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1-12 02:48:19

導語:林業產業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產業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摘要: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發展瓶頸,如何調整轉型是持續發展的關鍵,主要闡述林業提供的薪材是農民生產、生活能源的重要來源,是我國農村能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再生性能源開發的重點目標之一,對于提高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林業;農村經濟;調整

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林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農村經濟戰略結構調整中,林業的基本任務是: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農村現代化,大力發展農村林業。林業區域布局與農業區劃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大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狀況,發展特色林業,建設區域間優勢互補的農村林業體系。加快農村林業發展,對于全面拓展農村居民生存和發展空間,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改善農牧業生產環境和條件,增加林產品以及各種可再生經濟資源和農村能源的有效供給,徹底改變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經濟落后、生態惡化的面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保障全國小康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當前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加快農村林業發展。

2林業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的主要作用

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大政方針是糧食的市場化改革,農民追求利益,增加收入種植業結構要進行戰略性調整。在我國勞動力難以大規模轉移到工業生產上去,糧食生產基本有保障,國內糧食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難以上升的情況下,吸納農民發展相對優勢較高、市場容量大的林業種植業,通過增加可再生的經濟資源,增加農民的財富,是現階段我國農村種植業調整的戰略性選擇,符合我國山區面積大、農業勞動力多且文化水平低、技能不高的實際。近幾年農民收入增長幅高,增加部分主要是種植業結構調整后,來自于糧食作物以外的其他種植業收入,林業收入是重要的方面。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要取消旨在限制非糧食生產的農業特產稅,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創造利益驅動機制。對低產農田、山區和沙區的旱田、撂荒的土地和農業種植效益不佳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商品林,包括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經濟果木林、竹藤、花卉、藥材等,變“四旁植樹”為規模造林。實行精耕細作,集約化經營,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生產我國緊缺的產品,使農民收益最大化。

3農村提高林業產業應采取的措施

1)通過立法規范“訂單林業”和“期貨林業”市場要鼓勵、保護和規范農村出現的多種多樣的林場、造林大戶等林業經濟組織,解決公司和企業法人面對千家萬戶難以訂立和履行合同的問題,通過立法規范“訂單林業”和“期貨林業”市場,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2)充分發揮社區農民參與的作用,無論沙區治理、退耕還林,還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林業建設項目,都應在具體實施中舉行聽證會、政務公告等形式,廣泛征求社區農民意見,吸收他們參加制定實施方案和作業方案,充分發揮社區群眾具有鄉土技術、鄉土知識和鄉土樹種選擇等方面的優勢。3)吸引社會資金發展林業,扶持以造林為主的專業戶、中小型林業企業,吸引社會資金發展林業。從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預測看,近50年,以大量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的發展為依托,走農村城市化的道路,更符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應扶持造林專業戶和中小型林業企業,使其很快形成規模。通過人力資本加資金資本加自然力的作用,從小作坊、小工場、小林場、小果園、小桑園、小茶園、小種苗圃和花圃、小藥材園等發展,逐步擴大,這是農村林業產業發展必然的過程。4)大力扶持以林果、花卉為主以及林產品加工大戶、中小型工業企業的發展,一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積極尋求通過稅收、信貸、補貼等市場經濟手段,支持農村用材林、經濟林、非木質林產品、薪炭林、森林旅游、森林綠色食品、養殖業等及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紙品加工、木材加工、人造板產業的發展,使農村產業多元化,農民收入多樣化,降低市場風險。森林培育需要規模經營。對形成規模造林的大戶以及帶動營林發展的制漿造紙業、人造板加工業、竹藤加工業等龍頭企業,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區,加大政府貼息貸款和小額貸款扶持,延長貸款期,讓經營者既承擔融資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又貸得起,還得上。通過政府扶持工業用材林的發展,為減少對天然林的采伐利用創造條件。二是各類林業經營主體應與農業經營主體一樣,享受WTO“綠箱政策”、“黃箱政策”對農業的政府補貼項目。三是鼓勵和引導農民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等方式,進入林業領域經營。四是應給間資本以同外商投資主體同樣優惠的政策,促進林業發展。

4發展林業主要克服的幾項要點

發展林業要克服盲目性和為造林而造林、為體現政績而造林的問題。林業發展的盲目性危害嚴重:一是林業一次性投入大,盲目發展造成的損失大。二是林業經營周期長。一經造林,占用土地時間長,即使是短周期工業原料林也要三五年才能有收獲,一旦失誤,難以補救造成的損失。如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大量發展建筑用材柳杉。幾十年后,建筑用材大幅度減少,而造紙材市場需求量增大,但是柳杉不適宜造紙,只能作為風景林保護起來。三是市場容量有限,盲目發展,會造成產品過剩,價格下降,農民利益受損。前些年發生的砍伐山楂樹、蘋果樹等事件,“果賤傷農”的教訓十分深刻。

作者:王丙財 王興海 單位:內蒙古阿榮旗林業局阿力格亞林場 內蒙古阿榮旗林業局 

參考文獻:

[1]夏長菊.抓林業產業建設促農村經濟發展[J].中國林業,2010,(2):41.

[2]嚴宏生.江蘇:大力發展林業產業——蘇北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J].中國林業產業,2006,(7):19-22.

[3]王世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農村經濟與技術,1998,(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