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國外智力革新農業傳統產業
時間:2022-04-12 09:32:00
導語:引進國外智力革新農業傳統產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德市園藝場是1977一1984年陸續在烏龍山腳下開發低丘陵荒山而建成的果樹場。現有干水果基地580畝,其中柑桔380畝,盛產桔園300畝,職工219人。在建場初期,柑桔管理水平和生產水平都較低。經營上采取“大鍋飯”管理方式,職工積極性不高,在柑桔生產上,管理粗放,樹體郁閉,病蟲嚴重,果實品質差,產量不穩,經濟效益不高。為盡快改變這種狀況,在上級主管部門和省、市引進國外智力辦公室的支持幫助上,從1991年起,重點抓了兩方面工作。
一抓改集體承包為職工承包,實行生產自主經營,經濟自負盈虧,責任風險自擔,變“大鍋飯”為職工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的“責任飯”,落實按勞取酬政策,大大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
二抓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后引進日本柑桔專家8批16人次來場進行技術指導和咨詢,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并在全場實施了柑桔優質豐產綜合技術,取得顯著的效果。1991年春.我場首次邀請日本柑桔專家南又衛來指導柑桔修剪,此后,10月份又邀請古橋嘉一博士等九位柑桔專家來場指導病蟲防治、修剪、土壤肥料、品種改良、合理使用農藥等技術。每次日本專家來場,我們全體職工都參加學習,使我們開拓了思路,看到了差距,提高了技術水平。
幾年來,我場通過引進日本專家.主要從以下技術環節上進行了改進:
一是采用改良型修剪方法,35年內改粗放自然園頭型修剪為三主枝自然開心形修剪.降低了樹冠高度.減少了重疊大枝.綠葉分層,使枝條分布均衡•果實大小均勻。
二是改傳統施肥為配方施肥,抓住3月上旬、6月中下旬和11月上中旬三次施肥,逐步做到年畝施有機肥700公斤,純氮17公斤.磷8公斤,鉀13公斤,提高了樹體產果能力和果實品質.
三是改盲目噴藥為對癥防治病蟲害,重點抓“兩病”(瘡癡病、黑點病)、“四蟲”(紅蜘蛛、銹壁虱、介殼蟲、茶黃色薊馬)防治,噴藥次數從年H次減少到89次.做樹體和果實病蟲害得到控制。四是改采青果為適期采收。要求按果實著色度和糖份變化來決定適采期,一般早熟品種要求糖度達到12度,中熟品種糖度達到11度再采收,果實色艷味美.用戶爭相來場購買,果品供不應求。五是高接換種與引種相結合,改劣質品種為優良品種。在日本專家幫助下,我們先后引進日本近年來育出的優良品種12個.進行高接換種和苗木繁育,先后對100。株低產劣質的小葉尾張高接成早熟品種,并繁育出高林、巖崎、勝山伊予柑、宮內伊予柑、青島、太田才如等良種苗5萬株。我場在引進外智和實行柑桔優質豐產綜合技術六年來,全場面貌大為改觀。初步取得了“一提高、二增加、三減少”的效果。即提高了柑桔品質,桔果皮薄肉嫩,汁液豐富,品質變佳,據測定搪質提高了。9一1度,單果重平均增加9一14克,果實著色好,等級果率從3。%左右提高到82%。增加了產量,1994年30。畝投產桔園從90年的2“噸,增加到325噸,增產22.6環.平均畝產1083.3公斤;增加了收人,由于柑桔品質好,客戶爭相購買,平均價格從原來每公斤1.功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以上,每公斤增收。.4。元,增值36.4%,全場僅以上兩項就增收16.35萬元,扣除增加的成本4萬元,凈增值12.35萬元,除完成年上交純利潤16萬元的經營指標外,每個職工每年還可增收2000元以上。
桔園的病蟲害減少,二病四蟲得到控制;雇用的臨時工減少60%;全園總體投入也減少近30%。我場生產的中熟溫州蜜柑在94年浙江省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得銅獎,并獲杭州市農業豐收獎一等獎。實踐證明,不斷強化經營管理,積極引進外智,實施柑桔優質豐產綜合技術,是當前“科技興桔”,發展“一優兩高”柑桔業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