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派盆景若干問題綜述
時間:2022-02-23 02:11:00
導語:豫派盆景若干問題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豫派盆景的樹種及技法,分析了豫派盆景的造型藝術,并從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翻盆換土、放置與保護等方面總結了豫派盆景的養護管理,以期促進豫派盆景的發展。
關鍵詞:豫派盆景;樹種及技法;造型藝術;養護管理
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將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被人們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活的文物[1]。盆景是大自然的縮影,它以盆為紙,以樹木、山石、花草、亭臺、人物、動物為繪,通過藝術加工,縮龍成寸,再現大自然中蒼勁古老的樹木或山水勝景的風貌。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是盆景藝術的創始國。東漢至隋唐時期,盆栽興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術方法,人工山水應運而生,講求意境表現;唐宋時期,由盆栽藝術加工而成的盆景與山水畫互為影響;元、明、清時期,微型盆景的出現,使盆景另辟蹊徑[2,3]。饒自然的《繪宗十二忌》是宋末一篇著名的山水畫論,他的山水畫的創作畫論對盆景的制作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從理論上對制作盆景的方法尤其是山水盆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盆景藝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藝術風格的流派,依歷史習俗來分為“蘇、杭、滬、寧、徽、榕、穗、揚”八大家。縱觀我國盆景流派,著名的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由于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盆景流派較多,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流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并不斷出現新的流派,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4]。現對豫派盆景作一探討。
1豫派盆景的樹種及技法
豫派盆景主要是樹樁盆景,其風格與各流派有所不同,突出的特點是純樸自然、蒼古雄奇、粗獷豪放、瀟灑挺拔,表現出幽雅、雄偉、蒼勁、古奇的地方色彩。豫派盆景的主要樹種有三春柳、黃荊、石榴、榆、臘梅、雀梅、紅楓、迎春、杜鵑、二花、黃櫨、紅葉小檗、松、柏、冬青等。傳統技法除用金屬絲縛扎、蓄枝截開、粗扎細剪、細扎粗剪等各流派所互用的技法外,還采用了壓頂法、牽拉法、折枝法和利用植物的特性將盆體倒懸的方法等。鄢陵縣在植物造型上所用的滾刀法、龍刀法,新鄉市的嫁接法,都有悠久的歷史,至今在臘梅、石榴古樁等植物造型上還廣泛應用。
2豫派盆景的造型藝術
豫派盆景主張純樸延期式造型,因樹制宜,因材取勢,以自然姿態定型,進行必要的藝術加工,制作成單干、雙干、臥干、懸崖、叢林、提根等符合自然之美的樹樁盆景,力避矯揉造作,并運用繪畫原理,將樹、石、船、橋、亭、人物、動物等配件,合理安排,使之內容豐富、思想性強、富有藝術感染力。在中州大地,到處都可看到垂柳的優美姿態,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和它有著緊密的聯系。詩人為它歌賦,畫家為它揮筆,以柳為題的動人詩歌不可勝數。但以柳為題的盆景,惟有河南特產柳(三春柳)所獨有。它枝條軟而長,待長到一定長度時,略經整形便可下垂。用三春柳來表現柳的詩情畫意,別有一番情趣。三春柳除了垂枝式造型外,亦可加工成松柏式造型,因其枝細而多,葉小而密,制作成云片式樁景,效果勝似松柏的造型,別具一格。
中州盆景過去使用的花盆、幾座、盆架等大部分是從外省購來的。為了突出地方特色,最近幾年已較為普遍地采用鈞瓷、汝瓷、唐三彩。這些陶器雖產在中州,卻早已聞名世界。寶豐紫砂,雖是近期發展起來的陶瓷工業,但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平頂山的展品中,所用的盆架、幾座全為樹根造型,特別表現出地方特色。河南山區有許多植物的虬枝盤根,自然造型奇特,用來制作盆架、幾座并配以優雅的地方陶器花盆,更顯得古色古香。
3豫派盆景的養護管理
樹樁盆景是豫派盆景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最有生命力的藝術種類,它的藝術表現前提是必須確保樁景能正常生長發育。樁景植物的養護管理不但要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在實施樁景養護的基礎上,應控制樹樁原有的造型不變,保持盆景造型藝術的連續性,展現樁景的藝術魅力。因此,樁景養護管理工作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樹樁盆景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是栽植的土壤少而薄,土壤中營養元素極為有限,不利于樹樁植物的生長發育及日常養護管理,因此澆水、施肥、翻盆、遮蔭等環節均需精心考慮。二是盆景對環境條件抵抗力差。由于盆小、盆淺、土少、土薄,其對高溫炎熱、強烈日照、大風、冰凍等均無抵抗力,必須采取適當防護措施。三是造型的影響。曲干、扎片、刻傷、提根、盤根等造型手段均能影響到養護管理。
3.1澆水
樹樁栽植于盆中泥土有限,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長期不澆水、不進行水分補充的話,樹樁就會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時觀察,并根據其土壤干濕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水分。當然澆水也不可過量,若澆水過量,盆土長期過濕,則易引起根部缺氧而腐爛;同時澆水的多少還要視具體樹種不同、季節變化、天氣冷暖而定。一般說來,夏季干旱時,最好早晚各澆1次水,春秋季節每天或隔日澆1次水,春天樹樁萌動,也可視情況早晚澆1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時,則不需要澆水,還要注意排水。砂質土壤可多澆水,黏性土壤要少澆水。澆水可以葉面噴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結合,先葉面噴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澆“半截水”造成盆面濕盆內干的現象,而且葉面噴水也不可過多,易引起枝葉徒長。
3.2施肥
樹樁盆景的盆缽內土壤有限,因而養分也有限,應注意肥料的補充。樹樁盆景因其小中見大的藝術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頻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種類,把握施肥季節。植物生長養分的三要素為氮、磷、鉀肥,氮肥可促進樹樁枝葉生長;磷肥可促進其花、果實形成;鉀肥可促進莖干和根部的生長,因此選用肥料應根據樹樁品種和其生長態勢而確定肥料的種類和用量。需要枝繁葉茂,可多施氮肥類;需要開花結果的,則可增施磷肥;需要根干粗壯發達的,可多施鉀肥[5,6]。施肥方式一般因遲效性肥料和速效性肥料而有所不同。遲效性肥料一般是將有機肥粉碎腐熟后按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在換土時摻入盆中,讓其慢慢提供養分;速效性肥料則是將有機肥或化肥稀釋后,根據樹樁的季節性生長需要進行施肥,但要注意不可過濃,新栽樹樁不宜進行此類施肥,雨天施肥會導致肥效流失,效果不好,也不宜進行此類施肥。
3.3病蟲害防治
枝干出現病害表現在枝干韌皮部、形成層腐爛、枝干上出現莖腐和潰瘍,出現枝干表面腐爛、干心腐朽、枝條上發生斑點等現象,通常應噴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并刮去腐爛局部等。葉面出現病害通常出現黃棕色或黑色斑點、葉卷縮、枯萎、早期落葉等癥狀,有可能是黃化病、葉斑病、煤煙病、白粉病等。葉斑病可摘去病葉,噴灑波爾多液;黃化病可用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面;白粉病可用0.3~0.5°Bé石硫合劑噴灑。根部出現病害大多數是樹樁盆景根部老化,易產生各種細菌、真菌引起的根腐病或根瘤病,應注意盆土的消毒和澆水量的控制。
介殼蟲為害普遍種類多,它是吸取樹樁樹液的害蟲,樹樁受其為害后易引起煤煙病,出現生長不良、枝葉枯黃、提早落葉等現象。防治方法上除人工刷除殺死外,可用40%的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噴殺。紅蜘蛛是以吸取樹葉葉汁對葉片進行為害的害蟲,其為害后葉片呈灰斑色,并引起枯黃脫落。防治方法是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或50%亞膠硫磷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殺。蚜蟲種類繁多,為害普遍,被害樹樁一般葉片卷曲下垂,嚴重時葉表污黑、干枯而脫落。防治方法一般用40%樂果2000~3000倍液噴殺,每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