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科學農業科技體系策略
時間:2022-05-18 11:26:00
導語:創建科學農業科技體系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要實現農業高效,毫無疑問必須依靠科技的發展。而農業科技體系又是農業科技發展的“載體”,它是農業科技成果產生的“土壤”和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因此,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急需和關鍵。
一、現階段農業科技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科技體系不健全。農業技術要轉化為農業經濟,必需經過技術成果產生、成果推廣和成果商品化三個環節,而這三個環節又必需由相應的科研開發、技術推廣和產后服務三個部門來完成,這樣才能順利轉化,產生效益。然而我區目前農業應用技術科研體系尚不健全,產后服務也相對落后。這種構架一方面導致了生產當中很多急需解決的難題得不到及時的攻克,技術得不到及時更新,農業科技后勁不足,缺乏現代農業的拳頭產品,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制約了科技興農的發展速度。同時,由于產后服務機構不足,導致市場信息不靈,產品大量積壓,且附加值低,高產不高效。
(二)、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素質不高,專業結構不合理。目前在基層從事農技推廣的人員中,第一學歷農業專業人數僅占總人數的14.1%,多數推廣人員沒有受過農業院校的正規教育。加之50歲以上有工作能力、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全部退居二線,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年紀輕、經驗少、學歷高、素質低”的不良現象,難以承擔試驗、示范、推廣工作任務。
(三)、運行機制不活。一是缺乏激勵機制,農業科技推廣帶來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與農技推廣部門的自身效益不協調。由于受現行體制局限,農業科技推廣單位和廣大的農技推廣人員頂酷暑,冒嚴寒,送科技到廣大鄉村、田間,致富了千家萬戶,獲得的效益回報卻很低微,除成果在獲獎時有少量獎金外,幾乎得不到什么獎勵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回報,推廣效益與自身效益基本脫節,影響了廣大農技人員的積極性。二是缺乏動力機制“,喂入式”的純政府推廣行為與市場機制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業經營模式的內在要求不協調。現行推廣服務體系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模式,推廣行為基本上是純政府行為,是一種“喂入式”的推廣方式。而現行農業經營體系又是分戶經營,規模小且效益不明顯,再加上農業本身的比較效益低,農民缺乏學科技用科技的原動力,普及新技術難以成為農民的自身要求和自覺行動,沒有產生“拉力”。形成了一種“推”而不“拉”、“喂”而不“吃”的尷尬局面。三是缺乏市場機制,由于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的市場意識不強,也沒有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機制,科研與推廣、推廣與生產之間也就沒有完全按市場規律運行,行政計劃還占有較大比重,導致成果與生產脫節,生產與市場脫節,成果轉化率低,難以產生高效。
(四)人才培訓體系不完善。現有培訓機構都在推廣體系內,各級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培訓的形式也是以短期為主。這樣的培訓體系不利于整個農技隊伍的專業培訓和全員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二、構建農業科技支撐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由于現行體系存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在新的市場農業體制下要使其充分發揮“載體”作用,實現科技興農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對現有的農業科技體系進行改革,建立一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體系。
(一)構筑四大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
一是建設農業應用技術科研體系。按照“鞏固區級、發展鄉級、完善村級、鼓勵能人”的思路,通過積極實施政策調整、改革推動、典型帶動、投入促動等措施,建設以區級農業科學研究所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設立的科研機構為龍頭,鄉村農科所(站)為主體,農村科研能人為補充的區、鄉、村、能人“四位一體”的農業應用技術科研體系。二是鞏固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以加速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轉化為主攻目標,通過建立組織、完善網絡、裝備調施、壯大隊伍、改善手段等措施的實施,鞏固以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龍頭,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為橋梁、村級服務組為基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三是健全農業科技培訓體系。區、鄉成立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培訓形式多樣化,形成了以區農業廣播學校、職業高中為主體,以鎮村成人職業學校、農民夜校為陣地的農業技術培訓體系。對在鄉知識青年和農民技術員定期不定期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使90%以上的農村干部得到科技系統培訓,并普遍掌握至少1門以上實用技術。四是培育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按照市場經濟要求,以“政府引導,行業支持,農民、企業自主經營”的形式加快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建設,形成以技術服務為主線,信息服務為紐帶,市場服務為導向的產供銷一條龍、農科貿一體化的農業技術新型服務體系。
(二)強化投入和市場兩個機制保障農業科技支撐體系高效運行
1、強化投入機制農業科技體系的正常高效運轉,一靠政策支持,二靠資金投入。目前我區各級農業科研推廣部門事業經費嚴重不足,這種低水平的投入與實施科技興農的宏偉戰略是極不相稱的,也不可能保障新的農業科技體系正常高效運轉。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建立一個科學的投入機制,調動各方面的資金來增加投入,管好所有資金來搞好投入。
2、強化市場機制為了使新體系與市場農業的發展相適應,在新體系的運行中必須強調市場的作用,引入市場機制。首先在人才管理上要引入競爭機制。用人單位根據需要采取定向考察和公開招聘相結合的辦法選用人才,人才培訓部門根據市場需要培訓人才,徹底消除那種因憑關系、吃照顧、走后門而造成非專業人員和專業不對口人員膨脹而專業對口的技術人員奇缺的不合理現象。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并實行聘用制和崗位工資制、效益獎勵制。其次在項目確認上和農技推廣上要以效益為中心。沒有效益或效益低下的農業技術是不被農民接受的。第三要培育銷售市場。農產品的價值是在流通銷售中得以實現的,因此培育一個管理規范、手段先進,功能齊全、面向全國開放的農業科技大市場,就成了當前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讓科技資源的配置、科技成果的轉讓和轉化逐步由計劃經濟模式下的行政干預式向市場調節式過渡。
- 上一篇:縣長在城鄉規劃和住房建設調度會講話
- 下一篇:縣城區門牌辦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