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現狀與路徑選擇

時間:2022-04-12 09:49:33

導語:農業經濟現狀與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現狀與路徑選擇

摘要: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經濟相較以前取得一定進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亟須解決,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展現代農業經濟已成為相關工作者的關注熱點。本文就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對其路徑選擇展開有效地途徑探討,期望能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經濟;分析與策略

農業經濟作為現代社會經濟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深化,農業經濟在其中所占比重日益減少,農業在現代化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資源分布不均、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等。新形勢下為使農業得到更好發展,不僅需要農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農業相關工作者針對當前農業發展現狀做出科學合理的改善措施,使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基礎薄弱已成為主要問題。就當今農業經濟發展形勢而言,相關基礎設施仍舊比較落后。若遇到災害天氣,一些修建較早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功能便會有所減弱,其抗災能力會降低,因而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另外,農業生產方式的落后也是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許多地區農業生產大多是依靠人工勞動力,這不僅很難滿足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還會降低農業生產效率。機械化水平未能得到真正的實現且農業市場未形成體制,這些都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資源分布不理想也是阻礙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的地形主要以平原山地為主,而平原與山地的分布不均勻,山地由于地形崎嶇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而這也會影響一個地區的農業經濟。另外,農民自身對農業經濟也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方面,農民收入低。多數農民因單純發展種植業而不能維持生計便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大幅減少;另一方面,農民文化水平低,沒有較為長遠的眼光發展當地農業,更不能認識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而政府資金投入不足也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未建立一個真正為農業投入的機制,這使得各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的投入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不利因素都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

2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

2.1科技創新,強化農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新形勢下農業的發展受制于基礎設施和生產方式的落后,這些都影響著農業的發展且難以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為改變此情形,應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進行科技創新,在農業科研中投入科學創新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源泉及動力。另外,農業經濟體制改革也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要多支持相關企業建立農業設施研究場所,落實農業現代化設施建設,以此推動農業經濟現代化建設,與企業單位合作有利于增強農業生產力,以提高農業生產企業加強對專業人員的知識培訓、素質教育等,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以便更好地利用新型相關農業基礎設備。農業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科技創新及相關經濟體制的支持,還需要迎合市場的需求,明確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市場目標群眾的需求,優化管理體制以便維護好農業市場的經濟環境,以促進農業市場經濟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整改措施,進一步地改善農業生產狀況,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2.2加大資金投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對于加大資金投入的舉措是政府需要做好定位,落實好惠民政策,實施農業相關保險政策,完善災難風險分散機制,政府還可完善救助制度,提高農民務農的數量,切實為農民的生計提供有效的保障,這樣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為實現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應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具體舉措包括以下五點:一是轉變農業發展目標,由原先單一化的發展目標向多元化目標進行轉變,以此增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要積極實現由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向注重農業經濟、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統一的經濟發展方式發展,使農產品的質量與檔次得到有效提升;三是農業的發展應從單一化發展方向朝多元化發展方向轉變,使農業經濟的來源多元化,由此便能從多個方面、多個結構優化農業經濟增長模式,以促使農業經濟更快的轉變;四是要多發展生態農業,增強農業的可持續性,以保護生態為目的的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更為高效的生態農業經濟;五是改善農業資源分布,所在地區應因地制宜地以更為友好的方式盡可能的利用地方資源,以由資源匱乏型或資源消耗型的使用資源不當方式向資源節約友好型發展,使農業經濟發展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3結語

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已成為十分重要的任務,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科技創新,需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及體制舉措,更需要相關工作者長期的努力和探討,并且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去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這樣才能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統一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媛,崔茜,連大鵬,徐征,劉海燕.構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指標體系與培育機制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8,(06).

[2]戴清明,鄧龍飛,陳海紅,李根初,劉依依.發展低湖稻田生態種養,著力推進綠色高效創建[J].作物研究,2016,(07).

[3]周慧,孫冰,張運勝.安鄉縣稻蝦種養模式的調查與建議[J].作物研究,2016,(07).

作者:馬靜 單位:秦皇島市農村經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