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02 03:52:20

導語: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

摘要:為了全面掌握我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情況,切實做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好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導作用,廣大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積極開展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依然存在機制不順、推廣經費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

1我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

機構隊伍建設情況。我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由各州(市)、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蔬菜技術推廣中心(站)、菜籃子辦公室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構成。此次調查共42個機構,包括省級單位1個,州(市)級單位7,縣級單位34個,其中蔬菜推廣中心(站)9個。全省在人員構成上,專業技術人員766人。在技術職稱構成上,推廣研究員22人,高級農藝師115人,農藝師385人,助理農藝師222人。各縣農技推廣中心基本都有自己的辦公場地,湟源縣蔬菜技術推廣站、互助縣蔬菜推廣中心目前借用辦公場地。

2農技推廣的效益

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緊緊圍繞全省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業科技創新穩步有序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科技進步。各地基層農技推廣部門通過開展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多種方式,在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防治植物病蟲害、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成效顯著。通過引進推廣馬鈴薯全膜雙壟栽培技術,全省馬鈴薯產量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間,共有61項科技成果,11項農牧漁業豐收獎,15項省級科技獎。基層農技推廣部門積極指導建立農民合作組織,通過適度規模經營和科學種植,實現專業化生產、集約化投入、規模化生產,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通過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等先進實用技術,促進了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大規模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集成創新和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顯著降低了農藥用量,通過幫助農民改變農產品銷售方式和盈利方式,使生態農產品的價值通過市場得以充分實現,促進了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和農民科技素質。

3存在的問題

3.1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失靈

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隸屬關系由原來的縣管或縣鄉雙重管理改變為鄉鎮管理,人、財、物(“三權”)下放到鄉鎮政府,導致大量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民政、土地、計生、文秘等行政方面工作,造成鄉鎮農技隊伍不穩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隨之削弱,服務網絡也隨之中斷。機構改革沒有適應基層的需要,農技推廣體系斷層,體系運行不夠順暢,出現“網破、線斷、人散”的局面。此外,由于管理職責不清,絕大多數鄉鎮農技推廣機構還存在管理缺位、各行其是、混崗混編、在編不在崗的現象。部分人事部門、鄉鎮政府對農業工作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隨意安排非農業專業人員進入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工作,這些人員多數不具備從事技術業務的資格和能力,非專業技術人員大量擠占編制。

3.2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緊缺,現有人員能力亟待提高

農技推廣人員不足,人才緊缺,現有人員整體素質較低是目前全省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縣反映十余年不曾有新人進入農技推廣隊伍,農業推廣業務專業人員斷層,部分農技骨干長期沒有機會參見培訓,知識老化,思路不寬,只懂糧油作物生產,缺少具有特色作物、專業新技術、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及營銷示范推廣技能的科技人員,缺乏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復合型、綜合性的農業科技人才。

3.3經費不足,創新手段落后

新技術推廣需要一定的資金扶持,例如溫室微型機械、溫室太陽能利用技術、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投入較大數額的資金,農戶和種植基地因缺乏資金扶持不能自行引進上述技術。部分新技術引進比較復雜,制約了推廣應用。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有機生態無土基質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對農戶和種植基地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因經費短缺,不能及時有效進行培訓,制約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創新設施手段落后表現在農業科研無基地,農業項目無處落實,部分農業科技人員知識老化,實驗儀器陳舊或配置不全,導致了對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技術升級產生重大帶動作用的科技項目無法實施,關鍵性技術無力攻克,因而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數量不足,成果檔次不高,應用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偏低,不能有效地帶動和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

4建議

4.1理順體制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精神,對鄉鎮農技站的管理,應規范到縣鄉共管、以縣管為主的管理體制上來。重點強化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加強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改變目前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由鄉鎮政府管理的體制,逐步過渡到綜合建站、農技專業人員隸屬縣級管理的新體制。保持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相對獨立性,以保證其高效履行職責。鄉鎮政府不再隨意安排和調用專職從事農技推廣服務的工作人員從事與農技推廣無關的工作,確保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人員一心撲在農技推廣服務上,挖掘他們推廣農業技術的內在潛力。

4.2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切實解決混崗問題。將在編不在崗的專業農技人員重新調整到農技崗位,切實改變鄉鎮專業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人員缺少的局面。二是要盡快補充新鮮血液。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人員老化的現象,人事、農業等部門需要拿出專門計劃,分年從農業院校畢業生中招考一批優秀畢業生,充實到基層農技隊伍中,切實改善基層農技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提高基層農技隊伍的活力。三要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訓。每年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選送部分技術骨干進修。鼓勵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并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成果作為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切實提高業務素質,為更好地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四要建立科學的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對農技人員的考核力度,明確考核內容、考核指標,把考評結果與人員的職評、職聘等掛鉤,充分調動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五要切實落實基層農技人員的各項待遇。尤其職稱晉升方面政策要向其傾斜,基層人員沒有承擔科研項目的機會,從事的是常規的農技服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所以在評定職稱時要充分考慮基層工作人員的基層一線服務年限,另外,基層人員直接接觸各類有毒有害農藥,但是一直以來未能享受相應的崗位補貼,應該盡快落實。

4.3創新機制

構建以農技推廣為主體,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為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的“三位一體”新型基層農技推廣模式。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現場指導,開展主體培訓,指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組織建立“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記載生產檔案,開展標準化生產。構建“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大力培養農村科技示范戶,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戶等鄉土人才對農業科技的“傳、幫、帶”作用,把農技推廣組織體系不斷向村級基層組織延伸,不斷健全農技推廣的組織體系。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的代謝機制。通過制定政策嚴格控制非專業技術人員的調入,鼓勵農技推廣單位騰崗吸引優秀專業技術人員,推行專業技術人員競爭上崗,形成農技推廣單位人員優化代謝機制,激發專業技術人員的活力,提升農技推廣單位的競爭力。完善農技推廣單位的管理機制。通過建立健全適合農技推廣單位人員特點的選拔任用、激勵、監督機制,大力推進素質建設和能力建設,使農技推廣單位人員的合理搭配,形成科學的配套體系。

作者:秦建芳 單位: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