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

時間:2022-11-08 08:40:00

導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

摘要: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之后,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管理模式在經濟很大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農業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機會,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國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體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信息服務;農民

當前我國農業資源和環境的類型很多,差異性很大,我國農牧業的生產多數還停在傳統類型的生產模式上,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程度很低,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對農業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很大制約,對我國實現現代化和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造成了阻礙,因此如何借助信息化的發展力量來推動新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該問題的解決面對十分迫切的局面。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出現的問題

(一)成本高,效果一般

雖然社會的進步帶動了農村人們的收入,農民的生活水平更好了,但是網絡使用的成本太高,導致很多農民不愿意花費資金在巨大的網絡費用上,由此出現農業網站多數的訪客不是最需要信息的農戶。除此之外,農村地區過度注重建設忽視了對網絡維護上,將注意力主要放在信息化建設的功能上,導致信息網絡的硬件實施成本開銷巨大,忽略了信息軟件和資源的制作開發,形成硬件設施多余,造成信息資源的無端浪費,資源儲備不足。內容出現重復、形式過于單調,實效性很差,導致農民的實際工作缺少熱情和積極工作的動力,不利于農村地區農業生產信息的傳播。

(二)農業信息和用戶需求差異性明顯

農業信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農村地區的企業和合作社等,還包含很多的中介組織,由于農業信息服務的對象很多,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農業信息需要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因此農業信息的獲取和設計也需要具備多樣化的特點。但是根據我國當前年農村地區的網絡信息結構來看,能提供的農業信息類型和多樣化的能力很弱,多數信息內容都是新聞時政內容或者關于農業科技的信息,信息的綜合性太強,部分農業信息知識針對網站信息的一種借鑒和效仿,缺少具有市場前瞻性和綜合性分析的部分,信息的地方性特點缺失,無法滿足區域性農業發展的需求。

(三)技術人才少,基礎工作水平低

我國農村信息化的發展也是近幾年的一項工作,作為國家實施的一項新項目,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系統運行缺少專業性強的信息技術人才,其中最缺乏的人才莫過于了解農業的經營和了解信息化技術的綜合性人才,經過具體的調查顯示,我國專門從事于農業信息工作的員工中,具備專業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本科生或者專科生的數量顯著低于5%,多數的農村地區信息工作者是農業類專業畢業之后自己自學計算機的有關技術,在基本掌握了網絡知識之后開始轉變到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建設中,上崗就業。由此可見,基層單位的很多農業信息管理人員工作范圍只是固定在原始的信息資源采集和信息的條件下,在開發信息、創新信息的過程中無法拓展信息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造成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夠全面,導致我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發展的負面影響很嚴重,信息資源的利用有效性不高。

(四)農民利用信息的有效性較低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速度緩慢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農村地區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多數農民的信息意識很薄弱,農村地區留下來工作的農村青壯年很少,多數人員都出去務工了,外出的青壯年務工人數很多,留下來的農民多是整體文化水平很低或者科技素質相對較差的,因此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整體呈現出綜合素質較低的狀況,對農業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低,對于網絡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的能力很低,原因都是農民自身學習能力的障礙,其對于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了解較少,在了解程度低的條件下,降低了整個信息應用的實際水平,根本無法有效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實質性作用。

二、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對信息化建設的創新

(一)政府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的作用

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整體上是一個跨越了很多部門和行業的業務類型,其不受地區的控制,是多種科學技術的綜合體現,整體的綜合性和集成性聯合起來屬于一項大工程、大系統,其主要涉及到很多城市、縣區和鄉鎮的工作,需要基于政府的指導來發揮不同機構的積極作用,完成政府的統一規劃指導,實現分工合作,落實政府的職能范圍。由此可見,我國政府的存在對于農村地區的發展作用顯著,其在農村信息化的發展中具有顯著的指導功效,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化網絡的建設主要是針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在農業和農村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對農業信息進行深入的開發和建設,保證發展資金的充足,由此促進農業農村信息系統的正規化建設,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為了確保不同層面的費用提供,能夠保證不同機構和部門對于農村信息化基礎系統的基礎設施投資,政府部門需要根據科學合理的比例來確保農業建設資金的充足性,保證支農資金滿足其建設需求,對資金實施協調管理,資金合理分配使用,減少資金浪費。與此同時,政府需要針對農村信息化的發展頒布有關的優惠信息政策和優惠信息,借此來引導并不斷的鼓勵不同的網絡運營商加入到融資的隊伍中,將其資金放在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開銷中,滿足農村信息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鼓勵多渠道的融資。

(二)做好資源的整合,強化各部門的合作

首先,為了完成資源整合,需要在關系到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機構中建立起專門的管理機制,實現信息規范化管理,實現管理標準的統一。同時需要保證不同項目制度的統一性,再次基礎上不斷推進農村的信息化網絡構建,實現網絡資源和農業資源的融合,對關系到農村地區發展的信息數據進行共享和傳播。除此之外,還需強化對不同項目的農業信息實施整體的融合和信息篩選加工,根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農民發展農業中對材料和經濟的基礎需求來強化拓展農村地區的信息資源的主要來源和信息的來源渠道,不斷對新型的農業信息資源實施開發和拓展,針對有關于農業發展的信息采取深入分析和篩選的方式來加工,由此來保障農村信息資源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由此確保我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和網絡信息的提供能夠根據農民朋友的發展需求來完成信息的加工和資源整合,由此對政府評估和農戶的發展信息需求滿足,確保農業信息提供的價值。利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和社會不同機構的合作,促進農業信息服務的有效性。

(三)重視農民的培訓和農村信息服務隊伍建設

第一,提升農業經濟的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針對農民朋友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做好知識的宣傳教育,將信息化的功能傳遞給農民,提升農民朋友認知和學習操作的現代化,提升廣大農民朋友的農業經營實力和素質,實現農村地區信息化教育的推廣和普及,針對性提升農村地區諸多生產人員、管理人員和經營人員的信息化認知和科學技術理解。第二,需針對農業經營的隊伍進行拓展,擴大農業服務的范圍,不斷積極地和農業相關生產部門聯合,依照村干部、經紀人和合作社或者中介組織來形成一個整體農村地區網絡信息資源傳播的資源庫和網絡組織,利用多樣化的在線培訓和在線教學的方式來強化農業信息管理人員的專業水準。第三,發展農業信息經營的全方位專業人士,還可以利用優惠措施引誘專項人才參與到農業信息的系統研究和創新工作中,提升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層次。

(四)加快示范基地建設

示范基地是一種形象教育,其具有顯著的指引作用,由于農村地區實施信息化建設對于農民來說認識的重要性還不足,由此體現出建設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在建設示范基地的過程中,需要選擇良好的村來建立,利用政府補貼、企業優惠或者項目帶動等形式實現示范基地的信息化建設,確保當地的農民能正確使用計算機,獲取農業發展信息。

(五)網絡與傳統媒體結合

信息網絡在信息采集、處理上具有優勢,互聯網的作用能實現信息傳遞的交互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問題。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農民擁有計算機的數量很少,農民多數還采取電視、廣播等渠道獲取信息,為了提升你哪個村地區信息服務的覆蓋面積需要利用傳統的媒介。實現網絡和傳統媒體的互補作用,只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發展。

作者:曲紅霞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韓店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參考文獻:

[1]田春霞.針對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設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9:192

[2]魏朝風.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關分析[J].北方經貿,2015,06:42-43

[3]崔玉蕾.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6,06:6-8

[4]陳琴.農業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系統構建模式[J].福建農業,2015,04:61

[5]藍慶新,彭一然.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關聯機制和發展策略[J].理論學刊,2013,05:127-128

[6]郭永平.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探析[J].農業經濟,2015,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