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經濟新氣象

時間:2022-06-03 04:25:02

導語: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經濟新氣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經濟新氣象

一、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作風建設關乎黨的前途命運,關乎人心向背,是保持政治清明的重要方面。我們黨就是靠三大優良作風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目標,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近年來,黨內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1]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執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因此,作風整改成為考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一關。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在2012年12月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決定從作風抓起,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自上而下的改進工作作風,改變原先群眾不滿意的突出問題。一年來,我們確實看到了成效,也看到了中央對于解決作風問題的恒心和信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定決心,推動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地實施。在八項規定剛出臺不久,到深圳考察時就嚴格按照自己所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這一標準,以中央八項規定為準則,輕車簡從,不封路不清場,現場沒有任何歡迎橫幅,也沒有列隊迎送的環節,無疑是執行政治局決議的最好垂范,是一次立信之行,是重樹執政黨良好形象之行,為各級領導上行下效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自2013年6月18日啟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黨深入開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2]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黨中央的一系列舉措實施后,黨的作風問題有了較大改觀,“四風”問題改善明顯,一些人民群眾最反感的突出問題正得到逐步糾正,具體表現為:餐桌上的浪費明顯減少,公務用車數量顯著下降,公款消費被有效遏制,密切聯系群眾方面在加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強化等等這些振奮人心的事。這對全黨全社會都是一次思想政治的大洗禮,通過優良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

二、反腐倡廉采取大動作

反腐倡廉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警惕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使政治渾濁,甚至亡黨亡國。因此,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紀委第十八屆二次全會上提出,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等。這次會議及一年來的工作成效,顯示其反腐力度之大、懲治官員之多為歷年之最,充分彰顯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決心和魄力,提振了全社會對反腐敗的信心。一年來,我們看到新一屆中央高層向老百姓深惡痛絕的腐敗問題狠下決心,先后有李春城、劉鐵男、倪發科、郭永祥、王素毅、蔣潔敏、李達球、季建業、郭有明、童名謙、李東生等十多位省部級高官因涉嫌嚴重違法違紀而落馬。而且據統計,2013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初步核實處置反映問題線索12.9萬件,同比增長13.5%;立案11.8萬件,同比增長10.1%;結案10.2萬件,同比增長12.6%;處分10.8萬人,同比增長7.6%。[3]這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良好局面,讓百姓看到了中央對腐敗的零容忍。去年以來,中央巡視組已先后派出兩輪共20個工作組赴各地、各部門開展巡視工作,公布舉報電話、郵政信箱等信息,創新工作制度,履行監督責任,當好黨中央的“千里眼”,通過重點了解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履行反腐倡廉的職責,推進本地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的情況,執行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杜絕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等方面的情況,對違紀違法問題早發現、早報告。[4]一年間,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從嚴管錢、管人、管物、管事、管言行的制度迅速出臺,包括《關于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文件密集出臺,以及清退會員卡專項行動等。而且,中央還開通微博、網站、手機短信等新媒體舉報形式發動社會力量進行反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這也是以往從沒有過的,而且一經查實確有問題,中央就會立刻行動,決不手軟,這一系列反腐措施為掃清原先籠罩在農業經濟上的陰霾開辟了新氣象。

三、改革開放展現新成果

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5]也正像鄧小平所說的那樣,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因此,必須要堅持改革開放。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展現新氣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履新不到一個月之際便來到深圳,重溫小平南巡之路,向外界發出“中國的改革開放將不會停頓和止步”的強烈信號。隨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改革。一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一直以來,政府錯位嚴重,沒有“抓好該管的放開不該管的”,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行政審批事項太多太復雜,影響了經濟活力。這一年來,我們確實看到了政府正在轉變,新一屆中央政府自去年3月份任職以來,連續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扎實推進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從中央政府層面已取消和下放4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然后是敦促地方政府簡政放權,確保既要有中央政府改革的上篇還要有受其指導的地方政府改革的下篇;再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將為經濟發展釋放新的改革紅利。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對未來各方面改革又一次做出全面部署,特別是強調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其實,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中央已經開始逐步推動改革,包括政府體制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投融資改革等等,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政府形象,而且還減輕了企業負擔,擴大了企業投融資渠道,激發了市場活力。三是加快開放步伐,推進上海自貿區建設。自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試驗區吸引了大批國內外企業參與,包括金融、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等,也吸引了眾多顧客,試驗區的推進既有對我國政府考驗的風險,也有對我國加快與世界貿易規則接軌,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意義。四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去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全面闡述中國對中亞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政策,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6]中央也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國與印尼等東盟國家建設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些對外開放的戰略構建,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為當前乃至今后更長時期內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四、經濟發展保持好勢頭

受美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國際經濟環境總體低迷影響,我國經濟去年開局面臨下行壓力加大趨勢,具體表現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于往年,餐飲服務業不景氣,出口企業受制,經濟增速放緩等等。如果經濟搞不好,中國就會出問題,所以保持經濟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充分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出臺一系列措施對經濟穩中向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經歷了第二季度經濟增速下滑后,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再度抬頭,結構調整出現新亮點,經濟企穩回暖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一是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實現。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GDP增速為7.7%超過預期目標,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實現預期目標對于保證我國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全年物價水平為2.6%,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同時保障了人民生活水平不因物價高漲而下降。嫦娥三號按預期成功發射與著陸,并開始在月球的科研探測工作,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2013年,在東北低溫春澇、西南西北春旱、夏季南旱北澇、東南多次強臺風等多重災害的嚴峻考驗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證了我國實現糧食產量十連增,創造建國以來的奇跡。去年,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科學把握經濟形勢,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為我國經濟發展又一次創造了奇跡。二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去年在出訪中亞四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寧可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長遠發展問題。一年來,我們確實看到了調結構促轉型的新氣象,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在化解產能過剩上達成共識,出臺一系列切實解決過剩產能避免資源浪費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的整治力度,對于頂風作案的企業嚴厲處罰,各地先后關閉整頓一些企業,保證既要有經濟發展,更要有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優化三次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航天、高鐵、生物技術等產業發展速度快,去年總理外出訪問時,每到一國便推銷我國高鐵技術,這對我國高鐵產業走出國門有重大意義,加快了我國新興產業走出去的步伐;有效化解中國與歐盟之間關于光伏產業的反傾銷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解決我國新能源企業困境;等等。三是市場與企業活力逐步增強。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工作的開展,政府對市場和企業干預的這只“看得見的手”正在縮短,今后將對市場和企業活力的釋放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市場經濟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保持企業的生命力就能保證經濟發展。去年,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在國外應對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調查,在國內積極尋找新的需求點,保證不裁員的前提下積極吸納新增就業人員,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在政府審批權改革下,原先的企業負擔大幅下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市場經營,新創業者手續簡化,效率提高,提振了創業信心,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五、總結與展望

十八大后的一年多,中國農業經濟表現出嶄新的面貌,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成績,對內增強了國民信心,對外提升了國際影響力。這一年來的成就,是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科學決策、統攬全局、銳意進取的結果,是緊緊依靠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這為今后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嚴重問題,霧霾、水污染等生態問題影響更加嚴重,市場自主創新能力還有欠缺,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傾向嚴重,人民工資水平總體不高,政府職能轉變任重道遠,反腐敗工作任務繁重等等。雖然問題重重,但是看到一年來取得的新成效,我們就對未來充滿信心。今后既要發揮前面取得的成績,更要切實解決這些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人民過上更加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文作者:楊朝龍工作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