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動物養殖狀況和發展策略

時間:2022-06-08 01:36:00

導語:特種動物養殖狀況和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種動物養殖狀況和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種動物產品消費逐漸提升,我國的特種養殖也將從傳統的“副業”逐漸的發展成為若干個地區的“主業”。近幾年,市場波動大,部分規模小、生產性能差的養殖戶逐漸被市場淘汰,規模化、標準化、有外銷能力的龍頭養殖戶出現,帶動了地方養殖業。政泰特種動物養殖有限公司現在有合作社社員185戶,存欄50萬只,與北京皮毛商簽訂年銷售60萬張皮張的供銷合同,現正在建設自己的服裝廠,進行深加工。但是,特種養殖具有飼養總量相對較少、動物品種比較特殊、飼料和飼養管理方法特殊、加工方法特殊以及用途特殊,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比較明顯。

1河東區特種養殖的基本情況及發展前景

河東區一直有特種動物養殖的傳統,已具有3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狐、貂、貉、鴿子為主,隨著經濟效益不斷增加,養殖規模迅速擴大,據2010年統計,全區高峰期皮毛動物(狐貍、貉子、水貂)存欄達到107萬只,鴿子存欄5萬只。截至2011年6月初統計,全區皮毛動物存欄78萬只,其中規模超過300只的33戶,主要集中在鄭旺鎮和鳳凰嶺街道。鄭旺鎮的政泰特種動物養殖有限公司為典型代表。鴿子存欄5萬只,相公街道冠翔鴿業有限公司為典型代表。全年生產毛皮85萬張,乳鴿50萬只,鴿蛋20t,已形成了自己的養、加、銷專業市場,并已輻射到周邊鄉鎮及鄰近縣區,已形成了特種動物產業鏈,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1.1養殖的種類繁多

特種養殖動物種類繁多,獸畜類、珍禽類、水產類、昆蟲類。目前,河東區飼養的品種主要以狐貍、貉、水貂、鴿子為主,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已培育出彩狐、冠翔肉鴿等新品種。還有其他很多發展前景廣闊的特種動物。

1.2發展勢頭迅猛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特種養殖進入的蓬勃發展階段。每年都有很多的品種和很多的人進入特種養殖行業。特別是在近些年,河東區特養中的一些品種,發展速度達~U200%,有的甚至更快。

1.3價格較高,利潤豐厚

“物以稀為貴”。特養的產品也是如此。特養由于技術門檻比較高、風險比較大、數量比較少,因此,其中的利潤相對于傳統的養殖業而言,利潤十分豐厚。2010、2011年,狐貍皮每張價值大約500~600元,貉子330元/張,水貂皮:黑公330元/張、白公400元/張;黑母210元/張;白母300元/張,利率達到100%。比如政泰特種動物養殖場,2010年出欄狐貍1.2萬只,水貂4萬只,貉子6000只。年產值達到1800萬元;集食用、藥用于一體的肉鴿呈現產銷兩旺,其副產品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乳鴿活體價格雖未有明顯上漲,但是也保持到理想的水平,現3月齡的商品肉鴿20元,只。

1.4特種養殖的前景廣闊的原因

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地提高,原來生活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人們不敢想、不能奢望的潛在需求成為現實,特別是浙江一帶喜宴中,必須有鴿子這道菜,具有“無鴿不成席”的說法。而特養的終端產品,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些特殊的需求的。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特種養殖行業的前景將更加的光明。

2河東區特種養殖存在的問題

2.1技術落后

特種養殖的發展歷史短,品種繁多,而專業的研究機構和人員嚴重的缺乏,導致生產中很多的技術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特別是特種養殖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技術人員技術不全面。特養量的發展速度與相應的技術發展速度不匹配,而相應的藥物、飼料和管理方法滯后,特別是合格高效的犬溫熱和肝炎疫苗的合法供應渠道不暢,導致特養的風險很大。

2.2小戶散養

特養領域廣泛,但大部分品種都是零星小戶散養。養殖戶開始飼養的時候,獨自摸索,飼養方法、飼料、管理、藥物等有關配套技術發展較慢,經常被一些問題給難住或導致“全軍覆滅”。同時,產業鏈不健全,不能深加工,直接出售不方便。

2.3強行跟風

中國有一句俗話:“逢貴莫趕,逢賤莫懶”。但是,很多的養殖戶,看到鄰家的養殖戶掙錢了,或者是行情很好的情況下,大規模、迅速地上馬,這種強行跟風的做法,導致引起特種動物產品供大于求,價格迅速下滑,以及技術水平跟不上,疫病流行,不少從事特養的養殖戶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2.4品種生產性能低

有的養殖場家貪圖便宜,把一些劣質的品種或者是將要淘汰的動物引回并當作種用,致使生產性能低下,養殖效益不高或沒有效益。大多數養殖場家雖然能在引種時把好關,但在飼養管理中不注重選種選育,致使后代品質逐步退化,生產性能、經濟效益不能持久。

2.5養殖設施落后,管理不規范

畜禽舍及舍內設施較簡陋,環境及衛生狀況較差,一旦發病,常可導致全群感染。

2.6擴大生產資金缺乏

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和土地成為瓶頸。

3河東區發展特種動物養殖的對策

本區發展特種養殖業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消費能力強;發達的交通網絡,為特種養殖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適宜的氣候條件,適合大多數特種動物的生長與繁育,特別是皮毛質量要較之南方好得多;產量較大的玉米等農作物,都為特種養殖業提供了充足的飼料或飼料原料等等。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采取得力措施,大力發展特種養殖業,使其成為全區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是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及世界經濟發展趨緩的影響,特種養殖業尤其是毛皮動物產業發展走過了一個艱難的歷程,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高檔裘皮市場成為首先被沖擊的對象。毛皮動物(貂、狐、貉)養殖業由于皮張市場下滑造成了部分企業及養殖戶生產壓力增大,產業利潤下滑。近兩年市場行情大漲,也許不久的將來會再次下滑,為此建議:

3.1推廣“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

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和養殖利潤空間的逐漸減少,資本雄厚,品種好、規模化經營的單位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競爭優勢明顯,即使在微利條件下也可以很好發展。要積極引導特種養殖業走農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的道路,即分散養殖、基地建設、集中加工、系列開發,形成拳頭打出去,用“農戶+基地+公司”的方式,通過多元化、多層次的開發模式,把農戶和市場連接起來,解決農戶散養過程中一家一戶不能解決的問題,化解市場風險,工作重點是培育具有較強牽動能力的生產基地或龍頭企業,并且推廣這些典型經驗,提高龍頭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帶動力。同時,要適應市場競爭,引導特種養殖業由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把提高種獸、種禽的品質質量放在首位,以質取勝。

3.2資金扶持政策

積極協調銀信部門,簡化貸款手56續,加大對特種動物資金扶持力度,信貸資金要以利民便民為原則,根據企業發展生產的需要,可以采用用抵押貸款等多種形式到銀信部門申請貸款,重點支持養殖戶購買良種、擴建房舍、流動資金等。

3.3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政府應重新定位特種養殖業,將其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計劃,要根據自身的自然資源和生產優勢,制定特種養殖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加強宏觀指導與調控,優化特種養殖業發展環境,特別要增加和落實對特種養殖業的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好政策。

3.4規范市場秩序

做好對各類種畜、種禽等培育基地或個人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規范種畜、種禽的發展和流通渠道,從源頭上遏制炒種、倒種的泛濫;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嚴厲打擊惡意炒種、倒種以及采取欺詐手段騙取錢財的行為。

3.5強化產銷服務

要下大力量抓好服務組織的建設,加大支持的力度。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為企業創造條件,搞好產銷服務,幫助企業走向市場,重點解決好防疫、良種、飼料、產品銷售問題,保證產銷環節的暢通。

3.6加大技術研究和推廣力度

特種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動物的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優良品種的繁育、疾病的防治、產品的深度開發等,都需要認真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迅速推廣。組織有關科研機構進行專題研究,集中優勢突破重點技術難關。依托龍頭企業,建立開發利用特種養殖產品的專門研究機構,研制開發各類經濟動物系列產品,使特種養殖形成“大氣候”。

3.7大力扶持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合作社

重點扶持“政泰特種動物合作社”等特種動物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在基地和品牌建設中的作用,大力推行“合作組織+基地”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做大做強龍頭形成集團優勢。積極引導現有特種動物經濟合作組織,擴大規模,拓展業務,把生產、加工、銷售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穩定的產銷和利益關系,提高組織化程度,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使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總而言之,河東區特種養殖業已初具規模,已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鏈,加上目前市場行情比較好,在黨和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嚴格按市場進行調控,努力以科技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一定能做大做強,一定會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