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農業發展現狀及思考

時間:2022-11-05 11:53:10

導語:探究農業發展現狀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農業發展現狀及思考

摘要:當前,唐河縣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較快,但農業現代化仍較為滯后,面臨著生產成本持續走高、合作化組織形式松散、產業化水平落后、農民種糧積極性低等不可回避的制約因素。如何推動現代農業進一步發展,實現唐河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挺進,成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唐河縣;農業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1唐河縣農業的基礎條件

唐河縣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部。全縣總人口147萬,幅員面積2512km2,物阜民豐,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素有“唐河熟,豫南足”之美譽。境內四季分明,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15.2℃,無霜期233d,年降水量910mm左右,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和栽培。全縣耕地面積16.347萬hm2,常年糧食作物復種面積達23.333萬hm2左右,小麥生產歷來在全省成熟早、產量大,有“中原第一鐮”和“中原糧倉”之稱。目前,已在全縣建立了小麥、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各15個,規劃建立了1.087萬hm2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示范區。2018年,全縣糧食總產實現十三連增,并成功承辦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創建啟動儀式和中國農機產業高峰論壇。

2唐河縣農業的發展現狀

2.1農民種糧收益偏低

農民多而不富、農業大而不強、農村廣而不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唐河農村的發展。2016年唐河縣糧食總產達到156.02萬t,連續10年突破100萬t,盡管全縣已經取得糧食生產“十三連增”,但財政資金緊張狀況未得到改善,每年都有30多億的財政支出,嚴重依賴于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獎勵補助資金。糧食生產越多,經濟越落后,讓唐河陷入“農業大縣、工業小縣、經濟弱縣”的局面。

2.2特色產業小而分散

近年來,唐河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先后培育出了辣椒、紅薯、花生、蓮藕、食用菌、唐梔子、杭白菊、艾草等一大批特色產業。但全縣特色產業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特色農業發展呈現粗放經營狀態,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缺乏當前和長遠整體發展規劃。同時,鄉鎮之間特色產業發展還不平衡,部分鄉鎮特色產業優勢不明顯、不突出,主導產業布局小而集約化程度低,規模效益不明顯。全縣在特色農業生產上“重數量、輕管理、輕投入”的現象比較突出,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于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2.3產業化水平總體較低

2.3.1規模化經營水平較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營仍然是全縣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農產品加工業落后,集約化程度不高。大多農產品基本停留在賣原料和初級加工狀態,產業鏈不長,競爭力不強,不能進行深加工和系列開發,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2.3.2工業化程度低,對農業反哺能力有限。縣內缺乏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干企業,現有企業加工轉化能力相對有限。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上規模、有檔次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抵御市場風險。

2.4農產品電商火熱但粗放

目前,唐河農產品網上交易量迅猛增長,但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尚屬初期,商業模式大多較為粗放。一方面,品牌意識不強。農產品電商的產業鏈長,要求可追溯、規范化,農產品重量大小、質量、品控都要標準化。大部分種養戶都不同程度缺乏長遠意識和品牌眼光,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生產,農產品未能精心打造、包裝和宣傳,生產和采購環節沒有嚴苛的質量監管,難以實現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化等,現有農產品“叫的響、拿得出”的品牌較少,市場競爭力不強。另一方面,物流冷鏈不健全。農村物流落后,實力不強,難以有效組織農產品外銷,特別是生鮮電商,普遍面臨物流、冷鏈的短板。

3唐河縣農業的發展方向

3.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3.1.1穩定種糧面積。唐河縣現有耕地16.333萬hm2,按照畝產噸糧的標準,規劃打造高標準糧田11.733萬hm2,完善附屬設施配套功能建設,切實達到旱能澆、澇能排、逆能抗、功能設施齊全完善的標準,全部建成后,唐河縣年可保障糧食總產達176萬t以上,確保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地位。

3.1.2調整產業結構。目前,國家已放開玉米價格,結束玉米收儲政策,把花生等油料作物作為糧食管理的一部分,下一步需要調整種植結構,采取小麥、花生等輪作模式,2017年爭取花生種植面積突破6.667萬hm2,既保證糧食安全,又提高群眾收益。同時,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形成“專家+實驗示范基地+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技推廣機制,推廣引導優質糧食新品種的大面積種植。

3.1.3發展多業態產業。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抓典型、培育多業態的農業產業,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智慧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圍繞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通過開發農旅綜合體、觀光體驗農業示范園等助推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引領全縣農業產業朝多功能性方向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2壯大經濟合作組織發揮引領作用

3.2.1鼓勵廣大農戶尤其是種養大戶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農民以生產資料(主要以土地經營權、大中型農機具、生產運輸工具等)、技術、資金、專利等入股形式加入。出臺合作社考評獎勵辦法,實行項目引導,發揮合作社引領作用,為分散經營的農戶提供技術培訓、優良品種推廣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充分帶動分散經營的農戶融入市場,掌握市場話語權,利用糧油倍增計劃,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3.2.2積極扶持農業行業協會建設。農業行業協會是產、供、銷綜合性全程服務組織,掌握行業內的供求信息,既有能力進行集體采購,防止違禁農藥、劣質化肥的流入使用,更有能力甄別市場、價格、技術等信息,協調產銷矛盾,避免無序競爭,為大規模發展有機特色產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能夠有效地協助行政機構傳達各級政府的方針政策,起好信息集散的作用,為會員和農戶提供獲得最佳效益的機會。因此要利用項目傾斜的辦法,在資金、技術、信息、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大對農業行業協會的扶持力度,將各鄉鎮分散的特色產業集中起來,實現一個協會帶動一個產業,進而推動一個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3.3打造特色農產品包裝提升品牌形象

3.3.1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傳統特色產業。對獨具唐河特色和地理標志的唐梔子、唐半夏、唐酥梨、唐河冬棗、祁儀黃酒、桐河桐蛋等農產品,通過技術工藝改造,提高產品檔次,統一商標,嚴格食品安全認證,適應市場潮流,壯大產業規模,使傳統特色產業變為優勢產業。

3.3.2以基地促產業,不斷推新特色農產品。根據各鄉鎮地方優勢,扶持建立一批紅薯、小辣椒、煙葉、油料、花木、艾草等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在規劃、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直接指導,配套完備的倉儲物流及冷鏈體系。基地要以農業龍頭企業為引擎,以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體,吸納農戶入股加入,實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推進唐河農產品精深加工。3.3.3以品牌活市場,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在農產品銷售上,大膽創新,利用唐河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的優勢,強化市場營銷觀念,善于運用電視廣告宣傳、農業信息網絡以及組織產品供銷會等現代營銷手段,繼續包裝出“紅薯哥”、“木耳弟”等類似營銷熱詞,在線上、線下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品質宣傳,樹立品牌,爭創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和知名度高的名牌農產品。

3.4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

用新型工業化的理念引領農業,通過項目扶持、招商引資、辦點示范等辦法,積極培植壯大龍頭企業,加速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唐河產業資源優勢明顯,僅花生種植面積就達到4.667萬hm2,2017年突破6.667萬hm2。要依托區域優勢,堅持“走出去”和大膽“引進來”,重點招引帶動作用大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捆綁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管理、新工藝設備,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曹氏•百川面業、中原辣椒城為點范,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向產業鏈條高端發展。實現龍頭企業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的經營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全面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

作者:郭茂倩 單位:唐河縣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