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思路

時間:2022-11-04 05:38:41

導語:傳統文化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思路

[摘要]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農村地區建設的力度,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改革,傳統的農業思想在農業生產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結合其中的有效因素,使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農業;經濟發展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我國社會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人與自然的穩定、人與社會的穩定和家庭的穩定,深刻的影響著我國人們的三觀,并且融人到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對中華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結合點

1.1高度重視開發農業經濟

我國的傳統文化與農業生產是相依賴的關系,這是因為農業生產是衣食的源頭,只有保證衣食無憂 ,人們在農業社會中生存才能有所保障。我國是典型的農 業經濟大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的積極指導, 引導我國現代農業經濟在初步已經取得良好的成績, 未來還會有更好更大的發展前景,從而為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經濟的有效結合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2提倡勤儉節約

我國的儒家文化思想背景下,更加注重勤儉節約的思想 , 從而使國人形成勤快、奮斗和節約的性格品質。這對于當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具有很大的好處。因此,需要國人堅持發揚吃苦耐勞、積極樂觀的精神,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遵從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并節約農業經濟發展的成本,進而實現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思想。

2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多高的時候,通常將農業的發展水平作為關鍵因素進行考量。而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與貢獻率都是衡量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的因素。

由于我國在農業方面發展慢、起步晚,所以我國未來的發展還有一段比較漫長的過程。首先,我國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存在不健全的情況,這就導致了現有的經濟產業結構無法適應未來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其次,農業經濟在深加工方面可以再深入挖掘,充分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行業的發展,再加上農民的意識也跟不上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因此,需要調整現代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和現代化農業的良好發展。

3傳統文化視野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

3.1對現階段農業經濟中存在的問題作出客觀分析

我國在農業發展要想實現突破,就必須對當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作出客觀性的分析,從而確定我國未來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管理的正確方向。由于我國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占的比例最大,我國曾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以農民的需求為基礎,提出有針對性科學性的政策方針,從而帶領我國現代農業經濟能夠順利發展。

3.2針對現有的土地制度進行創新

現有的土地制度已經無法適當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所以要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盡快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要求。將市場經濟作為的方向,可以有效地推行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實施符合社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農村土地的應用情況。

3.3幫助農民樹立觀念

政府要大力宣傳農業產業是第一產業,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發展,農民正確樹立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廣大農民群眾要堅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信心,把握市場發展中的各種商機。要讓廣大農民群眾明確農業生產可以實現創業致富的理念,并且通過積極宣傳以往的小農經濟由于規模過小而在現代社會中顯得不夠經濟的狀況,得出小農經濟并不適合于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農村土地閑置戶要積極動員其流轉自身的土地,從而使土地能夠發揮更大的經濟收益。

3.4生態資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資源與環境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重視保護珍貴的資源是人們永恒的課題。首先,保護資源與環境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早在古代就有的優良傳統,在古代國人就已經明白天人合一、與天地自然和土地和諧相處,對于土地要有所取,也要有所給予。其次,如今我國人口膨脹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導致生態環境出現惡化,水土流失變得越來越嚴重,從而給現代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現代農業的可持發展要注重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水等各類的自然資源,進而形成良好的再生循環機制。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慢,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要加大力度,推動農業經濟的進步。同時通過有效的政策調整與政府相應的支持,以此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順利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基礎,并且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我國農業現代代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康佳瓊.傳統文化視野下的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途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6).

[2]耿志剛.傳統文化視域下現代企業倫理探析[J].社科縱橫,2017(10).

[3]王文剛,呂曉軍.傳統文化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途徑探析——對綏化市異地經濟發展戰略的新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5(26).

作者:楊媛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