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推廣鑒定工作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0-15 10:46:01

導語:農機推廣鑒定工作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推廣鑒定工作的幾點思考

摘要:現階段農機推廣鑒定工作周期長、成本高,為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亟需改進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工作模式,提高農機鑒定業務培訓水平,以期為目前開展可靠性和適用性測試打開新的途徑。

關鍵詞:農機推廣鑒定;工作模式;業務培訓

1農機推廣鑒定檢測手段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農機推廣鑒定工作中需對安全性、適用性、可靠性三個方面進行評價,涉及到安全性評價的測試項目一般有安全性能、安全防護等,涉及到適用性評價的測試項目一般有作業性能等,這些項目的測試數據均可作為評價的依據。現階段安全性評價和適用性評價的測試項目均已采用儀器檢測。通過采集、分析儀器設備的測試數據,結合檢驗人員的直觀感受和經驗,可做出安全性和適用性評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對農機產品的衛生、環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更先進的檢測方法、精度更高的儀器可大大提高測試的便捷性和精確性,可有效縮短測試周期,將是下一階段鑒定工作中檢測手段的發展趨勢。例如茶葉加工機械中與茶葉接觸的部分需采用符合環保、衛生要求的材料制造,在以往的鑒定工作中,往往采用核對農機生產企業提供的零部件制造材料的相關證明作為考核方式;若采用便攜式光譜儀,即可準確的對樣機中的各零部件材料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快速判斷出各零部件材料的材質。

2農機推廣鑒定工作模式的改進

新《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后,申請農機鑒定的產品增加,根據新的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由于適用性和可靠性評價要求的提高,農機推廣評價試驗內容大大增加,有些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適用性測試。而每年新增申請鑒定的農業機械產品多達數百種,若延續原來的工作模式,則很難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適應現有的農機檢測鑒定工作。檢測鑒定最初由鑒定機構自行進行,可靠性和適用性試驗必須與農機使用者合作進行。由于檢測鑒定所需的場地面積大,同時還需要有符合檢測要求的合格技術人員來配合完成。近年來,全國農機生產企業大多存在檢測點難找、檢測場地租賃價格高的問題,又由于農機生產企業制造水平不均衡,以上問題均影響了檢測的質量和效率。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理念為重點,完善農業機械化的試驗考核、職業資格培訓等制度(如圖1所示)。一方面,加強檢測鑒定與農機使用者、農機生產企業的結合。農機的適用性和可靠性試驗需要相當一部分農機使用者配合供給種植基地。農機鑒定是對農機產品進行性能及可靠性試驗并通過分析檢測結果,從而對農機產品作出評價鑒定。這是農機生產向農機使用的延伸。根據檢測鑒定要求,需對農機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材料消耗進行記錄和測量。農機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和生產效率與農機適用性、可靠性考核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要把農機推廣鑒定評價與農機生產企業結合起來,必須把試驗鑒定評價方案與農機生產企業統一或整合起來。農機生產企業接受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職業培訓,在產品出廠檢驗中落實推廣鑒定要求,這不僅可以深化對產品擴展和鑒定的要求,亦可減少對農機產品適用性和可靠性的重復試驗負擔,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3規范農機鑒定業務的培訓方式

近年來,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深入實施,農機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農業機械的研發投入前所未有,因而檢測和鑒定的農機產品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相比于原有的師徒之間口口相傳的培訓方式,系統性的培訓方式,對于要保證檢測鑒定工作合法、公正、科學、準確的農機檢測來說,更具備普適性。首先,對培訓的類型進行分類,根據學員的適合程度對其進行告知,對于剛入職或從事新活動的新員工,應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基本理論知識;對于需要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員,應掌握計量器具和專用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并取得滿足工作需要的崗位資格,提高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提高員工的整體管理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需求;對于需要核心競爭力的技術骨干,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來發展技術骨干,輪流選派技術骨干到相關單位參加專業技術培訓,以確保農業機械檢測和評價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制定系統的培訓流程。1)選擇培訓時間。農機檢測和鑒定工作具有很強的季節依賴性。建議考核機構利用年初和年末的農閑時段,結合農機檢測鑒定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組織各單位全員進行集中講座或培訓。2)根據新大綱要求確定培訓內容,組織研討農機主要推廣鑒定技術和工作要求。3)培訓表可以通過心得體會、研討會等方式填寫,也可請各部門業務骨干介紹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鼓勵員工加入兄弟單位學習。學習材料可以用文字表達并分發給工作人員,不僅可以提高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還可以使他們增加認識、拓寬視野,提高農機檢測鑒定評價的能力。最后,突出培訓的評估和監控。目前很多培訓只是形式化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培訓沒有結果評估,沒有相關的結果評估體系。受訓人員是否已學習和掌握知識,無從考核,所以沒有學習的動力和壓力。考慮到大多數農業生產一線的人員都在農忙季節忙碌,騰不出整塊的時間參加集中培訓,為了便于學習,建議將學習材料放在專用網絡中,也方便出差人員自學。之后,在規定的時間段內提供各自的學習經驗或總結,監督學習成果。經培訓后還可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考核,理論知識的考核可以采取以下形式:網上答疑或現場評議,實際操作考核可采取全程抽樣模擬方法或人員、設備對比方法。

4結語

自《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實施以來,對農機推廣鑒定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以農機推廣鑒定工作社會化、專業化為核心的新思路,增加了農機推廣鑒定職業培訓內容和農機推廣鑒定工作對生產企業和農機用戶的考核。將農機推廣鑒定工作中的適用性和可靠性測試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結合,使之真正促進農機產品技術和質量的提高,促進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維護農業機械使用者及生產者、銷售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袁玲芝.農業機械零件鑒定、檢驗的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8):172.

[2]徐志堅.以創新思維改造農機試驗鑒定工作[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6(5):36-38.

[3]高玲,劉勇.淺談農機試驗鑒定業務培訓[J].江蘇農機化,2013(6):39-40.

作者:朱 櫻 任曉丹 單位: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