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唐納噴泉景觀理念設計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2 11:43:00

導語:剖析唐納噴泉景觀理念設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唐納噴泉景觀理念設計研究論文

摘要介紹了美國當代風景園林設計大師彼得?沃克的經典代表作品唐納噴泉,解讀大地藝術、極簡主義在該作品中的融合與體現,并對作品中功能與藝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唐納噴泉;彼得?沃克;景觀設計

由美國著名風景園林設計大師彼得?沃克(PeterWalker)設計的唐納噴泉(TannerFountain),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校園內,于1984年建成,這件融合了極簡主義、大地藝術,并有強烈的彼得?沃克設計風格的作品,雖歷經20多年的歲月消磨,其簡潔現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濃重的原始氣息、神秘的氛圍,依然散發著迷人的藝術氣息,被奉為極簡主義景觀設計的經典之作,并在2008年獲得了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頒發的地標獎(LandmarkAward)。ASLA專業獎項評委會評論:作為風景園林師創作公共雕塑的早期典范作品之一,該作品開創了職業的先河,并在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同時,保留了設計者的全部原創思想。這個設計易于大眾親近,以一種非傳統的形式表現噴泉景觀,并呈現出四季的變化。它已深深扎根于人們的記憶之中[1]。

1作品簡介

唐納噴泉位于哈佛大學校園內科學中心前的一個步行道交叉路口,由159塊天然石塊不規則排列而成的1個直徑18m的圓形石陣及中心的霧噴泉組成。整個石陣位于瀝青路和草地的交接處,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這些石塊就像是慢慢地順勢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樣,在綠草間大樹下延伸,自然融合得就像是從環境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每塊石頭大約長120cm、寬60cm、高60cm,其地上部分大約高40cm,正好可以被用作石桌(坐在草地上)或石椅。

在設計之初,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伯克指出,許多校園的噴泉由于水池滲漏等令人頭疼的維修問題而最終不得不改造成了綠地,他期望沃克能夠提出一個解決以上這些難題的噴泉方案。唐納噴泉的設計構思對傳統的噴泉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彼得?沃克沒有采用噴泉水池這一傳統慣用的組合形式,而是去掉水池,通過合理的豎向設計解決排水問題,從而使唐納噴泉在形式上能夠更加靈活自由,這一噴泉通過形式的創新,成功地轉變了人們對噴泉的傳統認識。

石陣中心的霧噴泉由呈圓形布置在石陣中心區域的32個噴頭組成,石陣中央的霧狀噴泉噴出的水霧形成漂浮在石間的霧靄。噴泉所形成的景象會隨著季節和時間而變化,春、夏、秋三季,噴頭會定時噴灑出陣陣霧氣,并且懸浮在石陣中心區域;而冬季由科學中心集中供熱系統提供蒸汽,石陣中心會有微熱的蒸汽盤旋翻騰,人們在經過或者穿越石陣時,會有強烈的神秘感。唐納噴泉簡單、質樸、透著原始的神秘美感,雖然設置在校園內的一個人流穿梭的交叉路口,但通過不規則圓形排列的天然石塊和霧噴泉進行了空間的劃分,使之從四周匆忙嘈雜的環境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人們可以在其中愜意地讀書、休息和交流。

2作品解析

作為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園林設計作品,唐納噴泉具有鮮明的極簡主義和大地藝術的色彩,而且也對使用功能有著周到的考慮[2]。

2.1大地藝術?巨石陣

發軔于20世紀60年代的大地藝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風景園林設計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地藝術與現代公共園林相結合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如林瓔設計的華盛頓越南陣亡將士紀念碑、哈格里夫斯設計的拜斯比公園等,唐納噴泉也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作品之一。

唐納噴泉場地的四周是喬治時代的哈佛庭院、現代科學中心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哥特式大會堂。沃克希望作為新來者的唐納噴泉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把波士頓新英格蘭的鄉村意象融入到哈佛校園理性的氛圍之中。沃克設計構思的靈感來源于英格蘭南部薩利斯伯利平原(SalisburyPlain)上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巨石陣(Stonehenge)遺址。沃克采用了159塊馬薩諸塞州當地產的天然石塊,從周遭紛繁的公共空間中劃分圍合出一塊相對安靜的空間,并與周圍古典建筑風格的環境取得協調。公務員之家

2.2極簡主義?序列

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一種以簡潔幾何形體為基本藝術語言的藝術運動。沃克認為極簡藝術中最常見的手法“序列”——某一元素的重復使用、或要素之間的間隔的重復,在園林設計中是非常有效的[3]。在唐納噴泉中,沃克以傳統的天然石塊為基本設計元素,通過“序列”的手法將159塊石頭納入1個直徑18m的圓形空間之中,而這個圓形空間又是由若干近似同心圓以“序列”的形式組成的。沃克擅于用簡單的元素,強調幾何構圖,用人工的秩序去統領自然的材料。

“唐納噴泉是一個充滿極簡精神的作品,”沃克說,“這種藝術很適合于表達校園中大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存疑及哈佛大學對智慧的探索。”[3]噴泉本身形式的簡潔使它在繁雜的環境中表達了對自身的集中強調。簡單的設計所形成的景觀體驗卻豐富多彩,伴隨著天氣、季節及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變化,使噴泉成為體察自然變化和萬物輪回的一個媒介。當被問及如何概括對極簡主義的定義和理解時,沃克言簡意賅的回答“物即其本身”[4]。唐納噴泉即為一個很好的例子,石頭、霧噴泉、草地、同心圓等,形式削減到體現它本質的美,體現了“從復雜中抽象提煉出精華,以達到追求簡潔”這樣一種最基本的設計哲學。

2.3藝術與功能

沃克一直探索藝術與景觀的結合,并力圖在園林設計上達到極簡主義藝術家在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3]。畫廊里的極簡主義藝術家們不需要面對園林設計中的功能問題、復雜的構造問題及安全問題,而園林中一些特質也是極簡藝術中不具備的,如植物的生長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彼得?沃克已經超越了極簡主義,因為他在追求極簡的同時并沒有淡漠景觀的意義。彼得?沃克試圖創造一種具有“可視品質”的場所,使人們能夠愉快地在里面活動。唐納噴泉被成功地設計成休息、讀書、交流、聚會的場所,并同時作為兒童探索的空間及吸引步行者停留和欣賞的景點,既冷峻、具有神秘感,又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和使用功能。彼得?沃克認為,所有的設計首先要滿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藝術氣息的設計中還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實現其形式[4]。

當今,許多園林設計師爭相模仿沃克的極簡主義設計手法,但大多將作品的形式作為重點,過分執迷于對視覺構圖的追求,而把需要滿足的功能置之不理,有意無意中違背了設計的初衷。因此,設計師們必須牢記,園林作品是屬于公眾的,是滿足大眾活動的場所,而絕不是純粹的視覺藝術。

參考文獻

[1]ASLAFUND.TheLandmarkAwardTannerFountain

[2]石磊,陳飛.極簡主義與彼特?沃克[J].山西建筑,2010,36(13):15-16.

[3]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彼得?沃克訪談[J].申為軍,譯.城市環境設計,2007(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