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
時間:2022-02-12 11:00:39
導語: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做到及時高效應對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不但要大力促進知識創新,更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行業,構建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以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與科技產業化的順利發展。從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我國高科技產業的重中之重,而構建風險投資體系以及營造良好的風險政策環境又是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途徑。農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風險投資能力弱、資金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應將風險投資積極引入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憑借風險投資的抗風險能力弱化農業風險,防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出現資金短缺等問題,促進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發展,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成功轉換率。
一、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功能
(一)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撐。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農業科技成果可達6千多項,但真正能夠應用于農業生產并產生經濟效益的農業科技成果卻少之又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比例只有30%;特別是最終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研發項目更是鳳毛麟角,實際比例僅有5%左右;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貢獻率只有48%,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究其原因,科研經費不足是導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重要因素,從發達國家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去分析,轉化生產、推廣應用與研究開發的比例通常為100∶10∶1,而我國目前只能達到10∶0.7∶1。由此可見,資金投入不足可以說是制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所在,導致眾多農業科技成果因資金不足而被束之高閣。所以,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風險投資作為重要的融資渠道,能夠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因此,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投資事業,對推動我國農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二)降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風險。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高風險性的特征,一是市場風險。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否實現最后效益,關鍵取決于市場化過程中各要素、各階段、各環節的協調配合與健康發展。二是自然風險。自然條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自然條件的不可預知性則大大增加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性。三是時滯風險。根據實踐表明,農業科技成果只有與其他生產性資源相互滲透,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然而,一項農業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制造出產品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等,這種超長的時間跨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四是社會風險。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與思想意識、農業科技研發者的能力以及農業科技成果的市場需求方等,這些主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高低。因此,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機制,加大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促進作用,對于降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性具有不容忽視的功能與意義。[2](三)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作效率。國際著名研究學家米勒曾提到,風險投資在科學研究中的參與,促使科研成果的轉化周期從20年縮減至10年以下。其實,根據諸多實際案例也可發現,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中的應用,不但可以增強研發項目的資金保障,而且能夠推動科研項目的運作與管理,大幅提升科技研發的效率,進而有效降低科研項目的成本與時間。具體到風險投資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作效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風險投資可以同時支持農業科技成果的全方位開展,大大縮短了成果轉化的周期;二是趨利特征使得風險投資執著于挖掘有開發前景與空間的農業科技項目,并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走向市場,強化了科研項目與市場的緊密結合;三是風險投資不但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創業融資,而且還通過基金市場與股票市場進行發展資金快速集聚,極大強化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保障力度與發展后勁。
二、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風險投資問題
(一)風險投資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不清晰。我國政府不僅要直接參與到農業投資項目中,而且要發揮積極引導與帶動風險投資的功能,促進社會閑散資本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領域中進行投資。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在此方面的職能定位并不夠清晰,沒有充分發揮引導與帶動功能。比如,政府主導的一些風險投資機構,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競爭機制以及創新機制,而且報批程序通常過于繁瑣,導致風險投資的實際效益不高。同時,政府在主導風險投資中兼任“運作者”與“監督者”的雙重身份,致使監督成本大大提升,甚至存在部分道德風險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另外,政府在把握市場信息、投資機會與經濟形勢等方面的能力不足,整合銀行、養老基金、個人資金、保險公司等閑散資金的力度不夠,這些因素都抑制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3](二)風險投資效益實現的服務機制不健全。近年來,各種各樣的技術中介機構發展十分迅速,但有關農業科技研發的中介機構卻不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功能大大下降。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科學高效的咨詢服務機制與成果評估體系,不能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市場、經濟、技術等全面客觀評價,相關中介機構無法為農業科技成果需求者提供全面的、高水平的信息咨詢服務。另一方面是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不夠健全。資金循環是風險投資的生命力所在,而退出機制作為保障資金循環的根本動力,對發揮風險投資的積極功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4]但目前我國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還不完善,投入到農業科技研發中的風險資金難以保證有效退出,致使農業風險再投資受到抑制,增加了風險投資的風險性。由于缺乏充分的服務機制保障,風險投資的經濟收益無法得到最強保證,進而導致風險資金的流動性偏低,并最終影響農業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所以,健全我國風險投資服務機制,對于發揮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積極作用十分必要。
三、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應用策略
(一)樹立現代化的風險投資觀念。第一,我國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轉變觀念,突破封閉且單一的傳統農業思想,大力促進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推動作用。第二,我國農業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改變定式農業思維,努力拓展農業科技風險投資渠道,促進多元化風險投資主體的形成,構建多樣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第三,我國政府要突破落后的農業發展模式,將以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為主的資金投入,逐步轉向營造良好的農業科技外部投資環境,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秩序,確保農業科技風險投資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向前發展。第四,我國政府要努力加強引導,鼓勵各類農業科研主體借助于風險投資理念,最大程度利用市場投資機制功能,尋找并吸收社會資金對農業科研的廣泛支持。[5](二)強化風險投資的法律機制。強化我國農業風險投資方面的法律機制,是確保農業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的重要保障。具體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風險投資主體的風險與預期收益依賴于高新科技企業的稅收政策,根據我國當前風險投資力度偏弱的現狀,利用好稅收杠桿則顯得尤為重要。即通過制定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種風險投資積極向高科技農業領域投資。二是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風險投資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由于“專有性”是實現風險投資收益的最主要來源,即對高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壟斷性。所以,只有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才能夠有效維護風險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三是完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由于我國風險投資起步時間較晚,因而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所以,持續完善農業企業股份制法律、大力支持農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法律規范、鼓勵農業科技領域投資法律的不斷健全等,是增強風險投資在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推動作用的關鍵舉措。(三)完善風險投資的規避機制。要實現風險投資促進農業科技發展成果轉化的價值最大化,就必須完善風險投資的規避機制。具體包括:一是健全風險投資機構的內部風險防范體系。在投資之前,要重視市場調查;在分析評估過程中,需要全面深入地進行考察,科學評估農業科技項目的實際還款能力與貸款風險,保證信貸資金可以按時收回。二是提升投資的風險化解能力。積極鼓勵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農業科技風險投資補償基金;鼓勵以多方投資為主的貸款組合模式,對資本結構進行分化與整合,在項目投資組合方面實施水平式管理,將投資風險進行合理分攤,最大程度弱化投資風險。[6]另外,還要加強對風險投資的監督管理,尤其要注重全程式管理,對農業項目的階段性進展信息進行定期反饋與上報,便于風險投資主體能夠及時了解農業科技項目的最新動態,進而有效防控投資風險。(四)健全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對于任何風險投資而言,退出機制都處于風險投資體系的核心地位。風險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使得其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須通過科學的退出渠道進行實現,其中最為常用的風險投資退出渠道有清算、出售與公開上市這三種。對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領域中的風險投資而言,其退出機制還不夠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投資的風險。所以,我國農業科技轉化應積極學習與借鑒其他國家風險投資的退出方法,根據我國農業科技轉化的實際發展狀況,通過鼓勵高科技農業在海外上市、完善風險農業的破產機制與清算機制等途徑,不斷完善與創新我國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轉化中的退出機制,提高風險投資對農業科技轉化的積極作用。[7]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已無法適應新時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農業科技資源不能得到科學合理利用等,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其中,風險投資不足是極其關鍵的原因,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的風險投資只占科技投入的2.3%,風險投資不足成為阻礙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問題。所以,努力探索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農業風險投資體系,有效解決我國農業科技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大力促進農業科學技術與農業經濟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薛慶林.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1
[2]段忠東,侯方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風險投資制度創新研究[J].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職教與經濟研究),2005,3
[3]曾福生.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技術進步主攻方向[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0,6
作者:劉博語 單位:新鄉學院
- 上一篇:農業科技服務問題與建議
- 下一篇: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實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