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發展困境及措施思索
時間:2022-05-24 05:14:00
導語:農業產業化發展困境及措施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一五”發展規劃在交通不便利和物資匱乏的年代,地區農業產品發展逐漸多樣化。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業發展已經由以前的多樣化經營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產業化是指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發展適宜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農業產業化發展既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其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和地理氣候資源,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二是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發揮先進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使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增加產品附加值,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金平縣農業產業化的現狀
至2006年底,全縣產值超億元的農業產業有糧食、畜牧業、香蕉。廣州大唐實業有限公司金平果菜分公司已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帶動農戶5000多戶。金平縣大小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1個,“天時”、“地利”2個香蕉產品,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分布在全縣不同海拔、氣候、區域的農業產業基本形成以下幾個產業帶。以紅河、藤條江兩流域的熱區為主的香蕉、橡膠、木薯產業帶;以中海拔地區的糧食、茶葉、畜牧、竹子等為主的產業帶;以高寒山區的草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為主的產業帶;以人為本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產業,這些產業帶中的產品,都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且形成一定的規模,為實施農業產業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只要政府稍加扶持,積極引導,搞好服務,理順關系,分類指導,就可把這些產業培植成支撐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農業產業,成為金平縣的優勢農業產業。2005年底,金平縣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9579人,轉移收入3087.2萬元,“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萬人,實現轉移收入2.88億元。2006年底金平縣重點農業產業發展狀況及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發展狀況如表1所示。
2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發揮關鍵作用的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射能力弱。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更新換代能力弱,產品單一,特色不夠突出,名優產品少,質量不高,除了橡膠、茶葉、木薯外幾乎沒有農產品深加工。三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學會、協會)規模不大,運行機制管理制度混亂,沒有真正發揮好組織與企業、組織與農民之間的聯結作用,沒有與會員們建立起利益合理分享、風險合理分擔的聯結機制。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市場體系、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提高,扶農資金不足。
3金平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3.1培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建立長期、穩定、暢通的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在市場體系建設上,應該注意抓好3個方面:一是堅持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方針。以大市場、大流通帶動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大發展;二是注意提高市場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三是充分發揮市場功能,努力做到建設一處市場、帶起一個產業、繁榮一方經濟,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帶動作用;四是抓好流通網絡建設,做好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工作。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農產品銷售是必須解決好的一項工作。只有在對市場銷售情況調研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才能在獲得高產的同時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避免出現農產品豐收但農民不增收的現象。
3.2集中力量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一定要堅持國家提出的“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方針,積極引進和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地方龍頭企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把龍頭企業建設與農業對外開放結合起來;二是把龍頭企業建設與老企業挖潛結合起來,進行資產評估、核實;三是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中小企業聯合,使其發展壯大,形成一個集團或群體,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四是注重培育當地龍頭企業,要給予更優惠的政策,創造更優先的條件。
3.3根據不同的產業,抓好基地建設,形成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優勢一是圍村經濟帶,即在大力開發庭院經濟的基礎上,引導農民擴大經營規模,建設圍村商品生產基地。二是專業商品經濟帶。對有資源優勢和傳統生產習慣的產業,在一個鄉鎮的范圍內,組織引導農民進行專業化生產,形成具有獨特優勢的專業商品基地。三是區域商品經濟帶,即對一些能左右全縣農村經濟局勢的重點產業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統一規劃布局,加強組織協調,實行重點培植,加速其規模化發展。在抓基地建設上,應以企業為主,形成縱抓產業,橫抓專業鄉、專業村、專業戶,充分發揮各類專業大戶、專業村的帶動示范作用,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連多村的路子[1-2]。
3.4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實施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要始終把推進科技進步作為重要的支撐,堅持一抓一個系列,把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到產前、產中、產后的每一個生產經營環節中。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二是抓好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三是加強科研開發和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推廣和應用;四是強化對科技人員的組織管理,使科技人員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發展體系中去,保證農業產業化始終朝著科技進步的方向發展。
3.5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積極探索建立新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合作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就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一是扶持生產,保護農民利益;二是利益均沾,風險共擔;三是要依法按章辦事。只有真正從農民的利益出發,為農民服務,才能將農村合作社建好,使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3-4]。
3.6要適應農業產業化要求,不斷強化組織領導隨著農業產業化戰略的實施,全縣各級黨委、政府都應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領導方式,要將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發展鄉鎮企業和加快小城鎮建設“三篇文章”做好,有效改善和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縣級各職能部門要積極改進工作方式,向上級爭取資金和技術支持。從金平縣的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增強農業有關部門的職能,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明確責任,真抓實干,重點扶持好龍頭企業和基地。
3.7要搞好信息和技術服務,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信息服務上,要盡快建立農產品信息中心,加強市場信息的綜合分析,及時提供有關農產品供求量、流向及變化趨勢等信息,以便廣大農戶及時掌握和使用。在科技服務上,各鄉鎮和有關部門應結合主導產業的發展,大力開展對基地農戶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科技水平。
3.8要大力培育以專業協會為重點的中介組織一是由縣科協、科技、招商、農業等部門牽頭,組建縣級農副產品產銷協會,統一規劃管理全縣的農業主導產業,指導督促和開展技術協作;二是制訂地方性的生產標準,加強產品質量的監督和協調;三是鄉鎮應根據當地實際,建立健全農副產品銷協會分會;四是各村可組建專業技術合作社,協助縣、鄉2級組織開展工作。
3.9要千方百計增加對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一是要相對集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于金融、財政、國家和省里的農業開發專項資金,在渠道不變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重點支持效益好、潛力大、前景廣的骨干龍頭企業。二是要積極招商引資,提高農業產業化的開放度。借鑒工業開發區的建設經驗,抓好農業產業化開發區、示范區的建設,借鑒工業招商引資的管理方法,抓好農業項目的招商引資,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健康、快速發展。三是要開辟農業產業化新的融資渠道,使農業產業化真正成為全社會各個行業積極投資的熱點。
- 上一篇:州長在發展和改革部署會發言
- 下一篇:市政辦食品添加劑整治方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