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葉片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論文
時間:2022-09-24 09:08:00
導語:植物葉片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植物葉片病害嚴重影響植株的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概述了植物葉片受侵染后的變化,并對植物葉片病害的種類進行了歸納,闡述了葉片病害防治的方法和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植物葉片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植物葉片病害;癥狀;種類;防治
植物病害是指在一定環境條件的影響下,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在生理上和形態上發生了一系列的病理變化,表現出各種不正常的特征。植物病害有根部病害、莖部病害、葉部病害等,其中葉片病害非常廣泛且后果相當嚴重。植物葉片病害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效能,成為制約農作物高產、優質的主要障礙,影響作物的經濟效益,藥用植物的品質、產量等,觀賞植物一旦受其侵染即失去欣賞價值。
一、植物葉片受病害后的變化
1.1形態變化
①變色:變色是葉片病害常見病狀。由于葉綠素被破壞,葉片變為淡綠或黃綠色稱為褪綠;葉片普遍發黃稱為黃化;葉片變為黃綠或黃白色鑲嵌狀稱為花葉。②壞死:壞死是細胞和組織的死亡,表現為葉斑和葉枯。③畸形:甘薯病毒侵染使葉片邊緣上卷,甚至扭曲。④萎蔫。⑤葉片穿孔和早落。
1.2細胞變化
細胞的數目和體積發生變化,細胞壁成分如纖維素、果膠等被消解,細胞壁被破壞,致使細胞質外流,葉綠素和相關酶的活性發生劇烈變化,同時受侵染的細胞會發生過敏反應、氧化裂解和細胞程序性死亡。
1.3生理變化
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葉片病害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影響植物對有機物的合成和能量的獲得。抗生素和病程相關蛋白的合成以及代謝產物產量的變化等擾亂了植物的新陳代謝。
二、植物葉片病害分類
2.1細菌病害
細菌病害占有特殊的地位。細菌病害相對較少,多為急性壞死病。細菌形態微小,一般只能在潮濕環境里生存,進入植物體內只能在細胞間隙或木質部導管的死細胞里繁殖,不能透入完整的活細胞。細菌可通過非角質化部分(傷口)或天然孔口(氣孔、水孔、蜜腺等)侵入植物體。病原細菌有假單胞菌屬、短桿菌屬、黃單胞菌屬、棒桿菌屬、歐文氏菌屬等,如桉樹褐斑病、糖甜菜葉斑病、水稻白葉枯病。
2.2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在植物葉片病害中占主導地位,數量達80%以上。真菌沒有葉綠素,營養體主要是菌絲,可生長在寄主體內和體外,營養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可以產生繁殖體。侵入途徑和細菌相似,可通過非角質化部分和天然孔口侵入,需潮濕環境等。一般在寄主表面長出的霉狀物、粉狀物等都是真菌病害,如小麥雪霉葉枯病、銀杏黑斑病、銀杏葉斑病、葡萄霜霉病等。
2.3病毒病害
植物病毒病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危害性很大。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細胞內寄生病原物,只含有1種核酸,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是ssRNA,少數為dsRNA、dsDNA或ssDNA。傳染方式有嫁接傳染、汁液傳染、昆蟲和螨類傳染、線蟲和真菌傳染,其中以昆蟲最為嚴重。絕大部分經濟作物都會因受病毒病危害而不同程度減產或品質下降,如煙草病毒病、甘薯病毒病、玉米矮花葉病等。
三、植物葉片病害防治
3.1物理防治
定期進行疏松土壤以保持通氣;按合理比例施肥;嚴格按要求修剪,刀刃要鋒利,剪前清除露水,根據生長狀況不同調節修剪頻率;在早晨澆水,以使太陽很快曬干葉片使真菌失去水膜包裹發生的機會;使用抗病品種。
3.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具有見效快、防病增產效果顯著等優點,但它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現有殺菌劑毒性過高,抗藥性、農藥殘留問題嚴重等,這些問題影響著化學防治的發展方向,應積極開發新型無公害農藥,一要超高效:盡量減少藥劑或其代謝物對環境的影響;二要選擇性:僅抑制靶標有害生物,對非靶標生物具有安全性;三要無公害:能迅速降解,對人體、有益生物體、環境和生態平衡無不良影響。公務員之家
3.3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通過調節植物的微生物環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長,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3.1生防菌種類。①生防細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和土壤農桿菌等。研究表明,土壤農桿菌對小麥紋枯病菌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可使原生質外溢。②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擬青霉菌、菌根真菌等,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木霉屬真菌。③放線菌:應用最多的是鏈霉菌及其變種,井岡霉素、內療素等制劑已應用于生產。④病原菌無致病力菌株。⑤病毒的弱毒株系。
3.3.2生物防治的機制。主要如下:①抗生作用;②重寄生作用;③競爭作用;④溶菌作用;⑤噬菌體。此外,生防機制可能還有:在逆境中,如干旱、養分的脅迫下,通過加強根系和植株的發育提高耐受性;可誘導植物對病菌的抗性;使病原菌的酶鈍化等。
3.3.3生物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①問題。生防菌在田間自然條件下定殖能力差;抗藥能力差;菌株穩定性問題。②對策。向土壤中添加誘導生防菌種群增加或刺激生防菌產生抗菌素的物質,如殼聚糖等;進行菌株改良,利用誘變育種、原生質融合及轉化技術進行菌株改良;將菌株的抗性基因進行轉基因,培育抗性轉基因植物;利用菌株的抗性基因生產生物新一代農藥。
3.4生物防治應用前景展望
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代無法回避的問題,生物防治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近年來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雖然使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大大減少,但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觸目驚心。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研發更多更安全的生物農藥是歷史的必然。另外,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也將成為生物防治的重要內容。
- 上一篇:玉米粗縮病綜防策略論文
- 下一篇:水稻秧苗生理障礙預防和補救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