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投融資模式研究
時間:2022-10-02 03:01:33
導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投融資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分析房山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特征、投融資特點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十三五”期間開發性金融服務的指導思想與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提出了開發性金融支持的產業功能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重點產業等領域的投融資發展模式,以期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關鍵詞]開發性金融;農業農村;投融資模式
1房山區農業農村經濟總體特征
房山區位于北京西南部,是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約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二。房山是北京的農業著名的“林果之鄉”和“旅游勝地”。在農業方面,房山近年來農業機械化水平呈現穩中發展的趨勢,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設施農業顯著增長。房山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東西高中部低的“U”字型,土地利用類型、地形因素、鄉鎮中心的輻射作用與交通設施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顯著。
2房山區投融資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2.1地方財政收入規模有限,財政投資能力較弱
“十二五”期間,房山區財政收入不斷增長,整體呈現出波動上升的態勢。2011年,全區財政收入117.46億元,到2014年已經上升到135.21億元,年平均增長4.8%。2012年,2014年房山財政收入比前一年有所下降,721水災、土地交易市場的萎縮是導致房山財政收入下降的原因。在財政收入的結構中,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占比高達65%以上,成為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從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來看,2011~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增長速度為9.43%,遠高于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68%的增長速度。
2.2融資方式單一,金融創新動力不足
房山區以銀行信貸為主要融資來源,融資方式比較單一,社會融資體系不完善。“十二五”期間,房山區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創新。張坊鎮是PPP模式的成功案例,通過吸引華夏幸福社會資本形成新的創新模式。但是在金融創新方面,包括在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農村金融等方面創新動力不足,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金進入融資渠道的難度相對較大,融資成本較高。
2.3投融資服務體系功能完善程度有待提升,功能區建設資金缺口大
創新型金融產品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相匹配。房山區建設資金大多來源于財政資金,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在資金需求規模增大的同時難以匹配滿足。五大功能區是房山“十二五”實現“一區一城”的重要支撐。以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產業為例,2012年計劃投資總額為60億元,當時資金缺口為13.98億元。隨著“十三五”期間,功能區和重點項目的推進會不斷加速,資金需求會不斷增加,僅僅依靠財政資金,是難以實現房山區“十三五”的發展目標的。
3開發性金融服務的指導思想與房山“十三五”農業農村工作重點
3.1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面建設“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要求,加快完善創新房山區投融資體系,發揮開發性金融在產業、基礎設施等經濟建設中的支持作用,通過投融資改革和融資方式的創新,支持房山區產業發展、功能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推動房山區向“生態休閑文化名區、中關村南部創新城、京保石發展軸橋頭堡”的目標邁進。
3.2房山“十三五”農業農村工作重點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大力培育現代農業品牌,做響“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塊牌子。提質增效傳統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推進特色種植、民俗旅游、鄉村休閑、紅酒莊園等項目建設。協調推進農業重點項目,提速北京農業生態谷建設。強化生態倒逼產業轉型機制,探索生態產業化新路徑,有序開發山、水、林、湖等生態資源,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二是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抓住房山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的有利契機,推進“大項目帶動小城鎮”發展模式,主動協調有關鄉鎮,抓好統籌城鄉新型城鎮化良鄉財務•金融示范區、青龍湖國際生態文化創新區、西潞街道“北五村”改造等新型農村城市化項目的實施。積極探索農村轉型發展模式,總結推廣黃山店等村轉型發展經驗,推進美麗鄉村和智慧鄉村建設。三是協調推進全域生態化。加強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設計,依托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百花山國家公園、琉璃河濕地公園等園區建設,主動聯系毗鄰河北省有關縣市,攜手建設環首都生態圈西南綠色屏障。加大“四季房山•大美田園”品牌建設力度,加強山水林田園一體化設計,推進景觀農業、安全美麗農田和生態綠化、河道治理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山、水、林、田、園與城市和諧相融的生態空間,提升綠色生態新房山品牌吸引力。
4開發性金融支持重點領域的投融資模式分析
4.1產業功能區投融資模式分析
在房山六大產業功能區中,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是與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重點功能區。從產業園區的規劃發展方向來看,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依托北京新機場的臨空優勢,積極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農業科研機構和從事農副產品貿易的管理機構、品牌營運中心等非倉儲物流業態環節入駐,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打造建設以生態為引領,集高端農產品加工、高端綠色種植示范、農業研發和創新、國際農業總部以及國際農業交流為一體的、聚集國內外農業高科技人才、田園牧歌式的、集一二三產相融合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是央企與地方合作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模式創新。從融資需求來看,包括部分土地征地拆遷、部分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片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及園區功能載體、產業項目投資等。“十三五”期間,生態谷功能區中的依托新機場的臨空產業發展區是重點建設的項目。臨空產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基地建設也是需要大量資金。園區的土地一級開發由房山區和中糧共同出資成立的北京中源糧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在農業產業化發展及農民回遷房建設中,積極爭取國家、北京市相關政策性補貼,以及相關社會資金導入。對于產業化項目,由中糧集團及相關實體企業、其他投資入駐企業以企業為主體進行社會化融資。園區基礎設施一方面申請政府財政資金(財政撥款、財政貸款、轉移支付的土地出讓收入或收益),一方面可以采取PPP模式或者BT,引入社會資本,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
4.2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投融資分析
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保育是開發性金融的重點投資領域。房山區在“十三五”期間,打通南北聯系,積極推進山區路網建設。加強山區鄉鎮之間、山區與平原地區間的交通聯系,解決山區“斷頭路”問題,重點建設勝南路、108國道與京昆高速連接線(石水路)、大堂路等道路,拓寬改造良三路、良坨路、閻河路等道路工程。加強旅游通道建設。實施云居寺路改擴建、京昆高速與張涿高速連接線、淶寶路應急避險工程等,加強山區旅游環線建設,帶動全區旅游業發展。在生態環保領域,重點進行琉璃河濕地公園、長溝濕地公園等大尺度濕地恢復和建設的生態修復和治理、永定河、拒馬河、大石河、小清河等主要河流廊道建設;青龍湖、史家營、大石窩等鄉鎮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北部108國道百里彩帶風景廊道、京昆旅游交通廊道、拒馬河綠色生態廊道等工程。根據交通項目的經營使用屬性,實施差別化的投融資策略,積極爭取中央、市級財政支持,擴大社會資本參與,減少區域財政的壓力。生態環境領域投入以政府財政預算投入和社會投資共同完成。對于生態環境整治、污染防治工程等關鍵領域,可以采用BOT、BT、PPP等模式,結合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提升政府資金的杠桿效應。對于山區的生態保護,結合林權制度改革,以經營使用權出讓為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林業建設。
4.3產業培育發展投融資模式
4.3.1文化旅游產業。文化旅游產業主要依托房山山區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是房山區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抓住國家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契機,突出現代生態休閑新城的建設,以高品質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為依托,以大項目帶動為基石,以北京源•文化旅游區為重點,以打造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為目標,探索以旅游弘揚文化、以科技支撐文化、以文化反哺旅游、以旅游帶動科技的深度、螺旋式融合路徑,重點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著力推動房山區文化創意和旅游融合發展,拓展文化旅游新空間。圍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融資需求主要體現在:青龍湖國際紅酒城、西周燕都遺址公園、云居寺文化景區、北京文化硅谷、周口店世界文化傳承示范區、百草畔紅歌源旅游等項目;蒲洼、周口店、大石窩、張坊、長溝、南窖、大安山、佛子莊、十渡、青龍湖、閻村、史家營、霞云嶺、城關、韓村河、河北等16個鄉鎮的16條溝域經濟示范建設項目;旅游整體營銷。建立健全文化與金融對接工作機制,建立明確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項目,條塊結合進行項目分解,統籌編制行業投融資實施方案。國家級及市級融資渠道:結合山區專項、生態建設等國家相關政策,山區環境改善的基礎設施部分爭取國家級、市級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專項資金。圍繞重點產業項目,積極爭取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基金等支持。區級融資渠道: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建立區級的“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基金,加大與上級財政資金的配套和對社會資本投資引導力度。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景區投資建設,整合區內旅游資源,進行項目組合,組建資產經營型區級文化旅游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增強直接融資能力。
4.3.2現代農業。以服務首都為出發點,以做精產業、富裕農孫莉:開發性金融支持房山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投融資模式研究民為落腳點,立足房山,服務京津冀,以品種優良化、方式生態化、經營產業化、質量安全化、品牌高端化、布局合理化、服務體系化為目標,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高效節水農業,圍繞“菜籃子工程”、現代種業和休閑農業等主要業態,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型。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特色農業。圍繞設施農業建設、休閑觀光業培育、溝域經濟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生態養殖、配套服務功能設施建設經營等,房山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融資體現在多個層次:農業灌溉等技術設施建設的一次性固定資產投入資金需求;農業經營過程中的流動性資金需求;農業經營的保險需求;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投資等。“十三五”時期,房山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點項目主要有: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國際紅酒城等重點項目,小麥籽種繁育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婁子水紅酒莊園、張坊鎮葡萄酒文化旅游區建設。現代農業融資一是以堅持推進農業產業化、企業化為基礎,加強融資主體建設,在探索完善農業合作社融資模式基礎上,重點是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增強農業企業融資能力;優先支持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合作社的企業化發展;按照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模式,積極引入旅游相關企業,進行綜合開發。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和市涉農資金,圍繞土地流轉、設施建設等積極申請資金支持,探索通過投資平臺統籌投入,實現國家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的組合投入。三是積極吸引以中糧集團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企業依靠自身的融資渠道進行多元化投資,對相關企業多元化、多業態發展給予規劃、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四是積極對接國家政策,探索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林權及流轉、宅基地置換流轉等制度創新,推進農村物權的改革,激活農村靜態資產。
[參考文獻]
[1]胡懷邦.以開發性金融助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N].人民日報,2015-11-05(013).
[2]盧漢文,池勇,武靖人,等.新形勢下開發性金融的戰略作用研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5,3(03):5-12.
[3]陳元.開發性金融與中國城市化發展[J].經濟研究,2010,45(07):4-14.
[4]李雅箐,李小娟,王彥兵.北京市房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1,13(03):391-400.
作者:孫莉 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