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發展下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9-10 08:39:42
導語:現代農業發展下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分析國家及區域農業發展戰略對涉農高職人才的需求,從完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的視角,以廣東涉農高職K學院為個案探究涉農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發現職教體系尚需完善,協同創新有待深化。提出創造條件,延伸職教體系鏈條;借助平臺,校企所協深度融合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農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一、戰略需求
報告強調“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2018年2月,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文件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振興鄉村發展,精準扶貧等國家及區域農業發展戰略為涉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勾勒了明晰的輪廓,就是要求培養具有熱愛“三農”情懷,能夠利用現代化手段,助力農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踐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用結合”的高職改革發展之路,主動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區域產業體系發展變化,不斷探索校地、校企、校所、校協協同創新,不斷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通過中高職三二對接、本專對接、現代學徒制、自主招生等職業體系的構建,實現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形成緊密型的校校、校企合作關系,培養符合新形式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二、個案探究
K職業學院是一所擁有30多年辦學歷史的職業院校,是廣東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建設單位。學院以農業為特色、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發展成為一所農科優勢突出、生物特色鮮明、行業影響顯著的綜合性高職院校。K學院充分發揮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引領作用,發揮中等職業學校、企業、科研院所等的協同育人作用,促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的相互銜接,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K高職院校先后開展了中高職三二對接試點、高職與本科對接試點、現代學徒制試點以及自主招生試點。在構建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課程及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實踐實訓等方面協同創新育人與探索。1.探索高職與本科對接改革。為了多渠道培養應用型人才,構建從初級到高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完整培養鏈條,適應廣東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示范省,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與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學院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自2016年繼續獲批與核心協同單位S學院英東生命科學學院開展本專三二對接試點,隨后,畜牧獸醫專業和園藝專業分別與Z學院開展本專三二對接試點獲批,此舉提高了高職教育對考生的吸引力,提升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對接專業協同制訂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建設標準等,解決了傳統的“專升本”普遍存在的專科和本科教學內容脫節問題,做到了專本人才培養的貫通。2.健全中高職三二對接改革。學院畜牧獸醫、園藝技術、園林技術3個專業于2012年即分別與H農業學校、G農業學校、L學校開展中高職三二對接試點工作,并于2014年開始開展轉段考核。在此基礎上,2016年學院與M學校實施了一體化對接的試點,三二對接試點專業增加到12個,分別是畜牧獸醫、園林工程技術、商檢技術等專業。試點專業均與中職學校開展了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建設,逐步開展課程及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實踐實訓基地、項目申報等方面共建共享的建設。畜牧獸醫專業與H農業學校聯合申報了省教育研究院項目“畜牧獸醫中高職三二對接人才培養一體化建設”。實踐證明,通過實施中高職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打通了中職學生進一步求學深造的通道,利于培養中職學校學生的學風;對高職教育來說,中職學生有更好的專業基礎,更明確的專業定位,利于提高就業的對口率,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初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育人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機制。3.開展現代學徒制改革。為有效地整合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內涵,使職業教育和企業行業在人才培養上“雙主體”協同育人,進一步提升涉農高職院校對廣東農業發展的貢獻度。自2016年,學院和上市公司、國家農業龍頭企業量身打造3年學制的畜牧獸醫現代學徒制班。溫氏現代學徒制班30名學員全部完成注冊,正式成為學院現代學徒班學員,并依據高中、職高及中專學歷均獲得開陽養豬公司不同程度的資助。學院按照現代學徒制“四個雙”的要求開展試點工作,采取“送教上門”和“學員到校”相結合的形式,既保證學校的教學任務得到落實,又做到學員能完成崗位工作并在崗位上接受企業的指導。至2018年,學院已經有4年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專業從1個發展到2個,參與試點企業有3家。初步形成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創新校企雙方招生、招工、教學管理、員工管理等模式。形成基本完善的學徒培養的教學文件、管理制度和相關標準。學院教務處聯合招就辦、人事處和督導示范辦新制定了《Z學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日常教學管理暫行辦法》、《Z學院現代學徒制校企聯合招生管理辦法(試行)》、《Z學院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教師管理辦法》、《Z學院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督導管理辦法》等現代學徒制等相關制度。針對學徒制學生進行密切跟蹤管理與考核。2016年,在教育廳的要求下開展了自查工作,并獲得省廳認可,獲得合格。4.開展自主招生改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積極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選拔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特殊才能的高中生和中職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學院開展普通高中應、往屆畢業生的常規模式自主招生試點工作,不拘一格選人才,努力實現建設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學院自2015年以來開展了普通高中應、往屆畢業生的常規模式自主招生試點工作,三年來自主招生試點專業達到12個,共錄取學生1436人,報到率為92.35%。不唯分數論,能夠使一些綜合素質好、學習目的明確、專業認知度高的考生脫穎而出,為選拔人才拓寬了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辦學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是社會檢驗學校辦學水平和專業特色的標尺。
三、問題及原因
1.職教體系尚需完善。第一,職教“立交橋”建設的形式有待多元化。廣東省除了繼續完善中職與高職三二對接、本科與高職“3+2”、“4+0”對接、現代學徒制以及五年一貫制等形式外,鑒于中高職三二對接考錄分離帶來的生源流失、報到率低的問題,嘗試探索中高職對接“2+2+1”等形式。此外,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還要不斷探索“互聯網+農業產業鏈”、新型農民培訓等多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形式。第二,職教“立交橋”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尚未成熟,需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探索中職與高職、本科與高職對接、五年一貫制、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第三,轉段選拔考核形式有待進一步多元化,免試入學的政策有待進一步放寬,獲得省級技能大賽或者國家技能大賽獎項的學生可以免試入學等。第四,廣東省高職涉農類專業學生未實行學費減免,降低中職學生繼續深造的動力,影響中高職大力對接的實施。2.協同創新有待深化。第一,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缺少法律和制度保障,缺少必要的空間、載體,有待深度融合。第二,學校部分教師的主動性和服務產業能力有待加強。第三,部分企業方面對校企協同育人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影響校企協同創新的廣度與深度,迫切需要學院與行業企業共同探尋互惠共贏路徑與方式。
四、對策與展望
1.創造條件,延伸職教體系鏈條。深入探索高職和應用型本科對接、高職與中職對接的體制機制,拓展現代學徒制的專業實施領域。縱向上,實現向下帶動中等職業教育、向上延伸到應用性本科高等教育;橫向上,實現與行業企業的“雙元育人”;形式上,不斷探索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類型教育相互聯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縱橫互通、溝通順暢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創業就業與深造相互交叉、靈活分流的全方位、多路徑的職業教育“立交橋”,推動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與科學發展。2.借助平臺,加強校企所協深度融合。繼續推進省級農業示范職教集團、省級協同育人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深化農業職教集團作為校企合作平臺、協同育人平臺的內涵職能,拓展農業職教集團的服務外延,通過集團成員與專業產學研用委員會相互兼職,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實訓建設等方面實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進一步的支持,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小璜.現代職教體系試點:著眼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質量保障——以常州市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4(11).
[2]祝成林.浙江省中高職課程銜接制度變遷與實踐探索——基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要教育政策分析[J].職教論壇,2013(5).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孫洪鳳 單位: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內科護理試卷講評課體會
- 下一篇:農業經濟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