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障礙與解決措施

時間:2022-11-22 03:55:41

導語:農業推廣障礙與解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推廣障礙與解決措施

【摘要】農業推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橋梁,但從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效果上看,其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推廣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障礙因素,更是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為此,文章圍繞農業推廣展開研究,分析目前阻礙農業科技成果進一步推廣的主要因素,再具體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及措施,為提升我國農業推廣成效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推廣;障礙因素;解決措施

眾所周知,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高低主要取決于農業研究、農業推廣與農業教育三方面。其中,農業推廣作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中樞環節,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農業推廣成效何如,直接影響現代農業工作的最終成效。由此,大力推進農業推廣工作,著力提升農業推廣水平,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更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力。

1農業推廣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農業推廣工作承擔著教育職能,通過農業推廣人員運用豐富的農業科學知識及原理,組織農民參加培訓,使農民能夠增進知識、增長見識,同時改善與提高農業操作技能,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朝現代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農業推廣有效與否,還直接關系到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水平,只有卓有成效的農業推廣,才能促進農業生產與科學技術有機結合,從而使農業科技成果影響更多人,發揮出更大的效益。由此可見,農業推廣對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

2農業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礙

結合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現狀及其成效大致可歸納出在農業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1資金因素。落實農業推廣經費,是保障農業推廣成效的重中之重。現階段,在農業推廣事業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是突出問題,且農業推廣經費多依靠政府全額撥款,資金渠道單一,導致農業推廣整體投入不足,制約農業推廣成效。2.2勞動力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被吸引到城市當中,導致我國農村大部空巢村現象極為普遍。勞動力不足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農忙季節,這一矛盾則最為尖銳,也由此導致農業推廣工作無法切實落實。2.3文化因素。在文化層面,制約農業推廣成效的主要因素來源于兩方面:一是部分農業推廣人員自身文化素質較低,知識學習更新不及時,使用的推廣手段較為落后,導致農業推廣工作停滯不前;二是留守的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不高,造成其在接收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及其成果過程中理解不了,接收效果差[1]。

3解決農業推廣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因素的具體策略及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及障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逐一解決。3.1完善經費保障。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與重要的戰略產業,同時其也是弱質產業。在扶持農業發展過程中,國家應當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業推廣經費保障機制,將農業推廣事業列為重要的社會性事業,注重其社會效益的發揮,在資金保障方面,建立起由國家全額撥款、農業推廣體系自收自支、國家扶持和自身發展相結合的農業推廣專項資金保障機制,為農業推廣事業發展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3.2強化培訓,提升文化素質。針對基層農業推廣人員,應當加強對其培訓,使其通過學習,掌握更加豐富的業務知識,同時形成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全力投身于農業推廣事業;針對農村勞動力,也需要加強培訓,促使農民盡快轉變傳統觀念,掌握先進、科學的農業生產知識與技能,進而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農業生產。3.3合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針對我國農村大部出現的勞動力結構性不足的問題,則需要基層政府及農業推廣工作者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及各類農業合作社等,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而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推廣工作無法落實等問題。3.4加快轉變農業推廣方式方法。傳統農業推廣方式、方法較為單一、滯后,主要通過政府行政命令來推進,推廣效率低下,且農民參與程度不足,導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農業推廣中的應用實踐證明,在農業推廣過程中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同時采取推廣式農業推廣方法,有助于提升農民文化素質,激發其參與農業推廣工作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從而有效解決傳統農業推廣方式中農民參與度低下、效率不高的問題[2]。

綜上所述,為有效提升我國農業推廣水平及成效,則應當著力消除農業推廣主要障礙因素,采取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業推廣事業實現高質、高效的發展。

作者:周玉慧 單位: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種子公司

參考文獻

[1]朱翠林,張保軍.淺析影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06,26(02):17-20.

[2]楊輝,張永強.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模式及影響因素[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01):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