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養分豐缺和施肥標準

時間:2022-06-28 09:50:57

導語:玉米田養分豐缺和施肥標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米田養分豐缺和施肥標準

土壤養分豐缺狀況是合理施肥的依據,是作物高產、優質的基礎。要更準確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原有的指標體系已不能適用于目前的生產條件,而延安市很多縣區還沒有建立新的指標體系。當前測土配方施肥目標已由以往單一的追求高產向作物高產、高效、土壤培肥、環境保護等多目標過渡。因此,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必須建立或重新校驗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建立相應的推薦施肥指標。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試驗于2011年春季在南部塬區(黃陵縣域)進行,試驗點22個。供試玉米品種為鄭單958、豫玉22和沈玉18。供試肥料均為尿素(含N46%)、過磷酸鈣(含P2O512%)和硫酸鉀(含K2O50%)。

1.2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3414”完全實施設計方案。“3414”方案設計吸收了回歸最優設計處理少、效率高的優點。設氮(N)、磷(P)、鉀(K)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組合。0水平不施肥,2水平為當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玉米收獲時單收單打,分區進行考種、計產。

1.3測定方法

本研究于2010-2011年于南部塬區利用棋盤式取樣155個。采用常規測定方法對土壤理化性質進行測定。有機質采用油浴加熱重鉻酸鉀氧化法,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

1.4數據處理

采用SAS軟件和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各處理組合玉米產量

各試驗點各處理組合的玉米產量如表1所示。

2.2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初定值

對各試驗點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測定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缺素區(含N0,P0或K0的處理組合)相對產量和土壤養分測定值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因此采用去除不合理點數的方法,提高相對產量與土壤養分測定值之間的相關性[2]。去除不合理點后的土壤養分測定值與缺素區相對產量數據結果見表2。以試驗點土壤氮、磷、鉀養分測定值x(mg•kg-1)為橫坐標,以其相應缺素區的相對產量y(%)為縱坐標,繪制散點圖,并添加趨勢線(圖1-3),求出相應的對數回歸方程(表3)。將擬合得到的回歸方程分別進行r檢驗,結果表明,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別與相應的缺素區相對產量均顯著相關,說明得到的3個方程均可靠,可用于土壤養分豐缺指標的制定[3]。以相對產量55%,75%,85%和95%為臨界值標準,獲得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將以上各臨界值作為y值代入表3對數回歸方程中,得出對應的土壤有效養分值,即土壤有效養分的豐缺指標值。從圖1-3可以看出,所有試驗點缺氮區、缺磷區和缺鉀區相對產量分別為74.0%~94.1%,83.3%~94.7%和88.2%~98.1%。也就是說,在本研究條件下缺氮區相對產量55%和95%所對應的堿解氮值,缺磷區相對產量55%,75%95%所對應的有效磷值,以及缺鉀區相對產量55%,75%和85%所對應的速效鉀值均為模型外推值,沒有實際意義,應舍去。綜上所述,根據回歸方程初步制定出的春玉米地土壤養分豐缺指標見表4。

2.3土壤養分豐缺指標修正值

采用常規分析方法對土壤基礎養分含量進行了測定,分析結果見表5。利用SAS系統軟件分別對玉米地土壤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做成柱狀圖,來表示玉米地土壤養分在各含量范圍內的分布狀況[2]。參考堿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鉀分布結果分別對初步制定的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豐缺指標進行校正,校正后的豐缺指標見表6。

2.4施肥指標制定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每100kg玉米產量氮(N)、磷(P2O5)、鉀(K2O)養分吸收量分別為2.2,0.85和2.4kg。由于土壤堿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水平總體較低,而根據“3414”試驗制定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只能表明當地土壤養分含量的一個相對豐缺程度,對當地的土壤養分狀況在這樣一個范圍內進行一個相對豐缺狀況的評價。因此,在進行施肥推薦時,充分考慮到作物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適當提高了土壤堿解氮和速效磷的豐缺指標臨界值[4]。不同肥力等級、不同目標產量下玉米氮、磷、鉀肥推薦用量見表7-9。

2.5土壤養分狀況評價

根據修正后的玉米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南部塬區(黃陵縣)基礎養分整體分析結果和縣域基礎養分含量分布圖,對土壤養分狀況進行評價[5]。其評價結果見圖4。別為9月21,20日,比對照秀水417早2,1d;丙08-503第3,分別為9月22,21日,比對照秀水417早約1d。

3小結與討論

參試水稻品種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品種與試點、播期、年間的互作效應不顯著。品種以秀水519、丙08-508產量較高,比對照秀水417增產4.90%,1.30%,且變異系數小,高產穩產性好。試點間水稻產量以平湖點為最高,其次為鄞州點,金華點較低。隨播期推遲,品種的平均產量均顯著下降,穩產性減弱。年度間品種產量較穩定。平湖點以丙08-503、秀水519,鄞州點以秀水519、丙08-508,金華點以秀水519、秀水417表現產量較高。水稻品種間齊穗期差異極顯著,各品種在試點、播期、年間的表現基本一致。齊穗期變幅為9月18-22日,平均9月21日±1.8d,齊穗期相對穩定。以丙08-508、秀水519最早,為9月18,20日,分別比對照秀水417早4,2d,且變異系數小,穩定性較好。試點間水稻品種的平均齊穗期以金華點最早,平湖點最遲,且隨試點緯度北移,品種的齊穗期延遲明顯,變異系數增大,穩定性趨差。因此,各地在確定品種最晚播期時應予重視。根據晚粳稻在浙北、浙西的安全齊穗期限(9月25日),秀水519、丙08-508品種的最遲播期限,在金華為7月30日,在平湖、鄞州為7月28日。