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措施
時間:2022-05-11 03:46:15
導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不過現實是,目前階段我國整體的農業發展卻存有一定程度的問題,且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就很有可能造成農業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為此,筆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就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優化措施進行了解析與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措施
1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際情況
1.1結構配置存在缺陷。根據當前的情況來看,如果農業經濟想要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需要對整體結構展開全面的調整。如今,我國農業經濟主要的缺陷之一就是結構方面的問題,太過迎合市場,而沒有考慮到農作物在進行栽種的時候所需要滿足的要求,很多地方政府只想著農業經濟發展,而沒有解決生產條件方面的問題,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缺陷,經濟也就難以發展[1]。1.2不具備合格的生產效率。盡管我國有著非常廣袤的土地資源,然而將資源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時就顯得尤為緊張,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山地丘陵占大多數,難以發展農業,缺少足夠的種植面積。不僅如此,現如今我國農業生產模式還是以家庭為主要構成單元,在生產技術上還比較落后,不具備令人滿意的生產效率[2]。1.3缺少良好的環境質量,難以進行農業生產。如今,我國整體的國民經濟有了很大提升,人們享受到了高質量的生活,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環境污染方面的問題。眼下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這是因為有關部門對工業管理不夠嚴格,造成環境遭受嚴重污染,大量的森林遭受人們的損毀,這就為農業種植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企業在進行廢水廢物排出的時候沒有進行妥善的處理,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污染,許多地區都存有水土流失的情況,大量的土地因此而無法種植作物,環境問題為整體的農業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3]。除此之外,這些年城市化建設速度越來越快,相當一部分的農用地都挪作它用,這進一步造成了農用地緊張問題的嚴重化。很多農民只憑借農業種植生產無法維持生活,就只好不顧田地到城里打工,相當多的農村耕地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前面提到的種種因素都是農業生產難以發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農業經濟難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優化途徑
如果想要讓農業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應該盡可能的提升農產品所具有的價值,讓農業經濟能夠和整體的社會相接軌,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2.1農業經濟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如果農業經濟想要更好的向前邁進,就應該讓環境質量有所提升,只有讓環境質量提上去,農產品才會有質量以及效率上的提升。所以,為了讓農業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一定要讓環境得到改善,經濟與環境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農業環境保護方面,我國在技術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這樣可以減少農業生產和其他問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并對已遭受破壞的環境問題進行改善,環境問題解決后,農產品的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進而使得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目前,有些地區的環境已經受到非常大的破壞,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進行補救,而對于環境還沒有遭受破壞的區域需要加強相應的防護,只有讓環境質量足夠的高,經濟才能邁向更高峰。2.2運用優秀的科學生產技術來進行生產。眾所周知,只有做好科學技術才能夠讓生產力得到保障。農業經濟想要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就需要科學技術足夠的先進可靠。這些年,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不小的提升,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平臺與保障。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當地部門需要結合本地各方面的具體狀況,運用合適的科學生產技術,讓農耕地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而且還要確保環境不會遭受污染,挑選產量高、生命力頑強農作物展開相應的栽種以及培養。此外,機械生產也值得全面的推廣,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節省生產成本,讓農民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農業經濟就會有很大進步。2.3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我國有很多農村地區整體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特別是對于一些農業生產比較落后的區域,相關的農業生產人才稀缺,這就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好的影響,而過低的生產效益也無法吸引人才,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有關部門就有必要做好人才的輸送與培養工作。安排專業人士進行農業知識講解,讓農民懂得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生產,提升農民工作的熱情。不僅如此,還應該加強農民的綜合素養,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讓農民的農業生產技能有所進步,掌握怎樣用科學技術來加強生產質量,對抱有陳舊思想的農民進行再教育,使其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農業生產人才對于農業經濟建設來說非常關鍵的,只有做好農業生產人才儲備工作,我國整體的農業經濟才能得到提升。2.4讓農業經濟多元化的增長。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繁榮發展,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由傳統的單一、粗放式農業生產,逐漸轉變為集約型生產,且農產品生產的種類也得到了豐富,大量引進了許多國外比較成功的經濟性農產品的栽種技術,擴大了栽種品種的同時,也開拓了農產品消費市場的多樣性,現今的反季節蔬果,已經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打,其不但能夠為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多元化,進而更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中,在生鮮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可以由先進企業起帶頭模范作用,規范化的形成農業合作社組織,由農業合作社對農戶進行關于現代農業生產方面知識培訓,提高農戶生產技能和現代組織管理意識,使農業合作社能夠協調快速發展。
3結語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獲知,我國農業經濟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為了讓農業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關部門就應該采取科學的方法,來對整體的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為此,筆者在本文中主要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希望可以給相關從業人員以幫助。
參考文獻
[1]聶鈺.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環境質量協調關系的研究[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2]蘭耀成.從新農村建設環境分析農業經濟管理[J].神州,2017,(10):290-290.
[3]杜加永.淺析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探索(下),2018,(01):11-13.
作者:周延文 單位:輝縣市峪河鎮人民政府
- 上一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分析
- 下一篇:一帶一路如何培養醫學人才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