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1-08 11:11:41
導語:農村小學教學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農村小學教育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與城市還存在明顯差距,農村家庭教育缺位,教學基礎薄弱,教學模式單一,教師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要解決這些突出的矛盾,要努力提升教師素質,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加強對家長的教育與溝通,合理促進素質教育,為今后學生的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教學;能力;對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小學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教學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軟件硬件設施也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由于受地域及環境因素的制約,與城市相比,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小學教育的好壞,對學生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身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結合農村小學教學實際,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嘗試性地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與改進措施。
一、農村小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基礎薄弱。一方面,很多農村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教學基礎還很薄弱,仍然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教室里聽,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管理等方面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隨著農村適齡兒童入學量日漸減少,原來的教學資源利用率越來越不足,無法達到既定的要求,使得很多教學環節無法正常開展。還有,農村學生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相較于城市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在課外讀物、手工制作、綜合能力的提升方面還有所欠缺,不利于學習基礎的鞏固提高。(二)教學模式單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先對課文進行分析,備好教案,然后再在課堂上傳授,往往是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向灌輸知識,學生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所學知識不求甚解,只知死記硬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三)教師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完全依賴課本,沒有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學生看見的只是沒有情感的文字和圖像。還有些教師完全靠板書向學生傳授知識,不會制作多媒體課件,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四)農村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很多農村家長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學生多由祖輩代管,或溺愛有加,或放任過度,導致本應由父母承擔的教育責任缺位。尤其是偏遠農村,各方面的起步相對較晚,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與學生互動的思想意識較淡,將學生的成長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同時,部分家長對子女的全面教育支持不夠,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人監管督促,家長不了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
二、思考及對策
(一)努力提升教師素質。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教學素養和本領,才能更好地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要加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為主要內容,致力于教師能力的提升,使教師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強化農村教師各類學科培訓,開闊教學視野,針對不同層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要。此外,教師還要認真研讀課本,注重細節,深挖教材,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將黑板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給予學生生動形象的教學和真實的情感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啟發學生的思維。(二)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是影響學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一節好的課堂教學活動會讓學生熱情洋溢,精神飽滿,收獲滿滿。教師要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圍繞重點、難點,充分關注學生的表現,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自己去發現、判斷、比較、學習、理解、應用,充分展示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要善于溝通教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到信息,提出問題,并且主動去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是調動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教師要注意把握有利時機,在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處設置提問,起到點撥學生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三)建立城鄉之間合作機制。由于農村的特殊地理環境,受到經濟、社會、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城鄉之間的教育交流應該達到雙向主動。市里的專家、名師可組團到農村學校講學、指導,或提供一些必備的基本教學設備,農村學校的骨干教師也可以到城里學校學習、培訓,形成城鄉之間資源共享和交流的長效機制。(四)加強對家長的教育與溝通。素質教育應該是父母與學校有效結合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校應該定期經常開家長會或進行家訪,讓家長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日常表現。還可通過開辦家長學校的方式,教父母如何了解、關心和教育子女,主動為家長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辦法,要適時矯正家長教育的偏差,督促家長以身作則,不給學生帶來不良社會風氣,同時加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間的溝通,合理促進素質教育。同時,要盡可能創辦好興趣愛好組,學校要積極引導和發展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的愛好和特長能與學校創辦的興趣小組相適應發展,為今后學生的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適當的舉辦適合小學生特點的動手動腦活動,開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能力,活躍他們的思想,上下都關心支持學校,共同創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周影,石井文.先進理念引領管理步伐,情感激勵帶動業務水平———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現狀思考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2]羅玉泉.農村小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J].科學咨詢,2009(4).
作者:保壯年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花寨鄉中心學校
- 上一篇:農村小學學科教學論文
- 下一篇:鄉村振興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