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產業改造策略

時間:2022-05-09 04:49:00

導語:傳統農業產業改造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農業產業改造策略

朱溪鎮地處浙江省仙居縣東南,面積209km2,行政村53個,人口3萬人,耕地2000hm2,其中水田1000hm2,山地筍竹林2230hm2。為發揮山水自然資源優勢,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努力打造生態農業大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朱溪鎮建立了新型農技責任制,成立了綜合農業服務中心,突出了責任農技員的作用,針對當地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戶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推廣適用技術,從而培植了優質米、竹筍林、高山蔬菜、茶葉、水果等為主的3333hm2的特色產業板塊,創辦了農民自己為主的15家專業合作社及2家農業龍頭企業,并先后注冊了“方巖健都”(獼猴桃)、“霧茗”(茶葉)、“楊豐山”(優質米)和綠倉(綜合類)等農產品商標和農業品牌。在產地保護、標準化生產、綠色認證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000多萬元,比2008年增長4.96%;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00多元,比2008年增長6.0%,其中來自于種植業的收入約占30%。種植業新增加效益600多萬元。但農業生產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農民的思想觀念相對滯后,年齡結構老化,新型農民斷層,知識化程度亟待提高;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不多,分析信息能力欠缺,區域化、規?;瘍瀯萆形赐耆l揮,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有待提高等。因此,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的工作。

1改造和提升朱溪鎮傳統農業產業的思路一是挖掘原有農業資源,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充分挖掘原有農業資源,通過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完善信息服務體系等,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努力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農業產業。二是以集約化管理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按照集約化管理的思路,通過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等手段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產業,發展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產業,以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格局。三是以現代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加快先進實用技術和優良品種、農機具和加工設備的引進推廣,以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產業,使科技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貢獻率逐年增高[1]。

2加強規劃引導,提高區域化、規?;a程度因地制宜,正確定位,明確主導產業,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2]。稻米是朱溪鎮的主打產業,在2006—2007年進行了66.7hm2的豐產方示范,2009年擴展到266.7hm2,2009—2010年該片稻田全面種植綠肥,統計面積為466.7hm2,為綠色稻米生產奠定了基礎,并實行了有關技術的實施,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努力在稻米品質和質量安全上做文章,目前正在申請綠色食品標志,實現增產增值。竹筍林2000hm2、高山蔬菜133.3hm2、茶葉266.7hm2、水果266.7hm2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并引進2家竹制品加工廠,引進新品種大果辣椒、脫毒馬鈴薯、紫色甘薯等。

3加強扶持力度,引進和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和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社)可以消化大量的農產品,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按照國家和地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用,一方面可以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同時也可以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3];另一方面可以轉移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針對朱溪鎮豐富的竹筍、稻米資源特點,今后在引進和發展農業加工企業過程中,既要發展蔬菜、稻米加工企業,又要重視蔬菜、稻米收獲后加工、儲藏、保鮮、銷售的發展,以多種形式的聯營,如設立加工點等。這一方面的工作,茶葉已經走上了產業發展的道路,有廠家,有產品“霧茗”有機茶;竹筍,主要是指春筍,除了鮮售外,余下的可以加工成“筍咸”(咸筍干),制成小包裝產品,還有粉絲等土特產的加工等。

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市場的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要重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在完善農技隊伍建設、加強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的基礎上,一是以種子種苗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引進新優品種,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和品種。二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傳統優勢農產品,改善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如“楊豐山”牌稻米生產技術有待提高,高產優質研究大有潛力可挖,稻米精深加工亟待解決。最近,此項工作正在運行中,準備添置精加工設備,包括包裝材料和工藝,以提高市場品味。三是加大新技術引進及試驗示范推廣力度,特別是要重視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如水稻的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竹筍的無公害包裝生產技術、“霧茗”有機茶的生產等,其生產環節和肥料農藥都要把關,要選擇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以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發展的后勁和活力。

5加強信息服務和農產品標準化建設通過各類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對接,收集分析市場信息,統一組織生產和銷售,積極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農民信箱”的作用,方便群眾查詢農產品市場行情、政策等各類信息,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賤賣等問題,在貯藏、加工、銷售等領域開辟新途徑。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農產品生產從數量型擴張,向質量的提高轉變,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已成為農產品生產的發展方向。注重農產品質量,制定和實施農產品生產和質量標準是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通過標準化體系建設,可有效提高、統一農產品生產和質量標準,對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維護地方農產品的聲譽、提高地方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6做大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商標是農產品的身份證,是農產品走上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在我國加入WTO后,商標對農產品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朱溪鎮先后有“方巖健都”獼猴桃商標、“霧茗”有機茶葉商標、“楊豐山”優質米商標在臺州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的創建也給企業、地方和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效益。在今后的農業品牌創建過程中,仍要圍繞區域特色優勢,把握好品牌戰略的重要環節,做大特色,做強優勢,創建區域特色農業大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