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增效培植方法
時間:2022-06-30 06:15:00
導語:水稻高產增效培植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寒地水稻實現穩產培育技術的科學依據
1.1近幾年來,隨著氣候逐漸變暖。無霜期為本地區推廣生育期在135天以上的中晚熟水稻品種提供了基本保證。
1.2提早育苗、提早插秧,搶積溫、搶生育期。通過以上兩搶,可多搶積溫200℃左右,搶生育期7~10d,使種植生育期在138~142天以上的中晚熟、晚熟水稻品種成為可能。兩年來以周邊市縣為學習典范,凡用稻草蓋育苗床,3月1~5日扣棚,4月5日之前育完苗,5月2~12日插秧,水稻品種均為吉粳88,公頃單產達到了10000~11500kg,而4月15日以后育苗,5月25~30日插秧的農戶,水稻公頃單產只有7500~9500kg/hm2,每公頃少收水稻1500~2500kg,減產幅度15%~25%,而且出米率低,每市斤少賣0.1~0.15元。
1.3水稻早育苗的前提是化通置床。利用稻草覆蓋置床技術,可使水稻能夠提早育苗,培育壯秧,一般可爭取積溫150℃左右,同時稻苗很少得病。
1.4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稻草蓋置床,提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的基礎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高茬收割,培肥地力等技術,為推廣晚熟品種、實現水稻創高產提供了先決條件。
1.5典型示范帶動推廣。本地區在推廣水稻科學“兩早”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的實施中,采取抓典型示范戶的方式,以點帶面,通過示范戶的現實說法帶動大面積推廣。
2寒地水稻科學“三高”高產栽培模式基本要點
2.1寒地水稻科學“三高”高產栽培模式的時間要求。春凍秋防,推廣稻草覆蓋置床技術。具體措施是在填充凍前,用稻格蕘30cm以上,稻草捆1m以上,覆蓋育苗床,使置床冬天基本不上凍,或凍層很淺,第二春天在3月上旬提早扣上棚膜,加帶置床隔化速度,待置床全部化通后開始育苗。根據以往的經驗,在置床化通后,水稻3月下旬育苗沒有問題。盡管在出苗前期及育苗期遇到了較長時間的低溫,但稻苗仍安全無恙,并且健壯。到4月末在苗床上已經看見分蘗。最早插秧的示范戶是5月1日,5月5日面積插秧,5月10日掀起插高潮,5月20日插秧基本結束。
2.2選擇優質品種、培育壯秧,是三高栽培的前提。要選擇能在當地正常抽穗、安全成熟、分蘗率高、抗逆性強、豐產性能突出的大、中穗型優質品種。方正目前大面積應用五優稻3號、墾稻10號、東農426、東農3489及龍稻3號等優質品種。培育秧齡35d左右。葉齡3.2~3.5葉,充實度高的敦實矮壯、基部粗壯偏平、整齊帶蘗、葉片挺舉、植株富有彈性的壯秧。采用大棚育苗,嚴格控制播量,精細配制營養土;手插的以缽體盤育苗為主,敏孔播芽種2~3粒,機插秧盤播量控制在110g以內。播種期控制在4月15日之前,推廣三膜覆蓋技術。
2.3培肥地力、科學施肥,是“三高”栽培的保證。以超稀植為重點的三高栽培,要依據寒地稻區水稻生育期短,前期營養生長要早生快發,后期生殖生長要防止脫肥早衰的特點。在施肥技術上,一要控氮、穩磷、增鉀。二要遵循底肥要重、追肥要早、量要適中、穗肥要穩的原則,特別是氮肥的使用應向穗粒并重,提高穗的質量方向發展。同時要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技術,挖掘潛力增施有機肥,實施全層施肥法。目前方正稻區NPK比為2:1:1、4,畝施N9,16kg、P4、5kg、K6、7。其中N肥按基、蘗、穗比為5:3:2三次施用,P肥全部作底肥,K肥基、穗比為6:4。蘗肥在水稻4葉期、6葉期兩次施用,穗肥在水稻倒2葉長出一半時施用。
2.4壯秧稀植是“三高”栽培的關鍵。從生產實踐看。目前方正稻區大力推廣超稀植技術,依據現有的品種、施肥水平及管理和地力等因素,平方米20穴左右,400穗以上方可獲得較好的產量。就栽培密度而言以行距9~10寸。寸,穴距5寸,每穴插2~4株為宜。大面積于5月25日前(在增產期內)結束插秧,目前由于機插面積酌逐步加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不育5月苗、不插六月秧,也充分發揮了中晚熟品種的增產潛力。
2.5本田管理葉齡指標計劃化、精細化。本田管理全面實施葉齡診斷栽培技術,技照葉齡指標計劃管理,做到實時準確診斷,提高各項栽培措施的到位率。對施肥、防病、防蟲、滅草的時期和各生育階段的灌水標準進行葉齡指標確定。根據葉齡進程和葉色,診斷水稻植株營養狀況,隨時調整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生長環境,調控生育進程,確保水稻安全抽穗成熟。大田管理要做到精細管理,提高各種栽培技術綜合增產效果。施肥方面要使各種肥料混拌均勻,且田間施肥要施勻,到頭到邊。應用安全性較高的除草劑,進行2次滅草,藥劑配萬可用瑞飛特750ml、吡嘧磺隆225g。水稻生育后期闊葉雜草可以使用48%排草丹進行噴霧防治。施藥要選擇晴好無風天氣,進行甩噴或噴霧,施藥要均勻,防止藥害發生。嚴格進行水層管理,達到以水凋濕的目的,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
2.6節水灌溉是“三高”栽培的調控手段。首先,三高栽培采用科學節水灌溉技術,協調水、肥、氣、熱。改善田間小氣候,培養健壯的水稻群體。插秧本田除泡田耙地、插秧扶苗、施肥用藥外,全生育期實行濕潤灌溉,即前水不見后水的過水灌溉,保證本田的濕潤狀態,以利提溫促進水稻生育。在水稻孕穗期、揚花期如迂17℃以下低溫時,水層加深至17cm,以利深水護胎,防御冷害。同時要加強病、蟲、草害的防治,確保稻作安全。水漏影響水稻生育,尤其是寒地稻區更加突出。井灌面積占60%左右。二是渠道覆膜增溫;三是設曬水池,早晨灌水,只灌不排,利用回水;四是本田加寬池口,定期交換位置,曲線灌水;五是山區溝塘地挖溝排水,降低水位,提溫增氧;六是推廣空氣增溫技術,可提高水溫2~3℃。
3結論
寒地三高栽培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就栽培而言,要緊密結合當地氣候、資源等生態條件。以選用優質品種為前提,以旱育壯秧、稀植栽培為基礎,以科學的肥、水、植保管理為調控手段,以全生育期群體質量和數量性狀同步發展為目標,以安全抽穗成熟、培育秋優型稻作為中心。實現高產、高質、高效之目的。另外,在部分寒地應用的水稻缽體育苗擺秧栽培技術,是目前寒地水稻栽培中較為先進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它具有秧苗根部營養面積大,營養塊不散,返青塊,分蘗早,有效分蘗多,從而增加穗粒數和子粒重,提高結實率,促早熟,提高成熟度,產量高,品質好,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產、高效、優質等特點。
- 上一篇:網絡環境對財會影響及措施
- 下一篇:談論后現代教育思想下文學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