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時間:2022-09-07 11:01:33
導語:論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按照我國的奮斗目標,我國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脫貧攻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全面小康不僅指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而且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我國針對這一短板,提出精準扶貧的辦法,在逐步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淺析我國精準扶貧之路中的難點,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問題;建議
現如今,精準扶貧在我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旨在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這對我國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將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打下基礎。但是,隨著精準扶貧的開展,其中出現的問題、難題急需相關部門的領導尋求辦法來解決,以待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考核。
1.1無法精確核算貧困戶的收入情況
即使國家規定年平均收入超過4000元的農戶即為非貧戶,但是,在入戶調查時仍無法精確核算貧困戶的收入情況。比如,在核算農戶收入時容易出現重復核算的情況,如農戶甲種植的玉米和喂養的生豬,一般核算家庭收入時都會以玉米的價值加上生豬的價值作為農戶甲的家庭收入情況。但是,種植的玉米用于喂養生豬,也就是說玉米的價值轉化為豬的價值。而在核算收入時,玉米的價值重復核算為家庭收入。
1.2貧困人口的劃分問題
在相關部門的統計中,無法得到準確的農戶收入和支出數據,因此,對貧困人口的劃分存在著巨大的困難。同時,在貧困人口的劃分方面,部分地區存在著中飽私囊、徇私舞弊的現象。目前,對農村中貧困人口的劃分主要采用民主評議的方法,這是當前來說最公平的方法。因此,在劃分貧困的評議會議上,一定要確保人口劃分的公平性、準確性。相關部門的領導及其工作人員一定要恪盡職守,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確保準確幫扶貧困人口。
1.3思想認識問題
一些農戶形成了不以“貧”為恥,反以“貧”為榮的思想觀念。在廣大農村地區,人人哭窮,人人爭當貧困戶,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另外,部分未選上貧困戶的群眾抱怨扶貧不公,甚至一些住著樓房、家里有車的農戶埋怨自己從來沒有享受到政府送來的照顧,修房買車欠下不少賬,自己最貧困而無人幫扶。此外,一些收入較高的村民,為父母爭得貧困戶的名額,將養老送終的責任推給政府。
2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應重視長遠的發展,完善精準幫扶機制,選擇合理的扶貧路徑主要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2.1大力發展產業,形成健全的幫扶機制
發展產業是帶領貧困戶走出困境的最根本辦法,沒有產業發展的扶貧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要根據當地的地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的優勢產業。例如,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齊心村李子產業。齊心村位于柏楊鎮東南方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土地呈弱堿性,十分適合水果李子的種植,在鎮政府的引導下,通過依托村內大戶牽頭,聯合有意愿種植李子的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鑫果專業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不僅是齊心村產業發展的支柱,更為齊心村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春季到來時,成片成片的李子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慕名前來的游客,村內農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面貌日新月異。這離不開村內特色產業的發展。因此,要想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的發展。
2.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
繼續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確保為產業的發展、農民的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促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對脫貧年度村進行驗收時,衡量農戶是否脫貧的幾項標準有是否有干凈衛生沖水式廁所、離公路多少公里、是否有自來水等,這幾項指標集中體現在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因此,應結合本村產業因地制宜建設基礎設施,為老百姓造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2.3組織培訓,提高當地農民的教育水平和相關技術能力
要想脫離貧困,除了營造良好的外在扶貧條件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教育,提高受助者的自主脫貧能力及貧困戶的內在素質。讓更多的人有學習的機會,提高全民素質,通過教育脫貧、知識興村、培養人才,推動教育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實現教育和產業的一體化對接,達到扶貧目的。
3如何做到精準扶貧
3.1構建精準識別機制,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識別能力
精準扶貧要凸顯“精”和“準”兩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確保幫扶人員確實需要政府部門的幫助,堅決避免出現魚目混珠的情況。因此,要堅持公平、公開的原則,根據相關人員的反映,實地調查走訪,深入基層,確保扶貧的精確性。其次,一旦確定相關貧困人口,第一時間向社會公開相關人員名單,通過農村的基層民主,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3.2完善精準幫扶機制
精準幫扶作為精準扶貧的中間環節,是決定扶貧成效的關鍵環節,實現扶貧措施的創新化。對于幫扶者應合理分配,因地制宜,因環而異。充分合理利用幫扶者本身的資源及知識對各貧困村、貧困戶進行幫扶。同時,在扶貧過程中要明確幫扶過程痕跡化管理,做到有根可尋。更重要的是對貧困戶“授之以漁”,對貧困戶進行思想教育、指導技術,促使其提升自主脫貧的能力,避免直接物質上的幫助。另外,在幫扶過程中還要對貧困戶進行政策宣傳,讓中央政策深入人心。
3.3健全精準驗收機制
在對精準扶貧進行驗收考察時,上級部門應做到對幫扶者進行了解,要求其敘述這一年或者幾年內為貧困戶做過的事情,并提供相應的影像資料。對貧困戶進行驗收時,要充分體現出幫扶前后的明顯變化,結合貧困戶當前的綜合能力確定是否達到脫貧標準。最后對脫貧的貧困戶公示一周,一周內村民無異議,脫貧農戶無異議后,宣布脫貧。
作者:余鴻猷 單位:利川市柏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