用戶較多的大村莊,則設置了小容量、短距離的多臺變壓器進行供電,以此改善供電效率和用電質量[3]。同時全面采用標準設計和標準件應用,既能滿足電量需求,也能消除線路安全隱患。(2)優化線路架設方式對于農村10kV配電網線路改造來說,有效的負荷轉移是實現可靠供電的關鍵所在。目前農村配電網線路多采用的是環網結構的對供方式,不僅提升了線路傳輸效率,負荷轉移率也高達50%,為安全起見,還應選擇合適的導線截面增強老舊線路的轉供能力,以便更好的適應負荷高峰期要求[4-5]。其實網格式供電模式也有一定的優勢,通過1條線路用于3~4個村落供電,有利于供電區域的明確和規避重復投資,還可根據負荷增長和新增變電站加以適當的調整和優化,具體選擇何種方式是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針對偏遠山區、自然障礙較多的農村地區,建議選用單電源環網架設方式,并使用絕緣性能優良的線纜[6]。(3)重視配電中壓網接線中壓網線路連接方式有分段和聯絡之分,其中主干線通過分段控制,可使每一個分段承擔負荷的效率提高,同時配以分支開關,保證配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在改造升級過程中,需要將支線長度設為2km以內,當其超過該值時可進行更細化的分支方式予以連接,以免因過長的傳輸距離增大電量損耗,為防止偏遠農村地區出現斷電故障,建議選擇雙電源分段連接方式[7]。(4)妥善處理設備線路防雷接地一是針對多雷區問題,不僅規范加裝了線路避雷器,采用了保護間隙,還增設了過電壓保護器,該裝置為三相供電,即使其中的一相斷電也不會對其保護功能造成干擾,依舊正常進行故障指示,而且其交流采樣技術,可對三相電壓變化加以實時檢測,測量結果更和故障判定更精確、更可靠,此外壓線式接線端子還實現了方便牢固的連接[8]。通過過壓和欠壓、三相電壓不平衡、動態和靜態斷相、相序錯誤等多種保護,增強農村配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要注意合理選型和規范安裝。二是在處理設備接地時,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并嚴格控制技術參數,如變壓器至少要有兩根接地線路,水平接地埋深應為0.8m左右,接地電阻測量值不得大于4Ω,接地網最好形成環狀,以有效預防人身觸電事故的發生,同時采用點焊焊接接地,焊縫厚度需大于0.8mm,且在結束焊接后及時清潔和防銹保護,以免焊點氧化影響接地效果[9-10]。
4結束語
總之,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在具體實施中面臨著諸多障礙,特別是偏遠地區更是困難重重,因此當務之急便是因地制宜,從農村用電情況與電網狀況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措施,不斷提升配電網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經濟性,促進農村配電網建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勇.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分析[J].機電工程技術,2018,47(11):174-176.
[2]張運軍.芻議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升級規劃[J].通訊世界,2018(09):112-113.
[3]石凱,黃安民,聶治,等.農村配電網規劃建設問題探討[J].小水電,2018(01):36-38.
[4]李昌春.新一輪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技術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34):52-53.
[5]王海濤.新一輪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技術應用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7(19):152-153.
[6]仝健.農村配電網規劃與改造探討[J].現代農村科技,2017(08):101.
[7]譚堯君.農村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問題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7):28-29.
[8]陳錦詞.農村配電網基建項目前期管理存在問題分析與改進方法探究[J].通訊世界,2016(23):229-230.
[9]楊會波.新一輪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技術應用探討[J].通訊世界,2016(23):119-120.
[10]蔣超,華繁榮.做好農村配電網建設工程管理的關鍵環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9):143-144.
作者:羅宇輝 單位:廣東電網梅州興寧供電局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冷再生技術在農村公路的運用
- 下一篇:日本鄉村振興運動成功經驗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